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0444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高中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学案(无答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0分钟 50分)1.(4分)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2.(4分)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0.1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C.图中对

2、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5 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6 cm处的瞬时速度是2 m/s3.(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1)下列哪些器材是多余的:。打点计时器天平低压直流电源细绳纸带小车钩码秒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2)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的器材是: 。4.(4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纸带,A、B、C、D为四个计数点,且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纸带上各点对应尺上的刻度如图所示,则vB=m/s,a=m/s2。5.(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

3、,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图示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A、B、C、D为4个计数点,相邻2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2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s。经测量知道AB=2.20cm,BC=3.80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物体的速度等于m/s。6.(15分)(2020黄石高一检测)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x1为cm,打计数点A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m/s,物体的加速度为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15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1)求计数点3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2)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