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27598431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物理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五)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一辆小汽车从水平地面AC上的A点沿斜坡匀速行驶到B点B距水平地面高h,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重力加速度为g.小汽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合外力做功为零B合外力做功为mghC小汽车的机械能增加量为0D牵引力做功为mgh【答案】A【解析】因为车做匀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功为零,故A正确15(201

2、9广西钦州市4月综测)“飞针穿玻璃”是一项高难度的绝技表演,曾引起质疑为了研究该问题,以下测量能够得出飞针在穿越玻璃的时间内,对玻璃平均冲击力大小的是()A测出玻璃厚度和飞针穿越玻璃前后的速度B测出玻璃厚度和飞针穿越玻璃所用的时间C测出飞针质量、玻璃厚度和飞针穿越玻璃所用的时间D测出飞针质量、飞针穿越玻璃所用时间和穿越玻璃前后的速度【答案】D【解析】在“飞针穿玻璃”的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tmv2mv1,故应测出飞针质量、飞针穿越玻璃所用时间和穿越玻璃前后的速度,故D正确,A、B、C错误16(2019安徽淮南市第二次模拟)已知地球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贴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

3、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5小时,试结合生活常识,估算一质量为60 kg的人站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约为()A0.2 N B0.4 N C2 N D4 N【答案】C【解析】在两极:Gmg;对贴近地球表面飞行的卫星GmR,解得R;则站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人所受的向心力:F向m人Rm人m人g609.8()2 N2 N,故选C.17(2019湖北武汉市四月调研)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En,其中n2,3.若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放出光子的频率为,能使氢原子从基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小频率为()A. B4 C. D9【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h;能使氢原子从基态电离

4、的光子的最小频率满足:0E1h,解得,故选C.18(2019山东济宁市第二次摸底)如图2甲所示,在线圈l1中通入电流i1后,在l2上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l1、l2中电流的正方向如图甲中的箭头所示则通入线圈l1中的电流i1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图2【答案】D【解析】因为感应电流大小不变,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得:I,而线圈l1中产生的磁场变化是因为电流发生了变化,所以I,所以线圈l1中的电流均匀改变,A、C错误;根据题图乙,0时间内感应电流磁场向左,所以线圈l1产生的磁场向左减小,或向右增大,B错误,D正确19(2019广西梧州市联考)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做减速运动,

5、t0时刻,两物体同时经过同一位置,最后又停在同一位置,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图3At1时刻甲和乙相距最远B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某时刻甲、乙的加速度可能相等D甲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乙的加速度大小不变【答案】CD【解析】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选项A错误;甲、乙的位移相同,但是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甲的平均速度较小,选项B错误;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象可知,在某时刻甲的加速度可能等于乙的加速度,选项C正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象可知,甲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乙的加速度大小不变,选项D正确20(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如图4所示,三条长直导线a、

6、b、c都通以垂直纸面的电流,其中a、b两根导线中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O点与a、b、c三条导线距离相等,且Ocab.现在O点垂直纸面放置一小段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如图所示则可以判断()图4AO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F相同B长导线c中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长导线a中电流I1小于b中电流I2D长导线c中电流I3小于b中电流I2【答案】BC【解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磁感应强度方向与安培力方向垂直,故A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O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F垂直斜向右下方,此磁场方向可分解为水平向右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所以导线c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应水平向右,由安培定则可知,导线

7、c中的电流为垂直纸面向外,导线a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导线b在O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所以长导线a中电流I1与b中电流I2的关系,由于不知道安培力的具体方向,所以无法确定长导线c中电流I3与b中电流I2的关系,故B、C正确,D错误21(2019山东济宁市第二次摸底)如图5所示,在绝缘水平地面上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A、B,在AB连线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一带电滑块(可视为质点),则滑块会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AB连线上的一点M而停下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5A滑块一定带的是与A、B异种的电荷B滑块的电势能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C滑块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一定减小DAP间距一定小于BM间距【答

8、案】CD【解析】滑块受到的电场力是两点电荷对它作用力的合力,滑块向右运动,合力向右,滑块一定带与A、B同种的电荷,否则滑块将向左运动,A错误滑块运动可能有两种情况:1.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先向右后向左,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2.滑块受到的电场力合力始终向右,在到达AB中点前停止,电场力始终做正功,电势能始终减小,B错误根据能量守恒,滑块的电势能、动能、内能之和不变,阻力做负功,内能增大,则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一定减小,C正确若没有摩擦力,APBM;因为水平面不光滑,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作用,运动到速度为0的位置在P点关于AB中点对称点的左侧,所以APBM,D正确22(6分)(20

9、19广东揭阳市第二次模拟)某同学用一个满偏电流为10 mA、内阻为30 的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和一节电动势为1.5 V的干电池组装成一个欧姆表图6(1)该同学按图6正确连接好电路甲、乙表笔中,甲表笔应是_(选填“红”或“黑”)表笔(2)测量电阻前,他先进行欧姆调零:将甲、乙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到_处图7(3)欧姆调零后,他将甲、乙两表笔分别接如图7中的a、b两点,指针指在电流表刻度的4 mA处,则电阻Rx_ .(4)若误将甲、乙两表笔分别接在了如图2中的a、c两点,则Rx的测量结果_(选填“偏大”或“偏小”)(5)再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合适的定值电阻R0,就可组装成一个中间刻

10、度值为15 的欧姆表,则R0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红(2)10 mA(3)225(4)偏小(5)3.3【解析】(1) 由题图示可知,甲表笔与欧姆表内置电源负极相连,甲表笔是红表笔;(2)测量电阻前,他先进行欧姆调零:将甲、乙表笔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指针指到电阻为零即电流最大(10 mA);(3)欧姆表内阻:R内 150 ,指针指在电流表刻度的4 mA处,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4103 A,解得:Rx225 ;(4)若误将甲、乙两表笔分别接在了图中的a、c两点,由题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电池串联,相当于欧姆表内置电源电动势E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变大,

11、欧姆表指针偏右,欧姆表示数变小,Rx的测量结果偏小;(5)欧姆表内阻等于中值电阻,中间刻度值为15 的欧姆表,其内阻为15 ,I A0.1 A,把电流表改装成0.1 A的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分流电阻阻值:R03.3 .23(9分)(2019陕西省第二次质检)某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实验:图8(1)如图8甲,将轻弹簧竖直悬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由悬挂时的长度L14.00 cm.(2)如图乙,在弹簧的下端悬挂小木块,用刻度尺测出稳定时弹簧的长度L2_ cm.(3)将一长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小木块放置于木板上表面,如图丙,将图乙中的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拴接小

12、木块,使弹簧水平,用力F向右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小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当小木块稳定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36.07 cm.(4)根据上面的操作,可以得出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若图丙实验中弹簧不水平,左端略高一些,由此而引起的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结果_(填“偏大”或“偏小”)【答案】(2)8.65(8.638.67)(4)0.44或0.45(5)偏小【解析】(2)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 cm,刻度尺的读数为8.65 cm;(4)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小木块的重力为:Mgk(L2L1),用力向右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小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当小木块稳定时,则有:Ffk(L

13、3L1),可以得出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5;(5)若图丙实验中弹簧不水平,左端略高一些,则有:F弹cos (MgF弹sin ),解得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于左端略高一些,则有0,所以:,由此而引起的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结果偏小24(12分)(2019辽宁大连市第二次模拟)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很多极限运动都是由滑板运动延伸而来如图1所示是一个滑板场地,OP段是光滑的圆弧轨道,半径为0.8 mPQ段是足够长的粗糙水平地面,滑板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滑板手踩着滑板A从O点由静止滑下,到达P点时,立即向前起跳滑板手离开滑板A后,滑板A以速度v12 m/s返回,滑

14、板手落到前面相同的滑板B上,并一起向前继续滑动已知两滑板质量均为m5 kg,滑板手的质量是滑板的9倍,滑板B与P点的距离为x1 m,g10 m/s2.(不考虑滑板的长度以及滑板手和滑板间的作用时间,不计空气阻力)求:图1(1)当滑板手和滑板A到达圆弧轨道末端P点时滑板A对轨道的压力;(2)滑板手落到滑板B后瞬间,滑板B的速度大小;(3)两个滑板间的最终距离【答案】(1)1 500 N,竖直向下(2)4.2 m/s(3)4.41 m【解析】(1)滑板手与滑板A由O点下滑到P点过程,由机械能守恒:10mgR10mv2,代入数据解得v4 m/s ,设在P点时滑板手与滑板A所受到的支持力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N10mg10m代入数据解得:FN1 50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压FN1 500 N,方向竖直向下;(2)滑板手跳离A板,滑板手与滑板A水平方向动量守恒10mvmv19mv2,代入数据解得:v2 m/s,滑板手跳上B板,滑板手与滑板B水平方向动量守恒9mv210mv3,解得:v34.2 m/s;(3)滑板B的位移xB4.41 m ,滑板A在弧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再次返回P点时的速度大小仍为v12 m/s,滑板A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A1 m,最终两滑板的间距为LxBxx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