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9143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何谓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呢?主要是指小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主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探究性学将学生视为学习行为的真正主体,是学习过程的思考者、活动者、体验者、合作者和建构者。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本人是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创设情境,让学生

2、自发地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探究成分,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要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表面认知冲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时,我首先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元、角、分,并且教材上的元、角、分和当前流通的人民币有很大的变化时,我没有按教材的要求上课,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他们自己搜集的人民币,然后让学生围绕人民币提出许多疑问或问题。学生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

3、;有的学生提出“人民币为什么有纸币或硬币?”有的学生提出“硬币为什么有金黄的还有银白的?”“为什么同样面值图案也不一样?”“元角分之间是怎样换算的?”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与教材有直接联系的,通过讨论当堂解决了,有的问题连我也难以解答,就让学生把问题放在课外,可以查阅资料找答案,也可以询问爸爸妈妈或银行工作人员,也可以自己猜测,到下节课的时候看谁解答的问题多。以上的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给学生充分的提问空间,激发学生心理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

4、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和吸收他人的意见等等,探究学习的组成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而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占有特别重要地位,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其中,探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师生、学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而实现的,进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搭积木教学中,当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积木后。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做一辆汽车?造一间房子?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份相同的材料。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搭出你们喜欢的东西来。在教学中,我是从学生熟悉的积木引入新课,以小组为单位领着学

5、生玩积木,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合作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所用积木数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合作搭成各种东西后,然后由小组指定代表在全班内交流汇报。A组:我们组从这些积木中选了19块,其中17块搭成了一个”小动物的家“,剩下2块搭成了”火箭“,并提出了三个问题,列式分别为172=19,172=15,19-2=17。师:凡是这样做的小组举起手来。我发现有B组和E组跟A组的一样。师:那么,剩下的3个小组你们搭成了什么呢?C组:生:我们组用15块搭了”一辆货车“,又用4块搭了一间房子,也提出了三个问题,列式分别为15+4=19,15-4=11,19-4=15。其他小组也跃

6、跃欲试,学生叙述,我板书,并且有目的地分成两类,一类是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另一类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加法。然后又引导学生探求多种计算方法。就这样从学生处已搭积木到解决问题始终是一个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上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愿选择材料,反映了教学的自主性;小组合作交流,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既突出了数学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难点,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三、拓展空间,让学生自觉就用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经验生活变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审视观周围世界丰富的现象,同时也让

7、学生热受数学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完”统计“知识后,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和收集、整理数据、作出决策、增强交流的能力。当学生完成了P97第4题后,我布置了一道课余作业,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学校老师的上班情况吗?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呢?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者“。在下节课的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调查的数据去实践、去探究、去发现,本校最多的骑车的,最少的是步行的。在教学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发现了骑车的比步行的多5人,乘车的比骑车的少3人。学生还根据调查的数据制成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这样的教学设计把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真正体会能不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并且注意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有其他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