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2735245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烫操作流程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作 Sunny 电话 13771828520 QQ 24302601 陶瓷烫操作流程 陶瓷烫与冷烫的区别 1 认识陶瓷烫与冷烫的区别 陶瓷烫属热塑烫 杠具含石英粉 在加热时产生红外线 起保护作用 2 陶瓷烫利用高温使氢键产生记忆 在加热的同时也会使头发内部的营养流失 所以陶瓷烫软化后必须涂抹抗热油 补充流失的营养 3 热塑后的头发 水分流失后比正常发质轻 加上氢键产生记忆 所以湿发自然且直于干发 头发干后效果卷曲 4烫后发质柔顺 表面光滑 可塑性强 而冷烫不具备加热的条件 所以湿发卷 干发蓬松 花型可塑性不强 容易散开 5 特点 容易打理无须过多的饰发品 根据需要可烫出想要的花型大小及形态

2、对问题性发质能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陶瓷烫的烫发原理 1 首先阿摩尼亚打开毛磷片 乙硫醇酸进入到头发的内部 发质层 切断二硫化物键 最坚硬的一个键 通过杠具制造花型 再通过杠具加温使氢键产生记忆 氢键在135度以上产生记忆力 然后利用定型剂中的嗅酸钠和过氧化氢重组二硫化物键来达到想要的效果 操作中遇到的发质如下 1 抗拒性发质 软化90 95 2 正常发质 软化80 3 受损发质 软化70 75 4 细硬发质 软化80 85 5 细软发质 软化70 6 严重受损及棉状发质 软化60 65 70 PS 软化过了 张力就要小点 软化不到位张力就大点 软化速度尽量放慢 越慢对发质的损伤越小 软化程度与

3、测试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正常情况下软化到80 90 效果的最佳状态 如遇到受损及细软发质可放慢软化速度 对头发的伤害 如何在适当的在软化剂中加入护理类的产品来降低药水的浓度 测试方法 1 视觉 观察头发的内部色素流失 2 触觉 拉出5根左右头发轻轻拉至一定的长度后不会断且有一定的收缩性 弹性较好不会出现断裂的情况 拉长到1 5倍则软化停止 3 软化后手摸头发时有一定的生硬度 在冲水时能随水流动 融合在一起且手感舒适 4 软化好后不可上护发素代替抗热油 因为护发素不能代替抗热油 药水在头发上停留超过1个半小时 时间越久发质的损伤越大 正常发质直接冲水 受损发质可上洗发水清洗 软化好后不可上护发素代

4、替抗热油 药水 PH 13 0头发 4 5 5 5PH护发素 PH 3 0 陶瓷烫基础排列伞烫 1 一层将 U 区分四个发片 发片提身升 90 度略微形成方形每个发片对角进杠2 二层与一层错位排例 水平以片 90度 提升 水平起杠与头皮呈平行 注 填补空档3 根据发际线与脸际线的形态 角度低于90度提拉 稍微螺旋进杠 4 底部水平发片90度提拉PS 软化好以后 冲水以后会降低10个百分点 比如软化检查时是90 冲水完后会是80 所以软化后冲水时要乳化即 冲水后稍停 用手慢慢梳顺 停留3 5分钟 再冲水 那样又回到了90 多段发质的软化及注意事项 例 2N 5N 9N三段头发 步骤 1 首先 9

5、N发尾涂烫前护理 再操作2N黑发段 涂放药水时不要碰到下面的头发 软化到快好时再软化发尾 因为发尾比较受损 软化速度较快 所以软化发尾时 药水调配要温和一点 好让头发的软化程度达到一致 软化到8 9成 2 2N和5N可同时操作 但5N的地方应少放药水 也可先操作2N 然后再操作5N 3 9N的头发软化到70 80 然后再硬化 即上护发素 或倒膜硬化处理 发尾水温可以冷点 涂放抗热油的作用 1 首先抗热油抗高温 在加热过程中会补充因高温流失的营养成分 对受损头发起到补充发质空洞 增加发质的硬度 使头发恢复弹性 光泽度的作用 所以正常发质适量 受损发质要稍多涂一点 抗热油里有一种几叮聚糖的分子 这

6、个分子起到抗热的作用 卷杠的张力对头发的作用 根据发型选择好杠具 在卷杠之前要让头发保持一定的湿度 用毛巾擦掉多余的水份 卷杠时粗硬发质张力紧一点 正常发质适中 受损发质稍轻 过度发质轻轻卷于杠上 利用杠具产生的热胀冷缩来产生张力 双硫键被切断80 可以还原到70 切断90 可以还原80 加热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 抗拒性发质上完杠后加热第一遍4 5分钟 检查杠具是否受热均匀 停放3 4分钟 第二遍加热4 7分钟 停放3 4分钟 检查加热好后头发程度8成干为最佳效果 2 受损发质可适当快点 来减低加热过程中对头发的伤害 最好用余温加热 首先加热两分钟 停放2 3分钟 再加热3分钟 再加热3 4分

7、钟 最后达到7 8成干即可S 受损发质加热可适当慢点来减低加热过程中对头发的伤害 最好用余温加热 直立螺旋 1 U 字形片 分菱形发片90度提升 斜45度进杠 卷完后略微前低后高 2 第二层同样取菱形发片低于90度提升螺旋越大或发稍留出 花型自然卷度时尚自然 多段加热3 4分钟 停放3 4分钟 第二遍加热3 4分钟 停放3 4分钟 第三遍加热2 3分钟检查金属染色的头发软化70 即可 定型时间与冲水的要求 1 定型时间8至15分钟 根据不同发质来延长和缩短定型的时间 定型药水一定要涂抹均匀 手摸头发时要达到一定的饱和度 抗拒发质 15分钟正常发质 10 12分钟一般发质 10 12分钟极度受损

8、 8 10分钟 定型水太多 时间太长头发会发毛 有卷但弹性不足 一般发质极度受损不能在定型剂里加双氛一加就直 正常抗发质可以加 头发会干但弹性会好点 冲水 在冲水时按正常水温 水压别太大 冲的时候不能往下压发丝 应该往上拉 注 在客人能承受的情况下可以用凉点 受损发质冲水时可带着夹子冲水 抗拒发质拿掉夹子 打散头发喷定型水等一分钟冲水 正常发质拿掉夹子不打散头发喷上定型水冲水 发片提拉方式各发片划分 根据发型的要求找到切口进杠 提升90度比较均匀 高于90度蓬松动感 低于90度稳定牢固 发片划分和效果 水平发片 散状 用于头顶直立发 束状 用于U字区以下片斜发片 落差向底角倾斜 用于脸际线 两

9、侧的位置梯形发片 饱满 后头部用得较多方型发片 整齐 枕骨位置圆弧型 菱型 自然柔和 全头都可以用三角形发片 稳定 用在挑染上效果较好圆形发片 蓬松 全头可以用 发质分析一般受损软化目标程度70 采用分区 十字分区 发片提升角度90度操作过程 首先发稍均匀涂放少量氨基酸 然后均匀涂放软化剂发根等 发杠上完停放10 12分钟硬化过程 观察发质软化是否达到了70 再把药水刮下来然后用少量的氨基酸涂放上去 硬化程度60 给头发补充营养物质5 8分钟 再全头涂放你所刮下的药水4 6分钟 观察达到70 的效果即可 冲水乳化即可乳化过程 用少量的水均匀涂放全头 用手理顺 停3 5分钟 如果发现没有软化好的

10、头发可适当多停留一会再冲水 半扭转 1 取方形发片90度提拉先向后扭半圈再卷到杠上 带紧张力 保留发稍体现自然的效果 2 90度提拉分垂直发片 3 同上 顶部 特点 顶部打造蓬松 下面自然 全头16个杠子 冷烫多段性发质可以先软化3N部分 软化列60 再均匀的涂抹一遍冲水再卷杠 造型烫发的理论基础 一 造型烫发的几何分区是通过头形骨骼分布形态分区域A 前额部分 控制前额发量形态 观察脸形 额头决定刘海的大小形态 观察毛流决定浏海方向及层次的高低 B 顶部造型区 此区的发丝可前后左右随意的变化 突出整款发型的顶剖形态决定了发型的高度 观察头部骨骼的分布形态决定分区的大小 C 侧部骨樑 此区为头型

11、两侧最凸的位置控制整款发型的饱满与收紧及流向决定了发型的宽度 发型两侧的重力感 观察侧部骨骼形状决定发量的多少 D 后部骨骼樑区 控制后头部发型的动感和量感 形成后头部表面形态观察后头部骨骼形状决定后头部发量形状 E 前侧区 修饰脸型控制脸部前侧面轮廓线及形态 观察决定前侧发量的修饰方法 F 后侧区 短发塑造耳后侧部轮廓线 长发控制耳后披肩位置形态 双察肩形的宽度决定肩部发量是否堆积 肩形 宽 肩部制造和量堆积 在发尾处柔和窄 肩部去除发量体现通透G 后部凹面区 体现静态的区域 制造后部外轮廓线及量感分布 观察背形 身高 宽窄决定背部轮廓线的宽度 高度 决定背部轮廓的高低 PS黄金比例圈数与卷

12、度的形态 根据所设计的发型形态特点 选择圈数1圈为 C 型 2圈为 S 型 2 5圈为 型 3圈为波浪 型如何正确计算圈数将发片的切口放于杠具的轴心线处 以手腕自然旋转一下180度为半圈 发稍与发片提拉角度平行 旋转二下360度为一圈 发梢与发片提拉还是平行 以此类推计算圈数 裁剪 造型烫 分出发片75度提升切口做重量修饰 活动设计线把2 3区提升做大切口连接 第四区 先以后面的长度为引导线设定外轮廓线 然后把发片往脸际线提拉修饰脸际 再把头发提升去层次 注意第2 3 4区的连接 3五区的发片90度提升 均等层次连接 1 顶部造型区与侧部骨樑区交接位置 取长方形斜向前的发片 90度提升平卷向后

13、1 5圈 制造向后的纹理走向 圈数不宜过多 顶部3个杠 2 前侧区 取斜向后的发片横向纵向向下45度的夹角 梳理采用下卷由螺旋进杠 没定起卷高度 一般正常情况下设定下进线为宜 而卷至眼角 有半圈不起卷 3 侧部骨樑区与后侧区交接的位置 取斜向后的划分线向前高角度提拉 向前卷可连接前侧区与后侧区的发卷形态 8 9杠 5 后部凹部区 三角形发生低角度横向发片水平进杠 连接后头部左右发卷杠 6 后部骨樑区 中心线 Z 之划分线左右两方形发片90度螺旋向两侧卷 7 刘海 A可利用热烫杠具短时间热塑不定型 也可利用电棒作刘海纹理要定型 也可用冷烫大杠具做纹理 体现东方女性的温柔妩媚 建议以暖色调高明度的

14、色 调作底色搭配黄白色挑染增加纹理感和曲线感 控制造型烫稳定的因素 a 发根方向性控制 90度提拉 垂直流向取划分线 顺流向进杠 遵照骨樑区的头型形态 越往下角度越低 根据发根流向的不同利用发片的划分 角度的提拉和杠具的摆放来控制发根的流向 b 发杠形态掌握 根据发长准确计算圈数和进杠的角度及力度 从而达到理想的发杠形态 c 发梢的动态连接 因为圈数的不同发稍会随圈数增加与减少 自然落差时会发生上下 左右的变化 根据所设计的发型流向性在进杠的同时预先进行发梢位置的调整 从而掌握自然落差发稍的动态连接 头型与肩部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发型自然形态 头型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颈部 肩部构成人体上身部位凸

15、凹立体面 当头部的发丝自然垂落于凸凹立体面时它会随凹凸立体面的曲线而波动一 骨樑线上的发丝自然垂落会产生大的 C 形流线二 耳后部的发长至颈部会产生小孤形 S 形流线 如发长至肩部或过肩时 S 形流线会随头发的长度增长而增大 上杠圈数与自然圈数的关系 现场操作时 正确计算好圈数后落差下来后却不符合所设计的圈数形态 其中重要一点是忽略了头发自然落差曲线 例如 顶部打造 C 型纹理杠具卷到一圈 当落差下来与头部曲线C形相吻合在视觉效果下达不到C形纹理 因此在顶部打造所设计纹理形态时需在原有圈数基础上增加0 5 1圈例如 在后头部 S 形纹理 杠具卷至2圈 落差下来与后头部颈部曲线 S 形相重叠 视

16、觉效果下 S 形效果 因此在后头部打造所设计的纹理形态时需要在原有圈数基础上较少0 5圈 B片状缠绕手法 全头分三层 第一层取直立发片低角度提拉 两侧区向前 采用片状缠绕的手法 每个杠子卷的方向相反 第二层 两前侧第一片发片 取斜向后的划分线 片状缠绕的手法随后取斜向前划分线 形成三角形组合发片方向 一前一后 前后对冲 制造凌乱的效果 3 骨樑区一圈 取横向水平发片 卷入根部 支撑骨樑区的蓬松饱满的效果 顶部中心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 造型大花C 顶部取长方形发片90度提拉 向前卷1 5圈 以达到和刘海连接更紧密 取梯形发片90度提拉向后卷2圈 制造后部蓬松 取水平发片90度提拉卷进发根制造侧部骨樑区的蓬松 取圆弧发片 向前横向 纵向45度提拉 螺旋卷杠 取方形发片高角度提拉 向后卷1 5圈 制造后部发尾的流向 取方形发片 向前低角度螺旋进杠 刘海用热塑的方法制造柔和的流向 扭转爆炸 1 全头分三层 第一层取上下两个小发片低角度反方向扭转一圈向两侧全扭转上杠 张力带紧 一根杠具上两个发片 2 第二层取上下两个小发片90度提升和 反方向扭转一圈 方向一前一后两侧向前或两侧向后 3 可横向取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