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9290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某些教学任务。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将文、图、声、像融于一体的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及多媒体的介入,为教育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数学教学中,也必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浪潮,为数学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数学教育更加多姿多彩的美好前景。1、 人机对话,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眼、耳、手、脑并用,通过学

2、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学生情绪激昂,才能去主动地探究知识,才能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所获知识才会更为深刻和巩固,进而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绝佳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利用编程软件Authorware的文本响应属性,设计了一组复习旧知的填空题:2小时=()分,5分=()秒,60分=()小时,60秒=()分,1星期=()天。上课时,我请学生走到讲台前,操作键盘输入答案,如果输入正确,电脑就会出现一小动物,它会很开心的表扬小朋友们。如果输入错误,电脑便提示大家好好思考,接着错误答案消失,光标条显示黑色,直到输入正确答案。孩子们充满了兴趣,跃跃欲试,课堂气氛

3、空前高涨。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多媒体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适时的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并通过及时评价,让他们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 2、声情并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借助多媒体,可以提供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创设和谐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拥有强大的音乐储存和播放功能,音乐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消除疲劳,而且可以调动情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有目的的进行选择,在课堂中穿插播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例如,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段舒缓

4、的音乐,再配以播放一帧接一帧可以自动切换翻转的画面,伴着优美的旋律欣赏一下苍松翠柏,既缓解了视觉上的疲劳,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松弛。 3、探微入里,展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运用CAI,借助其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效果,可以变静为动,启迪思维,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综合中透彻的掌握算理。 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对于前3小题,学生会迅速作出判断:第1小题正确,第2、3小题错误,而对于第4小题,则有争议,有同学说:“这道题和2、3的错

5、误相同,也是没有平均分,所以它的阴影部分不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但也有同学反驳:“虽然从表面上看它没有平均分,但实际上它仍然是平均分。”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运行事先在Animator里制作好的动画,让左下方的阴影部分沿着圆的弧度慢慢移动,直到与右边扇形阴影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整个大圆的四分之一。学生们看的都很投入,演示结束后,纷纷表示同意此题正确。 思维过程的展现,有利于学生把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之,计算机辅助教学生动形象,集形、声、色于一体,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毕竟是辅助教学,它只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拥有其自身的价值,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火候,恰当的、适时的使用,以发挥其最佳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