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742234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Q(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鲁迅作品中的阿 Q内容摘要:鲁迅的小说阿 Q 正传 ,用传神之笔,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江南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形象-阿 Q,尖锐的批判了阿 Q 的 “精神胜利法” ,同时又指出了阿 Q 身上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本文就阿 Q 的性格特征,阿Q 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阿 Q 对革命的要求等作以论述。关键词:阿 Q 形象 精神胜利法 国民性 性格特征 形成原因阿 Q 正传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说其最杰出,主要是作者塑造了一个看后令人难以忘却的阿 Q 形象。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江南农村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贫穷、落后

2、而不觉悟的农民典型形象阿Q。作品通过阿 Q 形象的塑造,尖锐地批判了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同时指出了阿 Q 身上潜藏着革命的可能性,并且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此,我对阿 Q 的形象特征,阿 Q 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以及阿 Q 对革命的要求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一.阿 Q 的人物形象阿 Q 正传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阿 Q 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阿 Q 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 “精神胜利法”就是其形象上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有如下方面:自欺欺人,妄自尊大;善于忘却,善于联想。卑怯懦弱,欺软怕硬。1、自欺欺人,妄自尊大。在阿 Q 地

3、生活中,他不断欺骗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中;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如:他对于自己的生世很渺茫。有一次阿 Q 说自己姓赵,赵太爷竟打了他几个耳光,骂道:“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结果给弄得到底姓什么自己似乎也模糊起来了。所以最 终也不知道阿 Q 到底姓什么。但他与别人口角时却会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究竟他先前是干什么的,生活得怎么样,别人是无法知道的,只能从他的口中得知,先前挺阔的。自己是从何而来,自己是干什么的,也许他不知道,只知道“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 。自己的命运将如何,他自己也无法掌握,有时只知道“似乎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拉进拉出的;大

4、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欺骗别人,说自己姓赵被打,先前比别人阔等等,都流露着他自欺欺人、妄自尊大的性格特征。2、善于忘却,善于联想。当阿 Q 受到压迫和侮辱时,也会采用自我安慰,忘却等消极办法以取得精神上的安慰。当阿 Q 被“假洋鬼子 ”的哭丧棒打时,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当阿 Q 又被拉出时,画的圈而不圆,他想到:孙子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被打之后他很快的就高兴了, “行状”上的污点很快就“没有”了。可见“忘却”这一祖传的宝贝的效力。 在一片嘈杂声中被人抢去了,照理说他应该真然而,有不易忘却的“行状”又将如何去看呢?于是他的联想之法也是挺有效力的。如:

5、阿 Q 头上不知何时有几处癞疮疤。他是非常忌讳的,人们还总是拿其癞疮疤寻开心,而其报复的话竟是“你还不配”于是他的癞疮疤就是“一种无比高尚的无比光荣的癞头疮了” 。当他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上碰了响头后,被迫说道:“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这种情景下,他也该自认失败了吧?然而,阿 Q 并不,他想: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 ,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在精神上又胜利了。一次他在赌摊上赢了一堆白花花的洋钱,忽然的恼起来,要回自己的钱,而他也恼了,就“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 。过不久,仿佛觉

6、得“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 ,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于是在精神上又转败为胜了。阿 Q 的联想也反映了他具有潜在的革命意识。如:革命到来之后,阿 Q 也整日喊着革命, “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党了。 ”而其对革命的本质问题的认识,阿Q 却是十分模糊的。阿 Q 飘飘然地飞了一通之后,飞回了他的土谷祠里,有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光在跳,他的思想也迸跳了起来:对于未庄的鸟男女,连王胡也不能留。对于东西,直走进来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秀才娘子的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还有桌椅。对于女人,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阿 Q 由“第一个”想到“状元” ,由“革命”想到东西、女人等

7、等,都说明了他的“联想”之用。阿 Q 又好想“善想” ,由“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想到女人,由小尼姑的怒骂想到女人,就是在“革命”之后,他还想女人。然而在阿 Q“想”之后,也有他个人的“理论 ”。在他看来: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然而当他留心“女人”时,伊并不对他笑,他又“悟”出了其中的“理” ,伊们全都要装“假正经”的。最终,阿 Q 真想到了“对象” ,可惜却是竹篮打水,又赔进了工钱和布衫。由此可以看到,阿 Q 是在不合实际的“空想” 。3、卑怯懦弱,欺软怕硬。等级观念在阿 Q 心里是十分分明的,在他的灵魂中最缺乏的就是人与人平等的观念。鲁迅曾说

8、过,奴才都有两种身份:一是在自己的主子面前处处表现的是奴才的样子,二是在比自己地位低一等的小奴才面前就立刻变成十分残暴的人了。阿 Q 欺软怕硬就表现了这一点,在比他弱小的人面前表现得霸道气十足。例如:他遭遇假洋鬼子的哭丧棒时,连挨了几棍子,总是缩起脖子,一点不敢反抗。还有他被王胡打败的时候,就无端的对小尼姑发怒;他被赵太爷迫害以后,自己丢了生计,于是就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发泄到小 D 身上;还表现在当革命到来的时候,他又不许小 D 革命。在小尼姑,小 D等这些弱者面前,阿 Q 有表现的如赵太爷一样的威风。但在但在赵太爷等强者面前呢?他又十分卑怯懦弱。在赵太爷和假洋鬼子面前,那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9、当他被抓进县里的公堂的时候,他的膝关节自然而然的放松,于是便跪下去了。这些例子,足以证明他“欺软怕硬,卑怯懦弱”的特点。二、阿 Q 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阿 Q 阿生活在旧社会的社会底层,没有地位,生活窘迫,只有以精神胜利来自我安慰,自我欺骗。这样,社会的落后,人民认识水平的落后,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社会风气的影响,阿 Q 的人生阅历等等,无不决定着阿 Q 的性格。1、社会的落后,人民认识水平的落后是阿 Q 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原因之一。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不是当时旧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思想的整体体现,而是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思想统治和精神麻醉政策在落后农民头脑中的集中反应。在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宣布

10、:“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人们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形成了当时国民的奴隶性,必然会导致愚弱国民的产生。那么愚弱的国民,只能用来做什么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凡愚弱国家的国民,只能做毫无意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罢了。 ”那么,面对这样的国民,统治阶级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对其进行奴隶,而愚弱的人民也只能用“精神胜利法”去自解。人们不敢正视现实,或以自尊自大掩盖自己的失败,或以自贱自嘲安于失败,或将失败的痛苦转嫁于更卑更弱小的妇女和小孩。可见,社会的落后,人民认识的落后,就酿成了阿 Q 精神胜利法的产生。2、统治阶段的思想统治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阿 Q 精神胜利法形成的又一

11、原因。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同时,还以各种方法传播他们的统治思想。如阿 Q 向吴妈求婚,结果被赵太爷给“约法三章” 。因为吴妈和赵太爷家有关系,最终也“只能收其放心”了等等。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也与其当时社会背景有关。精神胜利法,在鸦片战争之后曾相当流行,特别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表现的尤为突出。由“闭关自守”的妄自尊大,不可一世变为卑怯胆小,媚外投降,妄图掩盖自己的失败,麻痹广大劳动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达到“治民众”的目的,这就是统治阶级的精神胜利法。自鸦片战争以后,当时的清政府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媚外投降。割地、赔款等等,把中国的土地黄金拱手送给了殖民者。而

12、那些送钱送地的罪魁祸首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呢?“精神胜利”是一个最好答案。安于现状,不求发展,落后被打,心安理得;不求幸福,只求保命,精神胜利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就盛行了。3、阿 Q 的社会地位和人生阅历也是阿 Q 精神胜利法形成地原因之一。阿 Q 处在当时社会的最下层,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的代表人物赵太爷的重压和剥削,还受到个人认识水平的约束。阿 Q 一无所有,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自主的权力,连姓氏也被他人剥夺了。阿 Q不识字,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也进过几次城,但并不是去学东西长见识,只不过偷点东西罢了。对于革命,阿 Q 更是糊涂一团,整天喊着革命,结果自己的命被革了。可见其人生阅历之浅薄。由于阿

13、Q 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浅薄地人生阅历,他的精神胜利法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三、阿 Q 对革命的要求我们知道,在阿 Q 的性格特征中,除“精神胜利法”之外,他的革命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阿 Q 正传 前三章主要讲了阿 Q的“精神胜利法” 。从第四章“恋爱的悲剧”以后,特别是第七章“革命”和第八章“不准革命”这两章里。阿 Q 是否真要做一个革命党人,或者他做了革命党人,他在人格上是否就会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呢?我们不好说。我认为:如果中国不革命,阿 Q 就不会去革命,既然中国革命了,阿 Q 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去参加革命。鲁迅笔下的阿 Q 的命运也只能这样,他在人格上并不能成为两个人。因为中国人民的

14、起义和革命是有传统的, “官逼民反”只要时机成熟,一定会有人揭竿而起,并且还有人一呼百应。但在阿 Q 身上,的确有革命的因素。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虽然对“造反”持反对意见,并且“深恶痛绝” 。但当赵太爷等地主对革命感到恐慌时,他就立刻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不仅对革命“神往” ,而且还要投身进去“革这伙妈妈的命”了。实际上,阿 Q 对革命的要求,正是愚昧落后的农民开始觉醒的时候,只不过我们的阿 Q 的革命是典型的农民自发革命。下面这段话就是对阿 Q 心中革命的真实描绘。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样纱布, 、 、 、 、 、 、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欠佳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

15、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 D 来搬,要搬得快,搬的不快打嘴巴。这段话真实描绘了阿 Q的革命。赵司令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伤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哪里,可惜脚太大。对于阿 Q 来说,他的革命是失败的。因为在当时辛亥革命的高潮中,绝大多数的农民仍然是麻木的,无动于衷的。即使有少数最下层,最迫于改变自己地位的农民要求参加革命,也会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和地主阶级的报复而被杀害。所以,在那个时候,阿 Q 越是起劲地革命,就越加速了他死期的到来。鲁迅对阿 Q 悲剧的描写,除了揭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外,还又是对中

16、国国民的揭露和批判。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大团圆”那章里,作者通过阿 Q 的一句“过了二十多年,又是一个”的豪情壮语,再一次让阿 Q 的“精神胜利法”得到最后一次施展的机会。深刻而沉重地表现了人们的麻木。阿 Q 具有一定的革命意识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有人说阿 Q 身上既有精神胜利法,又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和革命要求,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不是的。就其革命意识而言,阿 Q 对赵太爷和假洋鬼子之流自始至终的感觉都是“深恶而痛绝之”的,阿 Q 在未庄不被人尊敬,连他姓赵都不允许,又挨嘴巴,又赔钱,而对假洋鬼子一定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几句。阿 Q 在生活中需要家庭、女人、金钱,但现实中的他却又办不到,特别是恋爱悲剧发生后,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未庄的人都古怪了:酒店不再肯赊欠了,管土谷祠的老头子说些废话,似乎叫他走,确乎有许多日,没有一个人来叫做短工,迫不得已只有偷了,偷尼姑庵的萝卜,被大黑狗追了一阵,在未庄确实无法可呆,只有打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