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735359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保健学2012教案(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体 育 保 健 学主讲教师:何淑敏温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2011年9月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定义、内容,了解体育保健学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学习要求。主要内容: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与任务、体育保健学的学习内容、体育保健学的意义和发展史、体育保健学的学习要求教学重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任务、内容教学难点: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与内容学时分配:1学时 授课方式:多媒体一、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它是在医疗保健和体育运动相结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体育保健学是人体保健学的一个分支,它是

2、研究体质与健康教育及体育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的一门应用科学。二、体育保健学的目的与任务(一)体育保健学的目的1、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以达到促进身体正常发育;2、增进健康,增强体质。3、防止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二)研究体育保健学的任务1、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训练水平,为合理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以监督和指导2、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基本规律; 制定相应的体育卫生措施。3、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几防治措施。 4、研究伤病后训练、

3、多种疾病的体育康复手段和方法,以及几种人群的体育保健。是运动人体科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在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学习此门课。1、掌握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人体运动中保健规律和措施。3、掌握不同性别、年龄体育保健特点和要求。 人类生存的保证:卫生条件、营养配备、运动。三、体育保健学的内容体育卫生 医务监督 运动损伤 医疗体育 1、体育卫生:主要阐述人体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运动建筑设备卫生、以及儿少、女子、老年人体育卫生。2、医务监督:阐述人体形态、机能检查、测定方法、指标与评定;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的医务监督;比赛期的特殊问题和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

4、处理。3、运动损伤:本章所占比例很大,阐明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以及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原因、症状、治疗和预防。4、医疗体育:研究医疗体育理论与实践、运动处方、伤后训练与机能康复以及常见疾病的医疗体育。四、体育保健学的发展史现代体育应包括身体教育、竞技教育、身体锻炼,而身体教育既体质与健康是首位、是核心,指导人体保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指导自己在专业学习期间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以及在今后的专业实践工作中正确地运用。体育保健学是1983年夏在上海召开的学位会上确立的一门可以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新兴科学。1、50年代末-70年代中期,称运动

5、保健,主要内容有运动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按摩、医疗体育。它主要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健康和锻炼进行监督指导,侧重于体育运动。2、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改为运动医学,充实了体格检查,运动疾病、营养卫生等几方面。它主要是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监督和指导。3、80年代以后,根据现代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最基础教育中小学教师,应把增强体质放在首位,把健康放在首位。我国的国策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把营养、卫生、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增强体质。体育保健学科建设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与开展、体育保健康复事业、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体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是在中枢

6、神经的支配下,以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枢纽,以肌肉收缩为动力而进行。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双向效应的适应性变化,可增强体质,也可危害人体健康。只有正确选择正确运用,才能有好的效果。五、体育保健学的学习要求第一,1、学习体育保健学必须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正确地树立机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3、正确地认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4、正确地认识机体先天与后天的关系。第二,学好体育保健学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生理、解剖、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第四,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最后,

7、在时间中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立志为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水平,为增进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思考题:1、体育保健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2、体育保健学的学习任务是什么?3、应怎样学习体育保健学?第一章 体育运动与健康目的要求:了解现代健康观,现代体育健康观;掌握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内容:现代健康观、现代体育现代健康观健康观、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现代健康观和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教学难点:现代健康观学时分配:1学时 授课方式:多媒体第一节 健康概述一、概念(一)体质的概念 指人体的质量,它是指在遗传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

8、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身体形态、生理、心理三者的关系:身体形态是体质的基础,生理功能、体能和心理是体质的主、客观表现;发展和提高体能可引起形态、生理功能的变化,对心理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2、体质的内容:体格-包括生长、发育、体型、姿态、器官组织结构。体能-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抵抗力、气候)、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二)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而是一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这是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下的定义,健康是

9、基本的人权,达到尽可能地健康是全世界一项社会性的指标。古老健康的概念以有无病为分界线,如果只是身体健康是不完全健康的中间状态,医学上称“第三状态”。(三)健康的特点1、指向健康而不是疾病,其内涵扩大了;2、涉及人类生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大侧面,突破了医学的界限;3、健康不仅仅是个体健康,还包含群体健康;4、生物、心理、社会形成了健康的三维立体概念,即三维健康观。(四)健康的标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0条健康标志: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抵抗一般感冒和

10、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头发光洁身自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二、健康的分类1、身体健康:无病、发育正常、有良好的食欲、睡眠、体态、面色、精神、消除疲劳快、日常活动正常。2、心理健康: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好;有幸福感;工作中有效率。3、精神健康:能与家人、朋友、伙伴协力合作 理解人生的意义、对生活充满希望 有正确判断能力4、社会健康:具有良好的衣食住条件;社会和平、没有犯罪行为;死亡率低,大家都能长寿。健康状态:用于流行世界的“M

11、DI健康评估”评定检测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征象提示、脏器病变提示、血液及过敏性疾病提示、体内污染测定、内分泌系统检查、损伤探测、服药效果探测等打分,85分以上为第一健康状态占5%;70分以下为第二健康状态占20%;中间的为第三健康状态站70%(亚健康状态)。第一状态:是身体、心理、社会上完好状态。第二状态:疾病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非健康非疾病,但身体虚弱、精神欠佳、工作效率低、与人处事较差和适应能力差。三、健康的影响因素(一)体质的评价:形态(体型、身体成分、骨龄、性发育) 生理生化指标(肌力、血压、机能测试、升化指标如血乳酸) 素质和运动能力 心理指标(二)健康的评价:健康

12、状况=环境+保健措施+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空气、风、阳光、水、食物,不利因素细菌、病毒、污染、一氧化碳、气候。社会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如家庭、同事、医保设施、其他社会团体)社会意识结构(政治思潮、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生活以及政策法令)2、机体生物学因素机体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种种物质的、化学的信息交换,维持体内平衡。机体自身在完成一系列生命现象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防御侵袭、免疫反应、修复愈合、再生代偿、世代繁殖等。3、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它受国家、民族、文化、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的影响。我国死亡率44.7%与生活方式有关。其次是

13、环境、生物学、医疗条件有关。根据国情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生活规律、定期检查;营养适当、防止肥胖;不吸烟、不酗酒;家庭和睦、适应环境;与人为善、自尊自重;爱好清洁、注意安全。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初级卫生保健内容:保健教育 供给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供给安全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 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预防接种 预防常见疾病 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提供基本的药物四、危害健康的行为1、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进食多或少、偏食挑食、进食不规律、饮食习惯不好。2、吸烟、不健康的饮酒3、生活没规律4、对健康的忽视:不讲卫生、缺乏运动、无安全措施、无健康检查、性乱、赌博、

14、吸毒、滥用药物等。5、冒险行为:好冒险6、另外:自杀、自伤、致病行为模式等(急性子、暴躁、好强、情绪激动、压抑、生闷气、抑郁)。五、健康的行为六、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1、恶性肿瘤:目前世界死亡率排第二位,与饮食、环境、生活方式有关。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目前死世界死亡率排第一位,与遗传、饮食、缺乏运动等有关。3、糖尿病:目前世界死亡率排第三位,与遗传、行为、饮食、生活方式、体育活动有关。七、现代健康管理与健康风险评估1、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2、健康的基本模式:个人健康信息管理、个人健康与慢性疾病危险性评估、个

15、人计划。现代体育的健康观自然科学体育的健康观:运动促进机体健康、运动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带来积极的生活方式.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康观表现在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真实世界;体育的社会观包括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内部制度、体育的社会功效等。1、体育要面向全人类发展的根本需要2、促进人类健康是体育的终极目的第三节 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一、适宜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适宜运动可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适宜能力,增强体质。但不适宜运动则危害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是有限制的,虽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大致相同,但有区别。美国医学学会认为适宜运动为个人最大强度的60%左右,时间20-60分,运动强度在心脏搏出最大时对心脏的锻炼最佳,而心率130次分左右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心率在110次分以下血压、心电图等没有明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而心率在150次分心脏每搏输出量在下降。每周至少3-5次。我国健身公式:180-年龄=运动时的心率,维持十分钟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