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85117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心得)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论文之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 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案例的比较与反思内容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话广大数学教师早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如果认真剖析某一个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原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得是那样少。案例1学生们正襟危坐,用眼看,用耳听,用脑记老师讲的“竖式”;案例2:老师放手让学生亲自创造竖式。激励学生主动养成自主探究和平等交流的能力与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之中。反思:(一)要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二)要关注学

2、生学习时情感的需要。(三)还给学生一个“火热思考”的数学。关键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建立理念 关注情感 火热思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话广大数学教师早已耳熟能详,但我们如果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认真剖析某一个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原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做得是那样少。本人曾两次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教学。现将两次执教中的教学案例作一对比,并谈谈自己的反思。案例1:(教学片段)当学生经过用小棒摆,或用计数器拨,或用口算算出43+31=74时师:(指着算式)43+31=74这样的算式叫横式。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个算式的竖式。生1:(瞪大了眼睛,惊

3、奇地说)竖式?!生2:(学困生)(兴奋地一边高高地举着手,一边大声地说)老师,我会。我妈妈教过我,我会!师:(既想让他来教大家,又担心他教砸了。最终示意让生2坐下)这时,可以明显看出生2很心不甘地而又很无奈地坐了下来。师:同学们,43+31=74的竖式该怎样写呢?看黑板!接着,老师一边板书,一边用心地讲解起来学生们正襟危坐,用眼看,用耳听,用脑记老师讲的“竖式”案例2:(教学片段)师:(指着算式)43+31=74这样的算式叫横式。今天我们还要想办法创造这个算式的竖式。生:竖式?什么叫竖式?师:竖式,就是要想个办法把43+31=74这个算式竖起来,站起来!生:好!就想个办法把43+31=74这个

4、算式站起来!接着,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创造竖式当中。展示:生1 43+ 生2 43 生3 43 生4 43 31 + + +31 = 31 31 74 = 74 74 74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谁创造的竖式合理。生3:我创造的竖式好。因为我把这个式子完全站起来了,对得很正。而生2的等号两横麻烦,而生4的“+”号写歪了,没站好!生4:我的好!我看见我哥哥就是这样写竖式的!生5:我认为生4创造的好。假如有3个数或4个数相加,生4的那种我们要写两个或三个“+”号,而生4的我猜想只要写一个“+”号就可以了。多方便。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生4创造的竖式较合理。反思:同样的执教内容,同样的学习个体,由于教学时

5、的理念不同,学生的表现也有了“天壤之别”。在作对比之余,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一) 要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是数学活动中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比较;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述。案例1。教师就搞了“霸权主义”,会的不让学生说,自己“独揽大权”,把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听老师讲,把内容往脑子里记,逐渐养成照例就搬的习惯。何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案例2老师不再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竖式。这样

6、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会使学生逐渐形成遇到问题就会马上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是“主动出击”,而不是“坐以待毙”。(二) 要关注学生学习时情感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案例1,教师无情地剥夺了学困生的发言权。这一鲁莽的教学行为,不仅会极大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连他想找回一点学习自信心的梦想也被击得粉碎,甚至都会影响到该生终身的学习。现在想起来,真后悔。幸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案例2,我没有让自己继续错下去,而是努力去营造一种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都协调、融合的多方面、

7、多层次、立体型的人文大课题。不是老师干巴巴地讲解,而是让学生亲自创造竖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展示自己创造的结果。在创造中交流,在交流中争辩,在争辩中明晰,在争辩中提升。使学生们不仅享受到了创造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而且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创造愉快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三) 还给学生一个“火热思考”的数学数学是人类的思维体操,因为它有着“火热的思考”,才拥有着无限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教学的智慧,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数学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要引领进行“火热的思考”。案例1,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就是生硬的式子,逼着学生去理解,去记忆。谈不上思维含量;案例2,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竖式,激励学生主动养成自主探究和平等交流的能力与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之中。不仅创造出了四种竖式,而且在比较中说出的观点还那么有理有据。可想而知,在创造竖式的过程中,学生们肯定是在那儿费尽心思的思考,张开思维的翅膀,沉浸在探究的乐趣中,既提升了思维,又增长了智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有了活水,才会充满生机;灵动的课堂源于灵动的学生。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抓住学生,才能抓住课堂的“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