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2734677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1.0.1 宜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小区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的产生:1 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绿不应低于30,改建小区绿化覆盖绿不应低于25。2 建设用地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有遮荫措施的面积宜超过50%。3地面停车位宜有遮阴措施。4不少于75%的屋面为浅色饰面,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低于0.7,平屋顶太阳能辐射吸收率低于0.5。5 建筑非透明立面宜采用反射率不低于0.3的材料。1.0.2 应专题论证小区自然通风效果,强化小区的自然通风,避免小区内出现空气滞流区,为小区内单体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1 应根据小区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

2、向和风速进行小区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改善小区自然通风。2 模型建立时应将小区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未形成小区的居住建筑进行自然通风模拟设计时,应将建筑周边至少100m范围内的建筑和地形等影响通风的因素考虑在内。3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风速不应大于5m/s。1.0.3应对小区周边建筑自然通风利用效果的影响进行评估,不宜降低已建成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1.0.4 在通风时段主导风向下的小区平均迎风面积比不宜大于0.65。1.0.5在控制容积率的情况下,小区内建筑宜向高层方向发展,降低建筑密度以利于提高通风效果。1.0.

3、6小区的建筑规划布局,应采用有利于通风时段建筑物群体间自然通风的布置形式,可采用下列措施:1 宜采用错列式、斜列式、结合地形特点的自由式等排列方式。2 在通风时段主导风向上,建筑布局宜采用由低到高的原则。3 当采用周边式布置时,宜采用首层架空或单元之间留出气流通道的设计形式。4 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24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80米;建筑单体高度不大于60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70米;建筑单体高度大于60米时,建筑长度宜不超过60米。1.0.7 小区的规划设计,应进行绿地和水域的优化设置,可采用下列措施:1 宜采用中心绿地与组团绿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及一切其他可利用条件进行立体绿化。2 绿化宜与夏季遮阳相结合,水域面积宜与雨水的收集利用相结合。3 在小区内气流组织不合理的区域,宜设置水体或绿地以改善小区热环境。1.0.8 小区围墙应能通风,当围墙密实部分高度超过1米时,围墙的可通风面积不宜小于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航海/船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