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356766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创新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考 加试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必考 考点梳理 1 生物进化 灭绝与环境 1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a 2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 b 在生命出现以前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演化过程 在生命出现以后 即生物演化 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 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 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 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 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 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 扩大和改善了生物

2、的生存环境 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 有机进化 化学 3 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在地质历史时期 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 导致大量生物物种衰退和灭绝 和 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古生代末期 60 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如三叶虫等 灭绝了 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 蕨类植物 陆上孢子植物 明显衰退 在中生代末期 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外 海洋中有50 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2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c 1 人类是自

3、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人类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 2 产业革命以来 人类对 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 3 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 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因此 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 的关系 自然资源 自然 规律 环境生态保护 2015 浙江省7月学考 读 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 O2含量变化示意图 完成1 2题 1 在地质历史时期 出现最早的是 A 蓝藻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2 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 O2的含量上升B CO2的含量不断上升C 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D

4、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解析第1题 从图中可知 在地质历史时期 出现最早的是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蓝藻 第2题 地球上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 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 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 A2 A 考点专练 1 在中生代白垩纪地层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是 A 大象化石B 恐龙化石C 三叶虫化石D 金丝猴化石 2 随着环境变迁 生物在不断进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爬行动物时代B 哺乳动物时代C 海生藻类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 解析第1题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 恐龙盛行 其在中生代末期白垩纪

5、灭绝 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物 在古生代末期灭绝 大象和金丝猴是哺乳动物 生活在新生代第三纪以来 第2题 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是新生代时期 进入爬行动物时代是中生代 进入海生藻类时代是元古代 进入裸子植物时代是古生代末期 答案1 B2 B 3 2017 嘉兴3月选考测试 下列生物始现于中生代的是 A 爬行动物B 哺乳动物C 海生藻类D 孢子植物解析始现于中生代的生物是爬行动物 答案A 4 在生命出现以前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A 物理演化过程B 化学演化过程C 生物演化过程D 大气演化过程解析在生命出现以前 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答案B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b 加试

6、 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土壤圈 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具体含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每一要素都作为 的一部分 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某一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的改变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还会对 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必考 加试 考点梳理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生物 整体 整体 其他地区 2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c 加试 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并通过水循环 生物循环和岩石

7、圈物质循环等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与物质迁移 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其内在联系如图所示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形成为例 1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a 加试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 气候 生物 地形 人类活动等 其中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2 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b 加试 水热状况 岩石风化过程 有机物质 土壤肥力 物质 能量 3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b 加试 1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 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 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 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人类在某一地区的资

8、源开发行为 也有可能造成其他相关地区环境要素的变化 3 资源的利用 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 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要素 不可更新 考点突破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 举例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1 2017 4月选考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 至 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 地质 地形 水文要素 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 B C D 2 图示区域 A 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 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 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第 1 题 本题主要考查小尺度自然地理环

9、境整体性的表现 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 地形和地质条件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 而当砍伐森林 开垦坡地 过度放牧后 植被减少 水文要素受到影响 水土流失 土壤贫瘠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对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C 第 2 题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土壤的肥力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 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 土壤在河谷易沉积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 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答案 1 C 2 A 例2 加试题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

10、500mm 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 1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2 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 北壁林木苍翠 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 分别说明其成因 解析第 1 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的 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各要素的变化 河流径流的减少 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 水质 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 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 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等 第 2 题 根据R河大峡谷所处的位置 可判断出影响大峡谷不同部位的

11、气流状况 从而得出不同部位降水量的差异 进而分析不同部位植被差异的原因 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 大气增温减湿 从而形成荒漠景观 峡谷两壁植被差异由降水差异引起 由此可判断为迎风坡与背风坡差异所造成 答案 1 径流量减小 地下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 土壤盐碱化加剧 水质变差 来水来沙的减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海水入侵 海岸线侵蚀加剧 湿地减少 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蒸发旺盛 气候更加干旱 大陆性增强 荒漠化加剧 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 大峡谷深居内陆 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 降水稀少 形成荒漠景观 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 降水多 林木苍翠

12、 南壁为背风坡 降水少 植物稀少 A 母质B 气候C 地形D 生物解析在各种成土因素中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D 考点专练 1 各种成土因素中 最活跃的因素是 2015 浙江省9月学考测试卷 自然界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2 3题 2 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地域性B 差异性C 无序性D 整体性 3 人类影响大气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 B C D 解析第2题 碳循环与火山 生物 岩石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3题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答案2 D3 B 读海南岛五指山景观图 回答4 6

13、题 4 图中表示陆地环境组成的要素有 气候 地壳 地貌 水文 生物 土壤 人类A B C D 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示景观包含的圈层有 大气圈 地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A B C D 6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区域性B 整体性C 差异性D 持续性解析第4题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是气候 地貌 地形 水文 生物 土壤等 但地壳和人类不属于自然环境的要素 第5题 图中包含圈层有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和生物圈 第6题 图中气候 地貌 水文 生物土壤等要素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4 B5 D6 B 7 加试题 读甲 乙两幅区域图

14、完成下列问题 1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 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分析乙图中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导致的影响 解析第 1 题 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 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 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 能够净化水体 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如湖泊面积减小 部分湖泊变为陆地 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 洪涝灾害多发 水体净化能力减弱 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第 2 题 某一地理因素的变化将引发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答案 1 气候大陆性增强 气温变化增大 降水减少 变率增大 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 水体净化能力下降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2 贺兰山以西植被减少 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下渗减弱 蒸发增强 地面变得干燥 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 空气的湿度降低 降水减少 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