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519990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难点知识汇总1天体系统的级别 2 太阳系八大行星3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4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6 地球自转知识的应用7 地球公转知识的应用8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9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10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11 地方时的计算12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1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2、) 14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5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6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17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18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19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20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2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22地球内部圈层的判定b5E2RGbCAP23 地面辐射 是对流

3、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4 大气逆辐射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25 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26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27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8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29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0 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31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画出合力 32 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 低压

4、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33 大气环流的意义 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34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35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6 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37 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 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38 季风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p1EanqFDPw39 锋面的分类与天气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5、40 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 锋)春季的沙尘暴 41 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42 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 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43 锋面气旋 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44 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45 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热量带,判断雨型。 DXDiTa9E3d46 热带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47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6、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48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49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50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 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51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52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 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53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 海平面上升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54水循环的分类、过程及意义RTCrpU

7、DGiT55 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 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56 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 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57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 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58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海洋生物污染航海 59合理利用水资源5PCzVD7HxA60 地质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61 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jLBHrnAILg62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63 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

8、动(海陆变迁)。 xHAQX74J0X64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5 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66 地壳物质循环规律 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67 板块构造学说68 地质构造类型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69 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70 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71火山的形成与构造LDAYtRyKfE72山地对

9、交通运输的影响73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7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7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76 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整体性77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78 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79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Zzz6ZB2Ltk必修二80 人口数量的变化 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现状、原因dvzfvkwMI182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 83人口迁

10、移的定义、分类84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85 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86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87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88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rqyn14ZNXI8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地租、距市区远近90城市等级划分与城市等级体系9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9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93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11、 94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 品基地) 95 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 (澳大利亚)EmxvxOtOco96 世界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特点、区位因素97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及区位条件实例分析 (美国)98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SixE2yXPq599乳畜业的形成、分布与影响因素100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01 五种区位因素导向型工业 102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环境和劳动力等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 10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生产的联系非生产的联系1

12、04 工业集聚的优势 共享基础设施交流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105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自发形成规划形成 106 工业分散的原因107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 108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09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6ewMyirQFL110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 11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kavU42VRUs112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 113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铁路(量大)公路(灵活)水路(廉价)航空(快)管道(连续) 114 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13、 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11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y6v3ALoS89116 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117 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18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119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120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经济和技术水平低发达国家转移污染 1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22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 12

14、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124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 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125 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126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M2ub6vSTnP128 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与采取的措施129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对比130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其的影响131 遥感技术132 地理信息系统(GIS)133 全球定位系统(GPS)134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 135

1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气候)人为原因(过樵、过牧、过垦) 136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协调人地关系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建立完整的系统 137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0YujCfmUCw138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39亚马孙雨林的开发140雨林的保护措施141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142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143山西能源基地的环境保护与治理14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与早期开发的后果145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46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地理背景147东北地区农业基地的布局与特点148 东北地区开发现状与问题、发展方向149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150珠江三角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151 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152 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53 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战略154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与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eUts8ZQVRd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