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618353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心得)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于小学生,朗读是最有效的一种阅读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如果文章读得好,就能准确无误地体现出作者写文章的意图,反之,不仅不能读出作者要表现的思想,甚至会改变文章的本意。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

2、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一、针对朗读的要求,设立分层目标我们注意到每个学段对朗读的要求中都有这样几个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细品这几个词,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个层次的问题,同时,这三个词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既分层又紧密相关的整体。1.初读读正确。学生初次接触文本的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读错字、不重复字句。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阶段。通过

3、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读前强调“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字字响亮”,教室内充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初读的同时,学生可借助汉语拼音或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2.细读读流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进入对文本的细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思索,同时通过几遍的朗读,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把文章读流利,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读通顺。3.品读读出感情。这个层次中,学生品析文章的句段,感知课文形象,体味节奏韵味,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就能以恰当的语调、感情再现文章的内容。二、指导学生朗读1.借助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想读的欲

4、望。读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极大限度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所选课文绝大多数为新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可读性很强。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呢?(1)借助插图,按图索文。教材配合课文绘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对于鲜明的事物接受快的特点,先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内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之后,又听老师说“文中就写了图上的内容”,就会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文,了解文中所写内容的欲望,此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反复读文。比如,教学画家乡一课,可先让学生看图,图上分别写了几个小孩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说话,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是如

5、何写他们的家乡的呢?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写各自家乡的地方。”学生会很快很投入地开始朗读。(2)质疑启思,读文求解。学生初读文章之后,可依托教材,让学生分小组对文章合作质疑,再依据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教师做好调控工作,适机指导学生读文。学生会充满兴趣地读文,解疑释疑。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一课,初读之后让学生质疑:小男孩喜欢小汽车吗?为什么小男孩不让妈妈给他买小汽车?售货员阿姨为什么眼圈红了?又为什么要把小汽车送给小男孩?依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读文,自己探讨,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可依问题让学生用文中的句段谈谈解疑情况。教师也可根据具体

6、情况就课文设问,让学生读文求解。(3)借助音乐创设情境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感情。在教学二泉映月时,选择相应的二胡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跌宕起伏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瞎子阿炳生活的艰辛历程,体会到阿炳凄苦的心情。接着,老师介绍阿炳的身世。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的

7、基础上,配乐再让学生练习吟诵这篇课文,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乐与美文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不仅能滋润孩子的心田,还能唤起他们的灵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我这样导入课文:“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的地方,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了多久,心中最想念、最依恋的还是故乡。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二十几岁就离开故乡在外漂泊奔波的人,五十多年后再次回到故乡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语音未落,同学们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纷纷举起了小手,以他们独

8、特的见解,将这种回乡场面描绘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唐代一位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一起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这样的语言表述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古诗所表现的情境中了。2.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达到朗读要求和“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1)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要防止有的学生“充数”,次数不能过多,过多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2)分小组读。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可分段接读,也可小组内自行组织朗读,教师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3)

9、领读。教师或学生均可领着学生朗读,也可小组内小组长领读,这种朗读方法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4)分角色读文。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愿意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让孩子扮演文中的角色读文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朗读形式,教师可制作一些简单的道具,激发学生兴趣。(5)表演朗读。即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这种朗读形式学生很喜欢,几遍“演读”,学生几乎可以背诵文章的某些段落。(6)比赛朗读。采取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赛读之前可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全体同学给予指导,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学生的

10、积极性很高。(7)配乐朗读。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8)想象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读的文章内容边想象边听课文,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9)展示朗读。借助“展示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篇,组织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3.通过指导性评价,让学生会读。评读是促进学生语感发展、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该如何评价学生的朗读,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1.教师评价学生读完书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

11、,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从其手法看,有以下几种评价语:(1)情景语。不采用直接的评价词句,而是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作出反馈。如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教读第一场雪,学生第一次读完后,他这样询问:“雪大不大?”学生都说:“不大。”那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雪纷飞的感觉。这样的评价语生动形象,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2)幽默语。它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

12、(3)情态语。除口头评价外,教师也可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像体态语,就是通过教师的身体态势对朗读中的语音语调变化作形象化的演示。采用符号、图形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例如:在瀑布中指导学生朗读“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指挥,引导学生读出那种飘渺的意境。2.自己评价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而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3.相互评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

13、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相互评价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语,甚至是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了语文能力。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局面就会逐渐形成。三、朗读指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恰当发挥范读的作用。小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的范读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范读时机的选择也要恰当,不是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就范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时候范读依具体情况而定,可在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解决时范读,在学生要求范读时再范读,教师要做到语言准确,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读的内容:依具体情况而定,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可范读全文

14、,为解决难点可范读一些重点句段,范读那些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语言鲜明生动的段落。范读时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找领悟快、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范读。2.朗读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不是少数学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以外,教师一定要当好朗读活动的组织者、调控员,多抓学生闪光点,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内接触到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一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课外朗读

15、、诵读,提高朗读水平,积累语言。可举行朗读比赛、课本剧展示会、演讲赛等活动,让学生朗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甄别能力有限,起始阶段可由教师向学生推荐朗读篇目,可联系家长辅助学生朗读。3.朗读要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就是说,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的多了,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转化成了自己的语言,古人所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朗读材料进行筛选,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内化于心”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篇进行反复朗读,在班内组织朗读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多朗读、积累,可暗示学生:“大家看某某同学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这段文章读下来,他还能很流利地背诵下来。”最终达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4.处理好朗读与学习(或感知)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的关系。朗读材料中涉及到一些语法修辞知识,这里指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及语气表达。小学语文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