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533466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毕业设计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3 3 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采区地质情况设计采区地质情况 3636 第三章第三章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设计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 3838 第四章第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采区方案设计 4040 第五章第五章 采煤工艺采煤工艺 4343 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第六章采区生产系统 5454 第七章第七章 采区施工设计采区施工设计 6666 第八章第八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68 一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地形及地震情况 附交通位置图 一 井田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地形及地震情况 附交通位置

2、图 煤质牌号 煤质牌号 用途 用途 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XX 县 XX 镇 XX 煤矿位于 XX 县城北西方向 直线距离约 37km 隶属 XX 县 XX 镇 地理坐标 东经 106 59 27 107 00 16 北纬 28 06 35 28 08 11 有公路相通 交通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 1 1 1 比例比例 1 1 350000 350000 图 1 1 1 矿区交通位置图 2 地形地貌 矿山位于一缓坡中部 坡向南西 坡度 15 20 区内最高处海拔 1549m 最低为矿区西部沟谷处 海拔 1322m 相对高差 227m 矿山下部多为荒地 而上部台 地则为耕地及居民生产 生活区 3

3、 气象及地震 该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 气候温和 雨热同季 热量资源丰富 冬无 严寒 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 15 1 平均降雨量 1160mm 降雨量集中在 5 一 8 月 占全年降雨量的 77 1 无霜期平均为 283 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1114 2 小时 空 气湿度平均在 80 以上 据 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 GB19306 2001 区内地震基本裂度为 VI 度 4 煤质牌号及用途 根据贵州省技术质量监督局遵义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提供的煤质检测报告及 贵州省 XX 县 XX 镇 XX 煤矿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 各煤层煤质特征见表 1 1 2 表 1 1 2 XX 煤矿煤质分析结果表

4、分析结果 煤 层编号 挥发份 Vdaf 灰份 Ad 发热量 MJ kg 硫分 Std 水份 Mad 体重 t m3 C39 8715 3225 482 252 21 42 C110 4322 7926 922 580 41 42 XX 镇 XX 煤矿的煤炭主产 C1 C3 煤层 C3 煤层属中高硫 中灰 高热值无烟 煤 C1 煤层属中灰 中高硫 高热值无烟煤 目前本矿的煤主要销往电厂和民用煤 销售条件较好 二 井田境界 尺寸和开采面积 井田境界 尺寸和开采面积 1 矿井位置 XX 县 XX 镇 XX 煤矿位于 XX 县城北西方向 直线距离约 37km 隶属 XX 县 XX 镇 地理坐标 东经

5、106 59 27 107 00 16 北纬 28 06 35 28 08 11 交通方便 2 尺寸和开采面积 XX 县 XX 镇 XX 煤矿设计生产规模 9 万 t a 可采煤层由下至上为 C1 C3 煤层 煤层倾角平均 15 XX 煤矿矿区矿区范围由 6 个拐点圈定 表 1 矿区面积 2 5036 km2 开采标 高 1500 1100m 矿山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详见下表 表 1 1 3XX 煤矿矿区拐点坐标表 编 号 X 坐标Y 坐标备注 A311100036402170 B311220036401650 C311395036402140 D311376036400860 E3112170

6、36401090 F311100036401080 开采标高 1500 1100m 面积 2 5036km2 采矿许可证号 5200000140276 三 煤田生成期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煤层数 可采煤层特征三 煤田生成期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煤层数 可采煤层特征 1 煤田生成期 矿区位于联盟向斜东翼 出露地层有中二迭统茅口组 上统龙潭组 长兴组及 下三迭统夜郎组 下三迭统夜郎组 T1y 底部沙堡湾段为黄绿色 灰绿色泥岩 钙质泥岩为主 夹少量泥灰岩 中部玉龙山段为浅灰色 灰色薄 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为主 夹少量 泥灰岩 泥岩 生物碎屑灰岩 出露于矿区南西部 厚度大于 150m 上二迭统长兴

7、组 P3c 为灰 深灰中厚层状含燧石团块泥微晶灰岩 厚 50 60m 出露于矿区中部 与下伏龙潭组地层为整合接触 上二迭统龙潭组 P3l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地层 厚 55 65m 主 要由灰 深灰 灰黑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炭 硅质泥岩及 煤层组成 其中在上部及下部夹较多深灰色在厚层状灰岩 菱铁质 硅质灰岩 底 部为灰白色含黄铁矿粘土岩 其上为煤层 出露于矿区中部 与下伏茅口组地层为 假整合接触 中二迭统茅口组 P2m 主要为浅灰 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生物灰岩 厚度大 于 180m 出露于矿区北东部 2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情况与煤层数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 P3

8、l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地层 主要由灰 深灰 灰黑色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炭 硅质泥岩 及煤层组成 产煤 4 层煤 编号从上到下为 C4 C3 C2 C1 据矿山开采情况及邻 近相邻矿山调查 C4 C2 二层煤厚 0 1 0 50m 低于最低可采厚度 在现今经济技 术条件下为不可采煤层 C3 C1 煤层厚 0 6 1 50m 大于最低可采厚度 为可采煤 层 1 C3 煤层 产于龙潭组上部 距 C1煤层 32m 左右 主要为中灰 中高硫 高热值无烟煤 呈似层状产出 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厚度变化不大 一般 0 80 1 2m 平均 1m 左右 为 该区的可采煤层 2 C1 煤

9、层 产于龙潭组底部距假整合接触面 3 5m 呈层状 似层状 煤层产状与地层产 状一致 倾向 220 240 倾角 12 15 度 平均 15 煤层厚 1 1 3m 平均厚度 1 2m 为中灰 中高硫 高热值无烟煤 为该区主采煤层 3 可采煤层特征 XX 煤矿可采煤层有 C1 C3 煤层 均分布于上二叠统 龙潭组 P3l 之中 各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见表 1 1 4 表 1 1 4 XX 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顶底板岩性煤层编 号 煤层平 均厚度 m 煤层倾 角 煤层平均 间距 m 煤层结构 煤层稳 定性 顶板底板 备 注 C3115无夹矸 简单稳定 硅质泥 灰岩 硅质泥 灰岩 C11 2 15

10、 28 40 32 无夹矸 简单稳定 硅质泥 灰岩 硅质泥 灰岩 四 井田主要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 1 矿区内地质岩组可分为松散岩组 软弱岩组 坚硬岩组三组 松散岩组 第四系残坡积及表土层 含碎石粘土 亚粘土 粘土 一般具可 塑状 厚度薄 属细粒土 整个矿区低洼地段及开阔平地上均有分布 该类岩组只 能满足矿山一般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软弱岩组 下三叠统夜郎组 上二叠统龙潭组 为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 岩及钙质泥岩 煤层 该岩组结构疏松 抗风化能力较弱 易风化 粉砂岩及粘土 岩具遇水易软化而物理力学性能变低的特性 承载力低 使用时应搞好排洪 排水 设施 本组岩石能够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11、 坚硬岩组 中二叠系茅口组 上二叠统长兴组及下三叠统夜郎组之灰岩 岩 石力学强度高 抗风化能力较强 能满足矿山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 2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矿区岩土的物质组成 岩体结构面特征 除第四系为土体外 二叠系茅 口组 龙潭组 长兴组 下三叠统夜郎组均为层状结构的岩体组成 结构面是原始 沉积结构面 地层倾角较缓 岩体稳定 矿区内无大的断层 局部小型断裂构造结 构面 宽缓褶皱及地表浅部风化裂隙对生产和建设用地影响不大 风化夹层 次生 夹泥层等次生结构面仅在局部地断见及 煤层顶 底板条件 矿区 C1 C3 煤层顶板均为较坚固的硅质泥灰岩 较稳固 但局部顶板岩层含 泥质较重 较松散 综上所述

12、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 3 水文地质条件 1 矿区属乌江水系 湘江河上游 在水文地质单元中属补给区 大气降水 为惟一补给源 无地表水体 大气降水通过裂隙 裂缝等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矿 区含水层有煤系地层下部的中二迭统茅口组 P2m 灰岩 煤系地层上部的上二迭统长 兴组 P3c 下三迭统夜郎组 T1y 的玉龙山灰岩 均为岩溶裂隙含水层 矿山在开 采 C1 煤层时应防止揭穿底板粘土岩隔水层 避免下伏茅口组灰岩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涌入矿井 因 C1 煤层与茅口组灰岩间仅有 3 5m 的隔水层 如因生产需要揭穿底板 须首先进行探测 若发现有水涌出 应立

13、即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地下水涌入甚至淹 没矿井 在开采 C3 煤层时则应防止由上覆长兴组 下三迭统夜郎组的玉龙山灰岩含 水层中的地下水渗入矿井 由于该区开采历史较长 采空区 老窑都较普遍 因此 矿山企业应掌握本矿区范围及邻近矿区范围的老窑情况 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 随 时注意探放老窑水 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总之该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生产过 程中一定要注意边采边探 防止透水事故发生 2 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茅口组灰岩在开采煤层 C1 之下 3 5m 对矿井的开采有影响 龙潭组底层厚 55 65m 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C3 号煤层位于上部 1 号煤层位于下部 长兴组厚 50 60m 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

14、接触 距 C3 号煤层 20m 正常情况下 长兴组岩溶水对 矿井生产无影响 但开采后 由于地表塌陷 裂隙产生 上部含水层能通过裂隙 岩溶管道渗入矿井 应引起重视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 冒落带导水裂隙是矿井生产充水的主要通道 大气降 水是主要补给来源 夜郎组薄层石灰岩地层中在矿区西侧 1330m 处存在一个有水落水洞 流量 4 5L S 是排泄矿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之一 说明矿井地下水最低侵蚀标高为 1330m 矿区大部分都位于最低侵蚀标高之下 3 主要含水岩组及隔水层 主要含水岩组为二叠系茅口组 P2m 长兴组 P3c 及三叠系夜郎组 T1y1 2 茅口组 P2m 以中至厚层状石灰岩为主 含水介

15、质为溶洞 岩溶管道 含溶洞 管道水 岩溶比较发育 多以落水洞 岩溶洼地 溶洞 地下河 岩溶泉等为典型 出露形式 一般泉水流量 1 50L S 地下河流量 30 100L S 地下水枯季迳流模数 2 3L S km2 为中等富水岩层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型 长兴组 P3c 为含燧石结核石灰岩 以溶洞 管道为含水介质 赋存溶洞管道 水 发育落水洞 溶蚀洼地 一般泉水流量 1 30L S 地下河流量 10 50L S 地下 水枯季迳流模数 5 10L S km2 为强富水岩层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型 夜郎组 T1y1 2 为薄至中厚层石灰岩 以溶洞 溶隙为含水介质 一般泉

16、水流 量 1 10L S 地下河流量 10 50L S 地下水枯季迳流模数 1 2L S km2 为中等富水 岩层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型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P3l 主要为灰白色 黄褐色薄 薄层庄粘土岩 粉砂岩 石英砂岩 黑色薄层状硅质岩 黑色薄层状炭质粘土岩及煤层 厚度 55 65m 为 区内含煤地层 含煤 4 层 其厚度稳定可采煤层为 C1 C3 二层 位于煤系地层中下 部 C3 C1 煤层间距为 32m C1 煤层距茅口灰岩 3 5m 左右 含碎屑裂隙水 含水 性弱 为相对隔水层 4 老窖积水对矿床冲水的影响 调查中没有发现小窑 本矿开采的老窑 规模小 斜深不大于 100m 主要以平 硐方式开采 大气降水极易在老窑中汇集 形成老窑积水 当矿山进行生产时 在生产矿井掘进过程中 若沟通老窑积水 会形成老窑突水 当突水量较大时 将产生老窑积水淹没矿井 冲毁矿井的采矿设备 造成人生伤亡及 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 5 构造破碎带对对矿床冲水的影响 矿区为一倾向 240 290 倾角 15 的单斜构造 无断层距离大于 5m 的断裂构 造 地质构造简单 无对矿床充水有影响的构造破碎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