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735266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年0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理Ritsuka_Rin第一章 绪论1、 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2、 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 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

2、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3、,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3、开窗实验直接地测量每

4、个加工阶段的时间字母转换实验: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开窗实验的特点: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反应时研究的要求与局限:1、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 追求速度而牺牲回答的正确性;或使用猜测的策略,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问题: 一般认为,反应时测验法有利于测量对信息进行系列加工,分析系统加工各阶段的特点。但反应时测量难以反应信息的平行加工及其特点,而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平行

5、加工又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人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更是经常发生。 (2) 出声思考:德国心理学家 Duncker (1945);Newell和Simon发展,问题解决(1972)基本方法: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同时,说出思考的过程,又叫口语草稿分析(protocal analysis)、大声思考法、口语报告法、口语记录法。该方法一般可用于分析慢速、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事项:1)对被试进行足够的训练。2)用录音机录下他们的全部口述。3)尽量不打扰被试4)将录下的口头报告逐字逐句整理成文字材料,并对记录作细致的分析。(三)计算机模拟基本思路: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4、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6、认知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外部原因:临近学科的影响(实验心理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语言学);社会的需要;社会的教育实践和对智力开发的需要5、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对心理学研究的影响:对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使研究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对研究范式的影响:主张在高于生理机制的水平上来研究心理机制,力图以解释的观点来说明心理过程的规律,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的研究应在多层次基础而不应在同一水平或层次进行研究。对相邻学科的影响:教育学、管理学、人工智能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

7、学科:认知科学第2章 知觉1、 两种对立的知觉理论(1) 直接理论(刺激物说)观点:以Gibson为代表,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 。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 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 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又称为生态模型。论据:纹理梯度、视崖实验(2) 认知理论(假设考验说)观点:知觉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加工过程,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决定的 ,而是由 当前刺激和 知觉者的某些内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 含了假设检验的过程。因此,个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态度、兴趣和期望在知觉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论据:外部刺

8、激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双关图、知觉恒常性两种对立的假说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2、 知觉加工(1) 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自下而上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指由对事物的一般性知识引发的,通过期望 、假设等制约和影响知觉过程各环节的加工。两种加工的交互作用:两种加工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二者结合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两种加工相互补偿。(2) 整体加工和局部加

9、工1、整体加工:先整体后部分 2、局部加工:先部分后整体知觉加工之间的联系:3、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确认所知觉到的模式是什么,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模式识别的基本种类: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按模式本身的特点:物体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语言识别模式识别的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关于这种匹配模型的实现,有以下三种理论模型:(1) 模板匹配理论:在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储了与各种模式相对应的模板。模式识别是将一个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的过程。模板匹配理论存储的是模板,抽取的是外界刺激的真实副本

10、。应用:在计算机上容易实现:取款机、条形码评价:优点:模型简单直观缺点:需要在记忆中存取巨量的模板,不经济;难以解释人如何迅速识别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模板;没有明确阐释模板的匹配机制(2) 原型理论: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原型 ,是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实验研究与模型:原型匹配实验:点图、人脸图评价:优点: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也是可以识别的;减轻人的记忆负担,使模式识别更灵活,更适应环境的变化。缺点:匹配过程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3) 特征分析理论:所有复杂的刺

11、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特征分析理论存储的是特征列表;抽取的是刺激的特征论据:生理学论据: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Hubel&Wiesel;心理学依据:字母搜索实验、固定网像实验评价:优点:根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减轻了记忆负担;识别过程需要抽取刺激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识别,因此带有更多学习色彩缺点:只是自下而上加工;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拓扑说的挑

12、战(陈霖认为,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检测的是图形大范围的、整体的拓扑性质,对图形的局部几何性质不敏感。以后才处理图形的局部特性。)4、 泛魔识别系统(万鬼堂):是一种具体的特征分析模型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第二层: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第三层: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第四层: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5、 结构优势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模式常常不是孤立的出现,而是处于与其他模式的刺激或相互联系中。这种整体结构会对模式的识别起到有利的作用,这种效应成为结构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 字母识别,在字词中单独时 l客体优势效应 识别线段

13、,在“客体”图形中结构不严的图形中 l构型优势效应 识别图形,完整的图形图形的一个部分 l字母优势效应 识别同一线段:在字母中单独时例:请用模型识别理论中的特征说来解释在QVGCZR中发现字母Z要比在WVZMXI中发现Z容易,并且设计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一)特征分析说:(1)观点 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 模式识别中,首先对刺激进行分析,抽取有关特征。 将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进行比较 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2)“鬼城”模型(万鬼堂) 第一层 印象鬼:对外部刺激编码形成刺激映像; 第二层 特征鬼:进行特征分解;

14、第三层 认知鬼: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将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并作出反应; 第四层 决策鬼:根据认知鬼的反应做出决策,识别模式。(3)评价优点: 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避开预加工。 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细节,使识别具有更强适应性。 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模式中,减轻记忆负担。 带有学习色彩 缺点: 只是自下而上加工,缺乏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只是局部到整体的加工(二)字母搜索实验(1)解释: 低相关条件下搜索靶子较快是因为干扰字母和“Z”的共同特征较少。(2)实验步骤:1)被试分组: 两组刺激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靶子字母和其他字母在特征上的相似程度。 高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

15、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WVMXI,随机排列。 低相关组: 刺激材料为6个一行的英文字母共25行。 靶子字母为Z,其他字母为QUGCR,随机排列。2)被试任务: 要求被试从材料中尽快搜索靶子字母“Z”。记录所需时间。第3章 注意名词解释双耳分听技术 实验者要求被试追随呈现在一侧耳朵的一条讯息,与此同时向另一侧耳朵呈现另一条信息。追随技术 是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注意一只耳朵(追随耳)的信息而不注意另一只(非追随耳)的信息。控制性加工 需注意参与,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有限),可灵活用于变化着的环境自动加工 无需注意,不受认知资源限制(容量不受限),一旦形成就难以改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