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253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刘轲 徐江雁 李振华【摘要】 根据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结合古今诸多名老中医的成才经历,阐述了熟谙经典,随名医临证随诊、整理名医医案文献等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名老中医 经验传承 整体观 辨证观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生于 1924 年,出身中医世家,河南洛宁人,著名中医脾胃学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李老行医六十多年,执教五十余载,长于内科杂病,晚年潜心于脾胃学说研究,主持研究的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脾胃气虚本质研究”及“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 ,均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

2、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国传统脾胃病学 中医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常见病辨证治疗等著作 8 部。李老被确认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对象之一,本人有幸参加此课题的研究,现就其经验传承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1 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成才之路的启示李老出身于中医世家,其启蒙老师为其父李景唐。其父善长内科杂病、伤寒病的治疗,为当时豫西的中医大家。李老 17 岁时,遂辍学于济汴高中,跟父认药习医,可谓世家传承。李老自幼熟读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经典,谓其启蒙教材,也谓其中医理论奠基之渊薮。李老一生主宗医家张仲景,善以经方治病,以杂病著长,晚年更以脾胃学说立论,成为一代

3、宗师名医。李老一生主研医籍主要为陆渊雷著金匮要略今释 ,林亿校本伤寒论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 ,叶天士著温热论 。先生知识涉猎广泛,注重人文修养,喜爱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等。其中,尤以书法隽秀洒脱,许多名人墨客争相收藏,此可谓之家。李老一生,心系民众,具仁德之心。李老关心政治,心系祖国医学发展,即便晚年,仍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奔走呐喊。李老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成一代旷世名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熟读经典、勤奋好学、理论结合实践、勤于临证、不断总结、名师指点、虚心求教、潜心专研、勇于创新。从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的成才之路,我们不难对其经验的传承方法产生较多感悟,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2 名老中医

4、李振华教授经验继承方法2.1 熟谙经典,是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基础理论修养经典著作读熟、背熟,这是名老中医普遍提倡的一项基本功。几乎所有的名医都精通中医经典,特别是下大功夫研读过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本草备要 温热经纬等基础性的经典著作1,2 。清代医家徐灵胎主张先学经典著作是学医的根本,其在慎疾刍言中指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任应秋教授曾直言不首先学好内经 ,也就谈不到学习中医。任老在学习中医典籍七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学中医学的门径和方法等反复强调经典重要性。任老还特地撰内经十讲从版本、校勘、注解、类分研究、

5、专题发挥、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等详尽阐明学习内经的门路,可谓叹为观止。名医姜春华随父学医,先读四言脉诀 汤头歌诀 ,后读内经 伤寒论等经典。其父告诫说:“伤寒 内经如四子书,必须扎实学好。尤其是年轻时记忆力好,熟读背诵对以后有益处。 ”刘渡舟教授学医之初,用了 3 年时间把经典著作系统学习了一遍。他在总结他终生研究伤寒论的体会时说:“学中医要从学习经典入手” , “既要明其义,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金寿山说:“内经这部书,是中国医学的渊薮” , “不学内经 ,犹如无根之萍” 。韩百灵说:“内经伤寒 金匮要通读之,不可寻章摘句,以玄其学。 ”全面领悟经典精神,才能避免“守一

6、隅之说教” 。这些例子都是李老经常教诲我们的。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是名医李老的启蒙教材,时至今日,经典中的许多段落、名句,李老运用时,信手拈来,朗朗上口。在其经验继承中,李老常告诫学生,虽然在大学 5 年的“院校式教育模式”中,对四大经典有系统的学习,但对其它医籍几无顾及,加之上班后,诊疗工作的繁忙,故对经典的学习,与古代医家相比,相距甚远。重温经典,学习新的未读经典,对于继承与学习他的经验都是必备的理论修养。为达此目的,传承经验的学生们,在李老的严格要求下,制定自修计划,深刻理解学习经典著作,并要求书写读书笔记,对其中的名段名句要熟练背诵,力争对经典的理解,达到从“必然王国”到“

7、自由王国”的程度。2.2 跟随名医李振华教授临证随诊,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必要途径多数名老中医少年时经过文化和医学的启蒙教育后,即步入拜师学徒阶段,多一边侍诊抄方,一边指导读经,或读历代名医专著,侍诊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1,2 。纵观历史,不论是古代名医,还是现代名医,只有多拜名师,方可汇各家之长,才可能成为中医大家。据史料记载,张仲景天赋聪颖,勤奋好学,少年时“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 。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仲景为“医圣” ,奉“伤寒” “金匮”为医经,从魏晋至今,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幼年就喜爱医学,曾捐款千金而跟随

8、张元素学医。数年后,掌握了张氏的各种医学技术,创立并完善了“补土派”的理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刘完素自幼聪慧,曾拜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朱震亨自幼好学,深入研究素问难经等古典医籍,5 年后,便能临证,为进一步提高医术,他外出浙江,走吴中、抵南徐、达建业,以访求名师,在 44 岁时仍拜随罗知悌学医。叶天士12 岁开始从父学医,14 岁父亲亡故,又拜父亲的门人朱某为老师。叶天士聪慧过人,虚心好学,凡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向他行弟子礼拜其为师,十年之内,拜了 17 个老师。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提出的许

9、多新见解和治法方药,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张景岳幼时从父学医,13 岁时从师京畿名医金英学习。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生。任应秋幼年读十三经皆成诵,少年拜师廖季平, 17 岁从刘有余学医,3 年卒业,20岁悬壶问世。董建华出身于中医世家,17 岁时拜上海名医严二陵为师。严二陵是驰名沪、江、浙一带的中医大家,不仅擅长内科,对妇儿杂症也有独到之处。在随师应诊的过程中,董建华细心观察,揣摩,勤思勤问虚心刻苦,日积月累,不仅学到了老师临床诊治疾病的经验,而且掌握了中医理论,深得老师的真传。李老常举例引证,启发学生对跟师临症的重要性的认识。李老 17 岁辍学习医,

10、共用 7 年的时间,一边随父侍诊,一边攻读内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7 年后独立应诊。25 岁于当地出名,35岁于省内出名,40 岁在国内中医界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李老现年逾 80 岁高龄,仍坚持每周有 2 日临证诊病,学生们跟随老师侍诊。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前一年学生们主要是抄方书写病历,后一年主要是学生先初诊病出方,后老师再诊病出方,二者相互比对,在学生先分析诊病与老师差别原因后,再听教师讲解、点评。两年来的随师侍诊,导师的口传身教,整理医案,学生们渐渐对李老临床诊治疾病的辨证论治及用药规律有了深刻的体会。2.3 整理名医李振华教授医案文献,是其经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李老常讲,医案又称诊

11、籍,脉案,病案,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述,是理、法、方、药、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是医家的临床经验和思维活动的体现。习医、研医、业医者必须高度重视。中医医案起源可追溯到周代,据周礼记载,当时的医生已有关于疾病名称及治疗的记录, 左传等先秦诸子著作中,也有散在的医家诊治疾病的记载,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扁鹊治疗赵筒子、虢太子、齐桓侯医案及淳于意的诊籍。秦汉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医案记载大量出现,对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古今医案按记载医案的重要在于“成案甚多,医之法在是,法之巧在是,尽可揣摩。 ”王燕昌在王氏医存中写道, “名医之案,各有心得,流传既久,嘉惠无穷。盖

12、临证多则阅历精,练事深则处方稳,此前贤医案所以可贵也。 ”张山雷认为“多读医案,绝胜于随侍名医,不啻聚古今之良医,而相与悟对一堂,从上下其议论,何快如之!”可见,医案不仅是医家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瑰宝;既有辨证思维的方法,又有临床治疗的技术;既有供人效仿的成功经验,又有令人可鉴的失败教训;它体现了常见病别具一格的诊疗技术,又反映了疑难病独辟蹊径的高超技艺。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现存医案有千余例,两年多来,经验传承的学生们先后整理二百余例,主要分为回顾性病历与前瞻性病历。对于每份病历的整理,李老都事必躬亲,对于整理后的医案,李老亲自修改,并对典型的每一份病历都亲笔给予点评。两年

13、多来,李老的医案得到归纳、分类、系统整理,其临证经验也得到了升华。从其临床用药,临证思变,辨证分析,案例分析中,学生们的中医理论及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两年多的实践证实,整理李老医案不失为一种经验传承的好方法。3 讨论中医学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数千年前的民族医学,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延续数千年,除了其卓有成效的临床疗效外,也得益于其思维方法的哲理性、深刻性和现实性,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抽象思维方式。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是其本人在长期诊治疾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临证经验在其一生临床实践中的总结,是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观在其临床实践中的再一次验证。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采取正确的传承研究方法,对于其经验传承尤为重要。上述从 4 个方面论述了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经验传承方法,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但仅这些方法,远不能满足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的需要,我们期望在以后的传承过程中,努力结合名老中医本身的学术特点,依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创立更多、更好的经验传承方法。【参考文献】1丛 林一代名医成才的基本经验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02.2刘庆帮,姚惠萍浅谈名老中医治学方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5(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