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7477060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环路亮化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一、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几年来,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倾斜的背景下,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建设投资的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良好。但是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被看作“非生产性”领域或消费性事业,投资严重不足,历史欠帐太多,设施建设起步水平低下一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瓶颈”制约,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不便。同时,由于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及建设水平仍然不高。路灯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繁荣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路灯不仅反映着

2、一个城市面貌,同时还反映着一个城市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发达程度。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极大的方便市民生活。随着人们提高生活水平及环境质量的要求,城市道路照明和城市的夜景照明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项目的建设将完善某市某城区的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方便城市居民必备的生活条件,是再塑和美化城市形象、鼓舞民心、振奋精神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综上所述,路灯亮化工程的基本改善,将进一步促进廊坊市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本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和

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工程项目实施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二、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本项目的实施取得了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同意,项目建设主管的规划局、环保局等均以对项目筹划选址定点、积极筹划相关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的办理。并且政府的财政局准备匹配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项目建设所需的地质勘查、规划、设计工作已部分开展。另外建设所需的主要材料采购方便,供量充足。施工的电可依托周边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原料及废料运输通道通畅便捷,施工车辆通行畅通无阻。同时在道路施工工艺上现有技术十分成熟,所以项目建设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可实施性大,项目建设方案可行。第

4、一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一、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市区外环路(已建成路段: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南环路)路灯建设工程,总长31.1公里,新建路灯1628基,3256盏。二、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总长31.1公里,新建路灯1628基,3256盏。具体内容如下:北外环(京廊路-银河北路):全长约6.1公里,设置路灯320基,路灯灯杆高度13米,光源采用2*250W高压钠灯;南外环(廊霸路-二号路):全长约9.1公里,设置路灯476基,路灯灯杆高度13米,光源采用2*250W高压钠灯;东外环(二号路-爱民东道):全长约9.5公里,设置路灯501基,路灯灯杆高度13米,光源采用2*2

5、50W高压钠灯;西外环(廊涿路京廊路):全长约6.4公里,设置路灯331基,路灯灯杆高度13米,光源采用2*250W高压钠灯。第二章 项目外部配套建设条件一、 项目建设地区域概况1、地理位置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河北省中部。坐落在首都北京与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之间,距北京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5公里。京津塘高速公里穿越开发区而过,交通十分便利。2、地形、地貌廊坊市全市自北向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和冲击平原区,平原面积占93。市区地处冲击平原区,地形平坦,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坡降为0.4,海拔10.320m。建设项目所在地地形开阔平坦,海拔

6、标高约13m。3、气候气象特征廊坊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干旱多雨,秋季天气晴朗,冬季寒冷干燥。市区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70.3mm,主要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89.5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89小时,日照率为6。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9m/s,最大风速为20m/s。4、水文地质与地下水本工程所在区域属河北平原北部永定河冲击平原水文地质区,区内地层属第四系河流湖沉积相沉积物,地层岩性以粉质粘土、粘土为主。第含水层组:埋深在40m以内,属潜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污染影响,水质不良,主要超标因子为F-

7、、总硬度等,适用于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第含水层组:埋深40180m,为第一承压含水层,水质状况同第含水层组。第含水层组:埋深180360m,为第二承压含水层,水质良好,适用于生活饮用。第含水层组:埋深大于360m,为第三承压含水层,水质状况同于第含水层组。本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垂直入渗侧向补给。地下水流向自西北向东南。城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均开采地下水,浅水层。中层水和深层水水资源的年开采量8052万m3,1978年开始形成下降漏斗,1998年漏斗面积扩大到314 m3,漏斗中心水位-57.1m,现漏斗中心平均每年下降4.26m。5、地表水系廊坊市位于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比较发达

8、。境内河流分属潮蓟、海河两大水系,潮蓟水系主要由潮白河、蓟运河组成,流经境内北部,海河水系主要由永定河、大清河组成,流经境内南部。由于受降水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上述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汛期过境洪水量增多,冬春季干涸断流。城区四周有五条排水干渠,北有北排渠,西有大皮营引渠,可防止西北部水对城区的威胁。东有八干渠,南有官董排水渠和五干渠,此三渠为城区雨水和污水的受纳水体,最后汇入龙河。龙河属季节性河流,冬春季干涸,夏季汛期有水流。近年来由于上游生产废水及廊坊市生活污水的排入,实际上已成为一条排污河道。据河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龙河主要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为类标准。本建设项目生活污水经管道排入廊坊市

9、污水管网。6、土壤植被廊坊市土壤有潮土、褐土两大类,土壤大部分为沙壤土,熟化程度高,排水性能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由于人类长期开发,本地区原生植物已不存在,现主要是人工植被,只在低洼河和搁荒的重碱地有野生植物自然组成的群落。人工植被有农田、果树、林地等类型,植物组成有小麦、玉米、棉花、苹果、梨等,野生植物有蒲公英、马齿草。车前草等。7、社会经济条件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中东部,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1606371171505,北纬382814400502,南北长约180公里,东西宽约60公里。廊坊境域北起燕山南麓丘陵地区,南处黑龙港流域。北部与北京为邻;西部与保定市的

10、涿州、雄县、高碑店接壤;南部与沧州市的任丘、河间、青县相连;东部与天津市的武清、宝坻、蓟县交界。拱卫于北京东南,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成一条直线位于中间。廊坊市距北京、天津各6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80公里。廊坊市现辖二市三区六县,全市面积642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99平方公里,总人口4019万人。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43.1亿元,同比增长9.1%;全部财政收入349.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4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7.8亿元,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6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4亿元,增长

11、13.4%。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8.8%,分别提高0.9和2.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87.1%,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5.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7万人。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86.0,比上年增长9.3个百分点。全市共有普通初中171所,招生6.0万人,在校生19.3万人;普通小学976所,招生4.7万人,在校生26.3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达到256所,在园幼儿7.3万人;全市特教学校5所,在校生642人。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1

12、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绿地率42.0,人均公共绿地12.2平方米。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02公里,道路面积70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375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726.9公里,供热管道总长度711.9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117万平方米。现有水厂5座,日产水能力22.5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558公里,全年供水量3700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长520公里,营运车辆362辆。二、建设条件1、 交通运输本项目两侧路网四通八达,汽车运输方便快捷,绝大部分建设材料均可实现机械运输及吊装。2、 物资及人力条件廊坊市物资丰富,钢材、水泥、地材充足,目前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

13、力充裕。3、 施工用电条件施工用电可以通过市区现有的电网供电,符合不能满足要求时,只需在沿线按需要平均每800米1000米架设一台足够容量的变压器,即可利用市区电网供电,少量电流不足部分可自备柴油发电机组自行发电。第三章 环境保护一、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发1997253号令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地下水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8、国务院国发(96)31号

14、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冀环200313号)二、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影响1、 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及原材料(水泥、砂石)运输、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泥土的抛洒,将对沿线大气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产生影响;2、 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将影响市容市貌; 3、 在施工期,施工设备如搅拌机等的运行产生噪声对周边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三、 环境保护措施1、对施工噪声的控制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噪声,对噪声的控制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

15、和我城区有关部门对夜间施工的规定。为了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在晚上十时至次日上午八时,应选择低噪声机械。必要时可设置临时声障设施,以保证周围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2、减少施工对环境安全的影响制定减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保证施工作业所产生的震动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等。3、减少尘土对空气的污染为减少空气中的尘土含量,建议在晴天温高时尽量少动堆土,或在堆土表面洒水以减少尘土进入空气中,弃土装载不得超载,沿途有撒落时应及时清理,尽量不要破坏周围植被,以缩小尘土的扩散范围。4、施工现场废弃物处理工地上及工地周围的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应及时清理,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卫生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以保证生活环境卫生质量。5、保护绿化地措施施工时应尽量不挖掘树木和草地,对破坏的树木和草地在条件成熟时应尽快补栽,以保护绿化环境。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恢复原有的地形地貌,保持生态环境不变。6、制定废弃物处置和运输计划工程项目单位应同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协商,制定好本工程的弃土方案,不允许乱置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定期检查有关的执行情况,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弃土。建筑垃圾和河道淤泥等废弃物,须按规定运往填埋场。填埋场地应作出按环境要求的处理措施,以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