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749003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数学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全国Ⅰ卷理科数学2011年-2017高考分析与2018高考预测(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高考分析 及2018年高考预测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高考也是如此2000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分省命题十多年后,由分到合 2017年,除了保留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实行自主命题外(山东省语文、数学卷最后一年使用),大陆其他省区全部使用全国卷研究发现,新课标全国卷的试卷结构和题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每个题型考查的知识点、考查方法、考查角度、思维方法等相对固定掌握了全国卷的各种题型,就把握住了全国卷命题的灵魂基于此,笔者潜心研究近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卷和高考数学考试说明,精心分类汇总了全国卷近7年所有题型为了便于读者使用,所有题目分

2、类(共21类)列于表格之中,按年份排序高考题的小题(填空和选择)的答案都列在表格的第三列,便于同学们及时解答对照答案,所有解答题的答案直接列在题目之后,方便查看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7年5考,都是交并补子运算为主,多与解不等式等交汇,新定义运算也有较小的可能,但是难度较低;基本上是每年的送分题,相信命题小组对集合题进行大幅变动的决心不大 年份 题目答案2017年(1)已知集合A=x|x,则P为(A)nN, (B) nN, (C)nN, (D) nN, =C 二、复数:7年7考,每年1题,考查四则运算为主,偶尔与其他知识交汇,难度较小考查代数运算的同时,主要涉及考查概念有:实部、虚部、共轭

3、复数、复数的模、对应复平面的点坐标等 年份 题目答案2017年(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若复数满足,则;:若复数,则.其中的真命题为ABCDB2016年(2)设,其中是实数,则(A)1 (B) (C) (D)2 B2015年(1)设复数z满足,则|z|= (A)1 (B)(C)(D)2A2014年2.= . . . .D2013年2、若复数z满足 (34i)z|43i |,则z的虚部为A、4(B)(C)4(D)D2012年(3)下面是关于复数的四个命题:其中的真命题为 的共轭复数为 的虚部为 C2011年(1)复数的共轭复数是(A) (B) (C) (D)C

4、三、平面向量:7年7考,每年1题,向量题考的比较基本,突出向量的几何运算或代数运算,不侧重于与其它知识交汇,难度不大(与全国其它省份比较)我认为这样有利于考查向量的基本运算,符合考试说明 年份 题目答案2017年(13)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60,|a|=2,|b|=1,则| a +2 b |= _2016年(13)设向量a=(m,1),b=(1,2),且|a+b|2=|a|2+|b|2,则.-22015年(7)设D为所在平面内一点,则(A) B)(C) (D)A 2014年15.已知A,B,C是圆O上的三点,若,则与的夹角为 .2013年13、已知两个单位向量a,b的夹角为60,cta(1t

5、)b,若bc=0,则t=_.22012年13、已知向量夹角为 ,且;则2011年(10)已知a与b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有下列四个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是(A) (B) (C) (D)A四、线性规划:7年7考,每年1题,全国卷线性规划题考的比较基本,一般不与其它知识结合,不象部分省区的高考向量题侧重于与其它知识交汇,如和平面向量、基本不等式、解析几何等交汇我觉得这种组合式交汇意义不大,不利于考查基本功由于线性规划的运算量相对较大,我觉得难度不宜太大,不过为了避免很多同学解出交点代入的情况估计会加大“形的考察力度,有可能通过目标函数的最值作为条件反求可行域内的参数问题,或者利用一些含有几何意义的目

6、标函数(斜率、距离等), 如2015年新课标15题(还有近年线性规划应用题较少考查,是否再考?这是我写5年高考分析时的预测,果然2016年考了线性规划应用题,2017年不会再考了吧?果然没考,考了个最基本的) 年份 题目答案2017年(14)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_-52016年(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和产品B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需要甲材料1.5kg,乙材料1kg,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需要甲材料0.5kg,乙材料0.3kg,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乙材料90kg,则在不超过600

7、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产品B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元2160002015年(15)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32014年9.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有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 ., ., .,C2012年(14) 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为 2011年(13)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6 五、三角函数:7年13考,每年至少1题,当考3个小题时,当年就不再考三角大题了题目难度较小,主要考察公式熟练运用、平移、图像性质、化简求值、解三角形等问题(含应用题),基本属于“送分题”小心平移(重点+难点+几乎年年考)2013年15题对化简要求较高,难度较大20

8、16年的考法也是比较难的,所以当了压轴题年份 题目答案2017年(9)已知曲线,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把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B把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把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D把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D2016年(12)已知函数为的零点,为图像的对称轴,且在单调,则的最大值为(A)11(B)9(C)7(D)5 B 2015年(2)(A) (B)

9、 (C) (D)D2015年(8)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B) (C)(D)D2015年(16)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75,BC=2,则AB的取值范围是 .,2014年6.如图,圆O的半径为1,A是圆上的定点,P是圆上的动点,角的始边为射线,终边为射线,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将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示为的函数,则=在0,上的图像大致为B2014年8.设,且,则. . . .B2014年16.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的对边,=2,且,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2013年15、设当x=时,函数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则cos=_2012年(9)已知,函数在

10、上单调递减则的取值范围是( ) A2011年(5)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上,则=(A) (B) (C) (D)B2011年1. 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则(A)在单调递减 (B)在单调递减(C)在单调递增(D)在单调递增A2011年(16)在中,则的最大值为 六、立体几何:7年13考,一般考三视图和球,主要计算体积和表面积其中,我认为“点线面”也有可能出现在小题,但是难度不大,立体几何是否会与其它知识交汇?如:几何概型?有可能但是,根据全国卷的命题习惯,交汇可能性不大但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否可以考(对2016年预测)年年考三视图,是否也太稳定了吧?球体是基本

11、的几何体,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很好载体,是新课标的热点(果然2016年11题考了线线角,虽然没有提到异面直线,但是在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解题思路上与异面直线完全相同) 年份题目答案2017年(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10B12 C14D16B2017年(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ECA,FAB分别是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

12、C,CA,AB为折痕折起DBC,ECA,FAB,使得D、E、F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3)的最大值为_2016年(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A)17 (B)18 (C)20 (D)28A2016年(11)平面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平面CB1D1,平面ABCD=m,平面ABA1B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 (B) (C) (D)A 2015年(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