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7517513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复习 1 区域的含义 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 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有一定的面积 形状 范围 界线有明确的区位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知识梳理 一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指标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单一指标综合指标 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高原区 平原区 地形区 气候区 自然带 方言区 农业区 经济区 贸易区 长江流域 旅游区 自然区域 温度带 干湿区 地形区 温带 亚热带 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行政区域 经济区域 工业区 经济特区 区域的特征 整体性 区域是各地理要素互相作用 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 差异性 任何一个

2、区域都有自己的特性 不同的区域之间就有差异性 欠发达区域 劳动力 自然资源 发达区域 资金 信息 产品等 开放性 任何一个区域都不是 也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 都必须与其他区域发生各种联系 1 自然环境差异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 气候差异地形水文资源与环境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 人类的生产生活差异 农业 工业 交通 人口与城市 民居建筑 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等方面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举例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相似性和差异性 都是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 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 长江入海口 北纬43

3、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 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 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水稻土为主 耕地多为水田 土地较为分散 人均耕地少 黑土分布广泛 多为旱地 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 主 油菜 棉花等 玉米 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 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3 举例 英国日本 自然环境的比较 相似性 1 都是岛国 2 都位于

4、中纬度地区 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差异性 农业生产有什么相似性 在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发达的工农业国家吗 日本和英国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农业在经济中不占重要的地位 许多的农产品需要进口 经济发展的比较 工业发展有什么相似性 工业占重要地位 均较发达 都充分利用岛国多港湾的优势发展工业 日本为了减少对国际市场原料和燃料的依赖 采取了什么措施 技术立国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工业向国外转移 利用国外资源和劳动力 比较我国的区域差异 比较 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动物水文农业城市人口 界线A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大体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 秦岭

5、淮河以北 位于青藏高原以东 秦岭 淮河以南 大体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昆仑山 阿尔金山和长城以北 位于横断山以西 喜马拉雅山以北 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东北三省 黄河中下游地区 甘肃东南部和江苏 安徽北部 长江中下游 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 内蒙古 新疆 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西藏 青海和四川西部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 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 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风气候区 深居内陆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 气候寒冷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

6、自然的能力低下 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教材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说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 人口稠密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全国 粮仓 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稠密的水网 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粮食商品率较低 2 地理信息技术

7、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3S 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 区域环境和发展问题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荒漠化的防治 1 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干旱 气候异常潜在因素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主导因素 2 荒漠化所产生的危害 荒漠化的发展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 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3 制定荒漠

8、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因地制宜 综合整治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 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原因和表现原因 雨林群落生产力高生物循环旺盛表现 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感受保护雨林的必要性 2 了解雨林破坏的原因及表现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达国家的无度需求及跨国投资手段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表现 3 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三种方案 保护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开发 利于当地人在短期内提高生活水

9、平 最佳方案 保护性开发 当前背景下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坚持可持续的雨林开发 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 易被冲刷降水集中 多暴雨 雨水冲刷能力强植被稀少 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类活动 危害 毁林 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 开矿 修路等基本建设 不注意水土保持 人口增长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人均耕地减少 燃料需求增加 破坏植被 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农作物产量下降 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和防治 整治措施 改造人类 控制人口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退耕还林 还草 三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 能源资源的开发2 流域的综合开发 能源资源的

10、开发 资源开发的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 交通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 的处理 1 能源资源的开发 思路 分析背景条件 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明确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 找出问题 分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策略三个要点 1 分析某区域的背景条件 区位条件 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 储量 质量 分布 开采条件 以及交通运输 地理环境等 分析其开发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2 通过分析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明确当地资源对本区域 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开发利

11、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3 通过分析某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 成功经验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具体措施 明确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举例 我国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条件好 储量丰富 分布范围广 煤种齐全 煤质优良市场广阔位置适中 交通比较便利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建设坑口电站 发展炼焦业三条产业链煤 电 铝煤 焦 化煤 铁 钢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 冶金 化工 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

12、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三废 的治理 2 流域及流域开发 基本概念 流域 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供给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 水系 指河流干流 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 沼泽 底下暗河 彼此相连组成的庞大系统 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最终注入海洋 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 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 流入一级支流的是二级支流 分水岭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水文特征 水位 流量 含沙量和冰期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人文地理条件 人口 经济发展 流域概况 开发内容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流域经济开发具体包括 水资源 水能

13、资源 矿产资源 航运以及水产养殖 旅游 生态建设等综合效益 流域概况 有利条件 开发利用 不利条件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思路 举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思路 地理条件 探寻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开发利用的具体策略和结果 1 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为什么要对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整体开发 1 位置 俄亥俄河的支流 美国东南部的主要河流 2 自然环境 降水丰富 集中在冬季和早春 地形起伏大 3 资源条件 土地肥沃 水能丰富 拥有丰富的煤炭 铜矿和锌矿等矿产资源 4 经济基础 盛产棉花 马铃薯和蔬菜 有大片牧场 农业基础好 流域实行水力发电 干流是美国内陆水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之前的地理基本特征如何 5 流域衰退原因与结果 20世纪初 东部山地铜矿开采 造成山林被毁 大气 河流 土地遭到污染 水土流失加剧 洪灾频繁 农业衰落 变成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流域开发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资源 特别是水资源 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结合 可以发挥综合效益 流域开发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流域开发的制约因素则集中在洪涝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和环境污染加剧等方面 其中尤其是洪涝灾害 对流域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确定流域逐步开发的内容 1 利用丰富的煤炭 就近兴建大型火电厂 水火互济 在沿河两岸布局冶金 化工和核

15、工业等高耗能 耗水的产业 2 利用水运条件的改善 加强域内外经济联系 吸引大量资本进人流域 发展经济 3 开发土地资源 调整农 林 牧业结构 发展肥料工业 农业 林业 进行水土保持 提高土地生产力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具体策略和结果 1 具体策略 立法为流域整体开发提供法律保证 合理安排流域开发时空序列 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开发主线进行综合开发 确立适合流域特点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2 结果 农业的比例大幅度下降 发展金属加工 机械 橡胶 造纸等高能耗制造业 集聚在沿田纳西河的河港城镇 形成工业走廊 发展旅游业 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 注重城市和乡村的平衡发展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6、的统一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 气候 水系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9世纪后期开始掠夺式开发 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流域的综合开发 防洪效益 航运价值提高 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矿产资源 水质提高 旅游业成为流域的一项重要收入 做好土地规划 四 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农业发展 思路 农业生产条件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问题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举例 我国的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农业布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 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平原地区 地理条件 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 雨热同季 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 黑土 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 农业发展方向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 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山区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