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260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韦建低【摘要】就某种意义而言,美术学科中“造型游戏” 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对美术教学方式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的过程。为此,要针对教师在当前教育改革状况下对“造型游戏”美术教学方式的合理科学的运用与把握程度进行深入剖析。当下,教师对美术教育理想的异化与教学活动目标的缺失,导致了不能合理有效地吸纳、整合、运用美术教学课程资源,一味追求美术学科课程的对外开放,盲目引入外部资源,导致自身教学失去了学科特点,误解造型 游戏对艺术教育意义。关键词:课程资源、造型、造型游戏、教学方式 当美术课堂封闭式、单一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适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需求时,对新的美术教学方式课

2、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运用就成了美术教师格外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美术课程的开发、整合与运用旨在通过各种资源材料的利用来满足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目标。而这种目标也正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下所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因此,就以上意义而言,美术学科中的“造型游戏”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的过程。所以,教师正确的开发、运用 “造型游戏”教学将是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我国美术教育现状浅析目前,我国美术教育教学方式出现两大现象:一是校内教室课堂授课方式多数是采取传统的方式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为

3、主,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枯燥而缺乏新意,学生接受知识时普遍处于涣散和疲惫状态。二是针对教师对美术教育理想的异化与教学活动目标的缺失,导致了不能合理有效地吸纳、整合、运用美术教学课程资源,一味追求美术学科课程的对外开放,盲目引入外部资源,导致自身教学失去了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便会很容易出现以下四种疲惫现象:1、给学生“ 放羊”,美术课名存实亡;2、教师把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和故事课;3、游戏教学的“ 泛化”;4、滥用材料资源,以致教学失去学科特点。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当前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研究与引导,其实这也是教学方式实施的重要过失。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教学理

4、念的提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体的教育理论,以及罗恩菲尔德的强调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现过程价值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反对技能教育、“灌输式”教学,提倡解放思想导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给孩子以制作的自由,以及强调游戏性、兴趣性、愉快性的同时,却忘记了教学内容要与现代社会及其美术思想相联系,忽视了对传统和现代的视觉文化的体验性学习。 二、“造型游戏”教学在美术教育中运用的特点在教育改革下,教师缺乏对新时期美术教学方式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盲目的强调学生中心和自主性以及罗恩菲尔德过分强调培养创造力和表现过程的价值观念,主要将导致以下几种缺陷:1、学校美术课程缺乏涉及对国际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的美术内容;2

5、、回避对诸如毕加索、蒙德里安、米罗等现代艺术家及当代凸现的综合视觉艺术包括装置艺术的了解,甚至与有关当代美术界的新潮流、新生的造型艺术形态几乎都无法出现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这种教学误区在日本的美术教育史上是有过深刻教训的,曾经留学英国的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直江俊雄就认为:“ 在一味满足于愉快的表现活动方式,欧美、日本等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曾经显示出学习内容的贫乏空洞的现象,而在欣赏方面,却恰好与热衷于主体性的学习相对立,却往往变成了注入式、灌输式的知识学习或强制性的感动”。1这样仔细探究你就会发现,无论是“教师中心 ”向“ 学生中心”的转变还是“应试教育”向所谓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教育的过渡时期所

6、出现的种种问题,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新时期美术教学方式的资源整合与运用。(一) “造型游戏”教学方式的合理生成与发展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科中的“造型游戏” 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教师对美术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的过程。所以,在提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寻找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将各种新材料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使得进行“造型游戏” 这种教学方式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活动不但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造型表现 ”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且是推动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出“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 探索” 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谈到游戏,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以理论家的身份谈

7、论游戏的要数康德为第一人,但对游戏进行专门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要数席勒了,康德只是在讨论艺术和审美现象时连带性地谈论到游戏,而席勒则是把游戏当成人生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康德、席勒之后,游戏理论日益成为一种在多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得到广泛运用的基础理论。而关于游戏,人们所普遍具有的感受就是自由。在近代游戏主要是指人性的游戏,它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当人们将审美理解为自由的时候,游戏便成为了美的规定,康德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把美规定为“无利害的快感” 。席勒也曾这样说过: “审美这种特性,其实就是游戏的本性,在审美的游戏里人成为了自由的人和真正的人。”其实,席勒的基本游戏观,就是与人

8、们关于游戏的这一普遍的感受相一致的自由论。席勒认为:人的“物质游戏”还不是真正的人的游戏,真正人的游戏是“ 审美的游戏”,因为,正是这种在理性的组织作用下具有的形式的游戏才是有理性的人所独有的游戏。对于人与游戏的关系,席勒曾这样高度的概括到:“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这样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游戏对人的重要性。德国的生物学家谷鲁斯的“练习理论” 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游戏冲动作为教育冲动的特性显露出来,它赋予人的精神把一切内在的外化并且把所有外在的加以形式化的能力,这样,人才能够在

9、有限的生命中显示其无限性,在自然的存在中显示其理性。其实,欲望和喜好作为感性的保障守护理性的法则,在这里,游戏就是自由精神自身。其实,游戏自身是没有它自身之外的一个根据的,但它自身却需要建立根据,游戏的根据就是游戏的规则。而“ 造型游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游戏限定的一种规则。 “造型游戏” 顾名思义是指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其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学生进行造型表现,使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自身的优势,以培养人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促进人感知能力的发展,因为它是人获得知识、发展情感、提高能力的基础。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属于美术教育的造型性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对儿童美术教育,他认为,儿

10、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人的整个日后生活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造型游戏”最早被成文编入教学大纲的应该是 70 年代中期日本在第四次课程改革之后,但当时也只是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尝试性的运用而已,直到日本爆发的第五次教学课程改革,也就是在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才开始进入小学中年级,但由于后来的日本泡末经济后的不景气现象,从而导致“造型游戏”使用与美术教学中这种宽松的教育体制与社会激烈的竞争产生矛盾,一度陷入冷冻期。直到 90 年代末才进入小学高年级,日本教育特别是战后重建的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受欧美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由于进入 90 年代后期日本美术教育界展开的关于是“倾向于儿童

11、中心主义的美术教育论” ,还是“倾向于学科中心主义的美术教育论”,各大派别的激烈争论,“ 造型游戏”在日本这种倾向于儿童中心主义的美术教育论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所以“造型游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应用的研究开始进入冷冻期,但不管怎么样,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普遍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造型游戏”所特有的科学性、志趣性和人文性特征更适合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需求。(二) “造型游戏”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目前,判断一种教学方式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人性意味,而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性意味衡量标准,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之

12、间的关系属性上。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教” 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感受,它束缚了学生的意志,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1、“ 造型游戏”活动教学的科学性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就确定认为:“教师的职责不是将儿童的思想培养得少年老成,而是推动他们的天性发展” 。这种思想得到了美国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约翰杜威的大力支持。其实,“造型性游戏”所蕴涵着追求自由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从一开始就是为突破僵硬的学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自由个性、创新精神而设定的。它对提高学生的个性创造、心智开发、合作学习、团队精神等人全面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是我国

13、现今教育体制改革在培养目标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奥地利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的教师符朗兹 西泽库认为:造型性游戏这种保持和开拓孩子们造型天分的理念的教学方式是成功的,他在 1886 年曾提出:“造型冲动是人类生存本能的属性另外,这种自然的冲动是为了国民及全人类的利益和精神的充实而产生的,着眼于提高这种造型冲动,就必须促进正确的发展。并认为,美术学校无论如何必须首先注重培养创造性的造型;技术性的训练,只能作为造型必要的补助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在自然中沿着互动有机的造型表现的道路正确发展”。2另外,符朗兹西泽库在教学方法上还采取了让孩子们各自制作作品和全班集体创作一件作品的两种方式交替进行“造型游戏”

14、教学,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出学生们新的发展可能性。此外,在这种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下,还可以给予孩子们新的影响和冲击,促进儿童朝新的方向创造性地发展。2、“ 造型游戏”活动教学的志趣性我们都知道要让学生“学有所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而不是强制灌输,也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致。所谓:学习者,兴趣为先;“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兴趣是完善人格的必要条件,美术兴趣的保持和发展是奠定一个人艺术素质开发的前提”;3我国先贤孔子也曾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国“灌输式”的传统性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的教育论不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而且还有损于学生

15、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灌输式” 的“强制性传授与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上课感到枯燥无味、烦躁不安、兴趣索然,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无从谈起。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感情的认识活动。儿童对某件事发生兴趣,感情会兴奋、愉快、欢乐;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会产生厌恶、痛苦、烦闷等消极的对立情绪,人对所参与的事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兴趣。 而“ 造型游戏”不单单使学生上课具有兴趣性,而且具有志趣性,志趣是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兴趣和乐趣的,志趣比一般兴趣和乐趣有更深一步的意向。兴趣主要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认识倾向,乐趣是蕴涵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志趣

16、即有志向的兴趣,它包含有一种行为趋向,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内容有明确的目的和理想追求,这样就使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变得稳定而持久;而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变成主体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是主动积极的。学生一旦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志趣,那么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就会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正像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样:“ 一旦目标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耐心就没有止境。”4 3、“ 造型游戏”活动教学的人性意味“造型游戏”活动教学的另一种重要特征是它的人性意味。因为“造型游戏”这种“ 美术教学活动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分析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各种因素间内在联系,是有效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条件,而儿童美术教学应特别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儿童的认识发展与造型表现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5而“造型游戏”活动,它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即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即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这种活动教学也是调动所有感官的过程,是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