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751799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选修21教学指导常用逻辑用语(约8课时)一、知识要求及变化1、整体定位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对每一部分都有一个整体定位。为了更好的把握常用逻辑用语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整体定位。标准对常用逻辑用语这部分内容的整体定位如下:“正确地使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学习常用逻辑用语,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为了更好的理解整体定位,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常用逻辑用语”和“简易逻辑”

2、存在定位上的区别“常用逻辑用语”的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体会逻辑用语在表述和论证中的作用,利用这些逻辑用语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更好地进行交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错误。高中数学课程中,学“常用逻辑用语”不是为逻辑学和数理逻辑奠定基础,这与“简易逻辑”的目标不同,这一点需要老师们特别注意。(2)“常用逻辑用语”应通过实例理解,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常用逻辑用语的教学不应当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应该通过数学和生活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常用逻辑用语的意义,体会常用逻辑用语的作用。事实上,在高中阶段,没有必要形式的理解常用逻辑用语在“逻辑学”和“数理逻辑”中的确切含

3、义。重点是理解常用逻辑用语在认识和表达数学中的作用。(3)“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重在使用对于“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不仅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为载体,而且需要把常用逻辑用语用于后继的数学学习中。因此,“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重在使用,在使用中不断地加深对于常用逻辑用语的认识。2、课程标准的要求(1)命题及其关系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

4、的命题进行否定。 标准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要求,既是阶段性要求也是终结性要求,正确的使用常用逻辑用语,不仅是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不断的正确使用常用逻辑用语,加深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认识。有兴趣选修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的同学还会接触到有关命题的一些知识,了解“命题演算”是布尔代数的一个具体模型。3、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和深广度分析(1)如何认识“命题”的含义对命题的认识我们不从一般的定义出发,而是通过实例了解“命题”,这些实例都能清晰地分辨出组成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能判断真假。例如:若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则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x3.明

5、确的给出了条件和结论,并能判断真假。虽然没有明确的给出条件和结论,但是能清晰地分辨出组成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如果三个角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则这三个角的和等于。不能判断真假,所以它不是一个命题。(2)如何认识“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以及“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是指:对给定的具体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可以判断出它们的真假。“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通过实例的分析,总结出表示四种命题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图示。第二,知道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同真同假的,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否命题是同真同

6、假的,通常我们说他们是相互等价的。(3)如何认识“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标准的要求: 第一、通过对具体实例中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意义。例如,通过分析下列条件p与q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必要条件的意义。 p:四边形是正方形,q :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分析:“若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是一个真命题,它可以写成“四边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即p q。总结:“若p则q ”为真命题是指:当p成立,q一定成立。换句话说,p成立时一定有q 成立,即p q ,这时,我们就说q是p的必要条件。p q 可以理解为一

7、旦p成立,q 必须要成立,即q对于p成立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只要p成立,必须具备条件q。第二,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在解决和思考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在数学中,寻求充分条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在引入新的数学对象后,常常需要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我们引入的新对象。例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后,就需要寻找判定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就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用命题形式表达就是: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在引入方程的解的概念后,需要寻找判定方程有解的条件。像这些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对于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f(a) f(b)0就是判定方程f(x)=0在区间a,b内有解的充分条件。用命题形式表达就是:对于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f(x),若f(a) f(b)N),都有 ,则称A为数列的极限。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第三,标准只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不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量词的命题。对于命题的否定,只要求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例如,对于北京市任何一所高中,都至少有一个学生能跳过1米5的高度。在这个命题中,有两个量词“任何一所”、“至少有一个”,对于这样的命题,不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也不要求对这样的命题进行否定。4教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