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1937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数学一轮总 第七章 不等式文教师用书.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不等式高考导航考试要求重难点击命题展望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 (a,b0)(1)了解基本不等

2、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本章重点:1.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2.简单不等式的解法;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本章难点:1.含有参数不等式的解法;2.不等式的应用;3.线性规划的应用.不等式具有应用广泛、知识综合、能力复合等特点.高考考查时更多的是与函数、方程、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及实际应用问题相互交叉和综合,将不等式及其性质的运用渗透到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进行考查.线性规划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内容,高考中除考查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与应用外,也考查线性规划方法的迁移.知识网络7.1不等式的性质典例精析题型一比较

3、大小【例1】已知a0,a1,Ploga(a3a1),Qloga(a2a1),试比较P与Q的大小.【解析】因为a3a1(a2a1)a2(a1),当a1时,a3a1a2a1,PQ;当0a1时,a3a1a2a1,PQ;综上所述,a0,a1时,PQ.【点拨】作差比较法是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解题步骤为:作差;变形;判断符号;得出结论.【变式训练1】已知ma(a2),nx2(x),则m,n之间的大小关系为()A.mnB.mnC.mn D.mn【解析】选C.本题是不等式的综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找中间媒介传递.maa22224,而nx2()24.题型二确定取值范围【例2】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4、解析】因为,所以,两式相加得.又,所以,又因为,所以0,所以0,综上,0为所求范围.【点拨】求含字母的数(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注意题设的条件,否则易出错,同时在变换过程中,要注意准确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变式训练2】已知函数f(x)ax2c,且4f(1)1,1f(2)5,求f(3)的取值范围.【解析】由已知4f(1)ac1,1f(2)4ac5.令f(3)9ac(ac)(4ac),所以故f(3)(ac)(4ac)1,20.题型三开放性问题【例3】已知三个不等式:ab0; ;bcad.以其中两个作条件,余下的一个作结论,则能组成多少个正确命题?【解析】能组成3个正确命题.对不等式作等价变形:0.(

5、1)由ab0,bcad0,即;(2)由ab0,0bcad0bcad,即;(3)由bcad0,0ab0,即.故可组成3个正确命题.【点拨】这是一类开放性问题,要求熟练掌握不等式的相关性质,并能对题目条件进行恰当的等价变形.【变式训练3】a、b、c、d均为实数,使不等式0和adbc都成立的一组值(a,b,c,d)是_(只要写出符合条件的一组即可).【解析】写出一个等比式子,如0.此时内项的积和外项的积相等,减小的分子,把上式变成不等式0,此时不符合adbc的条件,进行变换可得0,此时2(2)1(3).故(2,1,3,2)是符合要求的一组值.总结提高1.不等式中有关判断性命题,主要依据是不等式的概念

6、和性质.一般地,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严格证明.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或者由题设条件推出与结论相反的结果.在不等式证明和推理过程中,关键是要弄清每个性质的条件与结论及其逻辑关系,要注意条件的弱化与加强,不可想当然.如在应用ab0,ab这一性质时,不可弱化为ab,也不可强化为ab0.2.题设条件含有字母,而结论唯一确定的选择题,采用赋值法解答可事半功倍.3.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是作差比较法和作商比较法,变形是关键.7.2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典例精析题型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例1】解下列不等式:(1)x22x30;(2)已知Ax|3x27x20,Bx|2x2x10,求AB,(RA

7、)B.【解析】(1)方程两根为x11,x23,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x|x1或x3.(2)因为Ax|x2,RAx|x或x2,Bx|x或x1,所以ABx|x或x,(RA)Bx|x或x2.【点拨】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函数联系非常紧密,要注意转化,同时要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与对应方程的判别式的关系.对于0的不等式解集简称“大于取两端,小于取中间”.【变式训练1】设函数f(x)若f(4)f(0),f(2)0,则关于x的不等式f(x)1的解集为()A.(,31,)B.3,1C.3,1(0,)D.3,)【解析】选C.由已知对x0时f(x)x2bxc,且f(4)f(0),知其对称轴为x

8、2,故2b4.又f(2)0,代入得c4,故f(x)分别解之取并集即得不等式解集为3,1(0,).题型二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mx2(m2)x20 (mR).【解析】当m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x20,即x1;当m0时,可分为两种情况:(1)m0 时,方程mx2(m2)x20有两个根,x11,x2.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x1或x;(2)m0时,原不等式可化为mx2(2m)x20,其对应方程两根为x11,x2,x2x1(1).m2时,m20,m0,所以x2x10,x2x1,不等式的解集为x|1x;m2时,x2x11,原不等式可化为(x1)20,解集为;2m0时,x2x1

9、0,即x2x1,不等式解集为x|x1.综上所述:当m2时,解集为x|1x;当m2时,解集为;当2m0时,解集为x|x1;当m0时,解集为x|x1;当m0时,解集为x|x1或x.【点拨】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首先要判断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其次讨论根的情况,然后讨论根的大小,最后依据二次项系数的符号和根的大小写出解集.【变式训练2】解关于x的不等式0.【解析】原不等式等价于(ax1)(x1)0.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x1;当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1;当1a0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x1;当a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当a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1x.题型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之

10、间的联系【例3】已知ax2bxc0的解集为x|1x3,求不等式cx2bxa0的解集.【解析】由于ax2bxc0的解集为x|1x3,因此a0,且ax2bxc0的两根为1、3,则13,13,即4,3.又a0,不等式cx2bxa0可以化为x2x10,即3x24x10,解得x或x1.【点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要注意联系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明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就是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变式训练3】(2009江西)若不等式k(x2)的解集为区间a,b,且ba2,则k.【解析】.作出函数y和yk(x2)的图象,函数y的图象是一个半圆,函数yk(x2)的图象是过定点(2,)的一条

11、动直线.依题意,半圆在直线下方的区间长度为2,则必有a1,即1是方程k(x2)的根,代入得k.总结提高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对不等式变形,使一端为零且二次项系数大于零;(2)计算相应的判别式;(3)当0时,求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4)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结构,写出其解集.2.当含有参数时,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往往根据需要而设定.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还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开口方向如何;根的判别式的正负;根的大小等.3.要注意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典例精析题型一平面区域【例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

12、,),且f(4)f(2)1,f(x)为f(x)的导函数,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平面区域所围成的面积是() A.2B.4C.5D.8【解析】选B.由f(x)的图象可知,f(x)在2,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因为f(2)f(4)1,所以当且仅当x(2,4)时,有f(x)f(2)f(4)1.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其围成的图形面积为4.【点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点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变式训练1】若a0,b0,且当时,恒有axby1,则以a,b为坐标的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A.B.C.1D.【解析】选

13、C.当ab1时,满足xy1,且可知0a1,0b1,所以点P(a,b)所形成的平面区域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所以面积为1.本题关键是确定点所形成的区域形状.题型二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1)zx2y4的最大值;(2)zx2y210y25的最小值;(3)z的取值范围.【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并求出顶点的坐标A(1,3),B(3,1),C(7,9).(1)易知直线x2y4z过点C时,z最大.所以x7,y9时,z取最大值21.(2)zx2(y5)2表示可行域内任一点(x,y)到定点M(0,5)的距离的平方,过点M作直线AC的垂线,易知垂足N在线段AC上,故z的最小值是()2.(3)z2表示可行域内任一点(x,y)与定点Q(1,)连线斜率的2倍.因为kQA,kQB,所以z的取值范围为,.【点拨】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