(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646715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介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区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63%和54%。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

2、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

3、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赢”、“多赢”及利益共享。二是创新优先原则。促进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转换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定位:逐步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东北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中心。逐步使这一地区成为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先

4、导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具有发展活力.新的经济增长极。 发展目标:以2005年为基期,地区生产总值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4%,到2020年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2010年年均增长15%,到2015年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2010年年均增长22%,到2015年年均增长20%,到2020年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2010年年均实际增长10%,到

5、2015年年均实际增长12%,到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13%。城镇化率到2010年达到70%,到2015年达到80%,到2020年达到85%。 二、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按照分工有序、结构优化、整体发展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辐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拓宽产业空间,发展产业集群。立足于发挥“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沿“哈大”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构筑“一核、四带、六群”的区域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带动和幅射作用,整合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功能,打造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科教文服务中心

6、、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建成超强的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打造四大经济发展带: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是以沈西工业走廊为基础,共同建设一条沈阳经辽阳、鞍山至营口的通海产业大道,这条大道包括沈西工业走廊、沈阳近海经济区、沈辽工业走廊、鞍海经济带和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与四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形成良好衔接,推进辽宁腹地和沿海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快速发展的经济大动脉和重要增长极,形成北起沈阳,南至营口的经济隆起带。沈铁工业经济带是以102国道为轴心,南起蒲河新城,北至毛家店镇。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成为铁岭承接沈阳和国

7、内外其他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和工业集中区,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沈本工业经济带是北起沈阳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南延伸到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本溪工业加工区、南芬循环经济区。在空间发展方向上,以钢铁深加工制品、现代中药、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精品板材生产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现代中成药制造基地、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最终实现以沈阳对接为主,向辽阳、鞍山和丹东延伸发展。沈抚产业经济带是按照沈阳“东优”和抚顺“西联”战略,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共建、发展共谋、功能共升。打造以沈抚两市共同母亲河为主轴线的沈抚产业生态环境景观带,构建沈抚两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达区,国际化人居

8、、休闲、生态旅游度假区。 发展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打造区域装备制造业研发集成总部,零部件加工向周边城市辐射转移。鞍山建设成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增强抚顺、本溪的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辽阳建设成专用设备生产基地,营口建设成船舶生产基地。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主要是以抚顺为核心,发展炼油、乙烯、催化剂及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北方重要炼化一体化基地,以辽阳为核心,开发炼油、乙烯和芳烃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沈阳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鞍山和本溪利用焦化副产资源,铁岭利用煤炭资源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钢铁工业产业集群主要是以鞍钢、本钢为核心企业

9、,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等为辅助支撑,建设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钢铁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是以沈阳新纳米技术为核心构建产业链,鞍山、本溪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链,以及抚顺、辽阳、营口等新型材料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以及打造国家生物工程、通信电子、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制药产业集群是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在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培育创新型网络式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 “一轴、三区、六带”的物流网络体系主框架。沿沈阳营口交通线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物流主轴通道;发展沈阳、鞍山、营口

10、三个物流业聚集区;建设以沈阳为中心的装备制造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南部、鞍山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物流产业带,以抚顺、辽阳为重点的石油化工物流产业带,以本溪、鞍山为重点的钢铁物流产业带,以沈阳、辽阳、海城、营口为重点的轻工业物流产业带,以沈阳北部地区、铁岭、抚顺西部、辽阳、鞍山为重点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六大物流产业带。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沈阳为中心,加速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旅游产业与交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国际航线,全面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热点旅游城市的直飞航线。加快金融、信息、会展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建设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

11、,培育金融市场、优化金融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形成一批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三、区域城镇建设与布局 按照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哈大发展轴沿线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将辽宁中部城市群划分为三大都市区和四条城镇发展带。 三大都市区:大沈阳都市区是以沈阳为中心,结合抚顺、本溪、铁岭城市发展空间调整的战略机遇,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通海产业大道经济带、沈抚产业经济带、沈本工业经济带和沈铁工业经济带的带动作用。鞍辽都市区是结合鞍山和辽阳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通过建设鞍海经济带、沈辽工业走廊,实现鞍山和辽阳城

12、区南扩、海城北靠,推进鞍辽一体化发展。营口都市区是结合我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加快营口港建设,推进营口地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规模,发展大营口都市区。 四条城镇发展带:铁岭营口城镇发展带,是东北地区哈大城镇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轴线。沈阳抚顺城镇发展带,是推进沈抚同城化和带动抚顺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轴线。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轴线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沈阳本溪城镇发展带,是沈阳辐射丹东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沈阳阜新城镇发展带,是带动辽西地区发展的重要轴线。加强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经济规模,增强城镇服务功能。 四、区域基础设施保障建

13、设 加快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网络。建立功能齐全、运输便捷、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等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 一是区域公路网建设。重点规划实施沈阳至康平、抚顺(南杂木)至草市(辽吉界)、丹东至海城、桓仁至永陵、丹东至通化等高速公路,使之与沈阳绕城、辽宁中部环线、沈阳至铁岭、沈阳至抚顺、沈阳至大连、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彰武等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构成区域公路主骨架。配套建设沈西工业走廊相关道路设施。 二是区域铁路交通建设。以连接铁岭、沈阳、辽阳、鞍山、营口五市的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为重点,配套实施沈阳枢纽东部环线、沈阳集装箱物流中心工程和本溪枢纽。通过

14、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铁路、沈丹客运专线和高新线、沈吉线、沙鲅线扩能提速改造工程,实现通道供给能力的提升和运行效率的改善。同时,以沈阳地铁为中心枢纽,推进区域城际铁路建设,向外辐射至抚顺、本溪、铁岭、辽阳、鞍山等城市,形成放射状的城际铁路交通网络。 三是区域机场建设。加快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升级改造,拓展新的航空运输通道。扩建沈阳至桃仙机场高速公路、沈阳地铁南延工程、新建机场西出口道路,全面改善机场旅客集疏运条件,强化机场枢纽地位。 四是区域港口建设。营口港重点推进鲅鱼圈港区四期工程及A港池的建设,启动仙人岛新港区的开发,加快集装箱、铁矿石、钢铁、油品等大型化、专业化、集约化运输设施建设。 五是城市供排

15、水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大伙房水库输水一、二期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沈阳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本溪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加快推进中部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水回用工程等。 五、区域能源保障体系建设 遵循“节能优先,供给多元,改善结构,协调发展”的能源保障原则,统筹规划区域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有序引导和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区域能源保障能力和区外能源的稳定供应能力。 一是保障区域煤炭产业发展。实施沈煤集团西马矿改扩建、抚矿集团东露天矿能源综合开发工程、铁煤集团长城窝堡煤矿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程,发展煤炭生产加工、煤电联营、煤化工等项目,延伸煤炭产业链。 二是保障区域电力发展。重点推进铁岭电厂二期、清河电厂“以大代小”、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抚顺发电厂供热分厂,沈阳金山、沈阳浑南、沈阳西部、沈阳北部,国电鞍山,本溪热电,辽阳煤矸石热电,营口华能等热电联产工程。 三是开发区域可再生能源。推进桓仁抽水蓄能电站和抚顺地区小水电工程建设。加快法库、开原、昌图、调兵山等县(市)风力发电项目建设。 四是加快域外能源输送。加快建设省际间原煤运输通道,完善东北骨干电网系统,建设蒙东呼伦贝尔到鞍山500千伏直流输变电、辽吉间500千伏输变电、引俄入辽等输电通道,增强受入域外电力能力。支持陕京二线、俄罗斯油气、中海油油气田开发、大连液化天然气等天然气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