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646332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第一节 城市的定义1、城市与城市规划的定义1.1城市:现代城市的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理的意义。1.2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方方面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做出科学的设计。(2)城市人民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2.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2)

2、管子。度地篇有关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管子认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3)古城:唐长安唐长安里坊中正2.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2.2.1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3、,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霍华德对他的理想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并绘成简图。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

4、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2.2.2卫星城镇规划理论2.2.3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小区规划等第二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

5、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表现:1、 人口职业的转变2、 产业结构的转变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城镇化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30%中期阶段:60%稳定阶段:3城市化3.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3.2城

6、市化进程的表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一、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乌托邦中有50座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乌托邦对后来城市规划理论有一定影响。(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3)罗伯特。欧文“新协和村”1852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3万英亩土地,900名

7、同志去实现。二、 田园城市理论三、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初,如何控制及疏散大城市人口出突出问题。恩维在田园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最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大城市人口,控制其规模,在1922年提出一种理论方案。(1) 19121920年,巴黎制定了郊区的居住建筑规划,“卧城”(2) 1918年,分局建筑师沙里宁在赫尔辛基新区提出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称为半独立式卫星城。(3) 1928年编制的大伦敦规划方案中,采用在外为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4) 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 ,以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为代表。人口由58万扩大到2540万人。四、 现代建筑

8、运动对城市规划影响与雅典宪章(一)柯布西埃的理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1)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2)交通矛盾;(3)绿地少; 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有限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二)赖特于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上两极端的规划理论,有共性:1、 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2、 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

9、对城市产生影响。(三)雅典宪章:这个大纲集中地反映当时“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1、 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改组、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2、 大纲认为居住的主要问题是:密度大绿化低;太近工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少;3、 大纲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工作地点无计划地布置,4、 大纲认为游憩的主要问题是:绿地太少。5、 大纲认为道路的主要问题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6、 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7、 大纲最后指出,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五、 马丘比丘宪章1、 1978年12月

10、,一批建筑是在秘鲁德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年的实践作了评价,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而且将继续起作用。2、 认为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3、 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无问题。六、 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1、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幼儿上学部穿越交通道路,内部设置一些居民服务设施。2、 二战后,在欧洲一些城市的重建和卫星

11、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邻里单位”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应用,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小区规划”理论 3、 小区规划不限于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也不仅是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划分,而是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他天然或人工界线为界,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予以综合解决。4、 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领域中对城市的社会问题的认识逐步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再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 ,社区规划的概念逐步取代了小区规划的提法,规划师的责任重心更趋多元化,给社区中弱者更多关怀。七、 有机疏散理论1、 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2、 把贫民窟比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

12、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人体一样,要动大手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3、 他从生物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4、 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5、 19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质疑。八、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19601970年代西方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1、1952年,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城乡规

13、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面阐述了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方面。2、197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中导入系统工程和数理分析,规划方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但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大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人无法 理解。3、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立场缺乏充分的认识,忙于细部的综合性总体规划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九、 城市设计研究1、 1952年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2、 城市意向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界面、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

14、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从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入手,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3、 70年代吉伯特和林奇的有关物质形态的分析不仅被冷落,还受到众多攻击,城市规划为谁创造美成为规划师的根本立场4、 80年代中期,城市设计又一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良好的都市生活,创造和保持城市机理,再现城市生命力。1990年以后,城市设计在新的层面上被看作是解决城市社会问题工具之一。第三节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一、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一)、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复合发散型的思想方法单向:否定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成果的

15、作用。封闭:否定该系统外的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复合:要求有多条思维途径,这里包括反馈思维、平行思维发散:要考虑系统外因素的作用。(二)、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动态过程的思想方法要求把城市规划工作的对象确定为动态过程,城市规划工作的成果是一种动态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方法,城市规划管理的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动态过程。(三)、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刚性的规划思想方法特征即缺乏多种选择性。造成刚性规划思想方法的原因之一是机械的社会观,之二是把规划与设计混为一谈,以设计工作的思想方法代替规划工作的思想方法。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表现为规模的必要弹性、时效期的必要弹性、用地形态上的必要弹性。(四)、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规划决不是在实际城市发展中起指令性控制作用的中心枢纽。引导性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控制论思想,它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在城市发展进程的引导性控制作用,城市规划是向各系统提供正确的发展选择的引导者。二、 思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