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40344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高中物理 第1章 电场 电流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训练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1-1(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教科书,努力完成“基础导学”部分的内容;2.探究部分内容可借助资料,但是必须谈出自己的理解;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3.课堂上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认真听取同学讲解及教师点拨,排除疑难;4.全力以赴,相信自己!学 习 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和现象发生的本质。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静电现象发生的本质,从而更好的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学习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的实质及意义。学习难点掌握静电现象发生的原

2、理并尝试解释一些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过程】1.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常会看见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于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并不会造成伤害C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微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2.为防止静电的危害,应尽快把产生的静电导走,下面措施中不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采用导电橡胶做飞机轮胎 B、纺织厂车间内空气保持适当温度C、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 D、在地毯中夹一些导电纤维3.在以下列举的现

3、象中,属于静电防止的是( )A、在以煤为燃烧的工厂的烟囱中加装电极除尘 B、静电复印C、油罐车用铁链拖地运行 D、静电喷涂4.以下关于静电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穿着化纤服装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常常会看见闪光并伴有轻微的“噼啪”声,这是由于摩擦起电所造成的现象B、摩擦起电产生的电压总是很低的,因此对人并不会造成伤害C、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电压可能高达几千伏以上D、脱化纤服装时,由于摩擦起电所产生的静电能量很微小,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5.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

4、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应马上关好门窗,以防雷电进屋6.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的原因(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具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7.下列哪些是为了防止静电造成不良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 )A面粉厂车间总要洒水以保持空气潮湿 B油罐车要拖一条铁链C静电复印 D化纤衣服面料中加一些金属线8. 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 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在室内,如果听到打雷,应马上关好门窗,以防雷电进屋9.由于同种电荷互相 ,所以导体上的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 ,导体内部没有静电荷,而且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形状有关,突出部位电荷分布 ,平坦部位电荷分布 。10.避雷针是利用导体 的原理工作的,当带电云层通过建筑物时,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产生 ,并通过避雷针的 放出,逐渐 云层中的电荷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11.带电粒子在 的作用下,向带异号电荷的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进行静电 、静电 、静电 。我的(反思、收获、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