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18626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语文味 让语文课能真正体现文学味阿里山纪行课堂案例摘要: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以“美”为抓手,采用“读美文”,“析美词”,“品美句”,“赏美景”,“感美情”等“美文美教”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关键词:美文美教 文学欣赏 文学味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

2、,指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审美是文学欣赏的主要特点,也是文学欣赏的重要任务。所以欣赏文学作品应以“美”为抓手,采用“读美文”,“析美词”,“品美句”,“赏美景”,“感美情”等“美文美教”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随机点示基本的文学知识,传授基本的欣赏方法。阿里山纪行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本文作者吴功正是当代美学家、散文家。课文中,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阿里山一幅幅富于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带到阿里山的灵魂神木。该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

3、学生欣赏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针对学生对阿里山风光比较感兴趣的特点,我预先布置学生上网或利用各种资料搜集有关介绍阿里山的图片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初步形成直观的美的感受。课堂上抓住“阿里山风光美如画”一句,围绕“朗读品读背读”三个环节设计教学。我认为优美的散文,如果没有充分朗读,便品不出文学味;品不出文学味,精彩句子和片断的积累背诵也就成了死记硬背,成了学生的负担,更谈不上散文欣赏要调动学生心灵的感受,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自然也就无法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三个教学环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品出作品的深厚的文学内涵是关键,也是散文教学的难点。整体感悟感受如画风光师:阿里山

4、是台湾的标志,作者游览阿里山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句子。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了“阿里山风光美如画”。师:这美如画的风光有什么特征?生:(互相补充概括)幽深、宁静、清凉、神奇。师: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有同学很快找到了:“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这潭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有学生抓住了“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有的同学认为”森林恰似一片

5、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这个句子写出了树的大和高,体现了美。还有同学抓住了”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的”揉“字,认为它不仅写出了原始森林的树阴浓密,而且融入了作者的爱意。有的同学补充说:”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中”精“和”神“是对神木的高度赞美,表现了阿里山风光的美。学生的发言可谓是妙语连珠,异彩纷呈。师:(小结):文章本是无情物,要让读者感动,作者首先要情真意挚。作者对阿里山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请朗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品读感悟领略语言神韵师:吴功正先生是当代美学家,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在描绘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时,他用了哪些富于魅力的语言

6、?(1)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优美的词句。(2) 四人为小组交流这些语句美在哪里?这是全班同学最投入最出彩的地方,许多同学的回答可谓是精彩之极。如一学生认为:”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这段文字流畅而节奏鲜明,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形成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音乐美。另有一个学生举例:作者摹拟小火车的声音,用了拟声词”咣当咣当“,不但形象逼真,而且能使读者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给人美感。大

7、多数同学认为本文的语言美体现在修辞的美。例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高。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段文字中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还如同学补充说”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朦朦的“巧用了叠词,更加突出青苔的特征,而且朗读时也有一种很强的节奏感。师:同学们的品评都很到位、精彩。语言的音乐美的根本目的乃是让读者、让听者”循声而得情“。从声音中听出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自身感情的波动,与作者产生共鸣。读着这样优美的文字,你会产生什么感受?生:体会到作者对阿里山

8、风光的热爱、赞美之情。生:自己和作者一样喜欢上了阿里山,喜欢上了宝岛台湾。生:台湾是祖国的神圣的领土,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应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背诵积累积淀文学底蕴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着在同学们面前有感情地将它背诵出来。在这个环节,最快的同学只用了二三分钟便背出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样的长句。整个教室里听到的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看到的是学生摇头晃脑的陶醉。从学生投入的表情中我们不难发现:融情于文的背诵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反思感悟感受文学风采师:今天

9、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获得了什么启示?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要注意语言的积累。生:好的材料还需要好的语言来表现,散文的语言特别需要锤炼。生:散文虽然是性情的产物,看似顺手拈来,其实有作者的匠心独运,形散而神不散。拓展延伸再造美好意境师:吴功正先生笔下阿里山的风光无疑是美丽的,今天老师这儿也有几篇写景的文章,同学们不妨看看,读读,品品,最后动动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布置课后阅读刘白羽的天池,萧乾的初冬过三峡,徐志摩的泰山日出,丰子恺的庐山面目,并任选一文写一篇读后感或一篇散文,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今天,我们学习阿里山纪行,实际上就

10、是以它为例子举一反三,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形式优美的写作范例,让学生品味,欣赏,借鉴,并最终尝试文学创作。通过这堂课,我深深感悟到: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一种洗尽铅华的精神享受。感受到体验文学美就成了散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诗化和美化的心境,也就是让心灵充满韵致;事实上只有注重语文的文学性,注重作品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语言的品味,才能够让我们真正进入语文教学的广阔空间!文学味语文课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这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教育。文学是人学,它具有多义性和再造性;文学的教学也是人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情感、生活经验出发,做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