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734490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 气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Soil and sediment Determination of toxaphene 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征求意见稿 202 发布 202 实施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发 布 i 目 次 前 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方法原理 1 4 试剂和材料 1 5 仪器和设备 3 6 样品 3 7 分析步骤 5 8 结果计算与表示 7 9 精密度和

2、准确度 8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9 11 废物处理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11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 12 ii 前 言 为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保护生 态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毒杀芬的测定方法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3种指示性毒杀芬 P26 P50 P62 的气相色谱 三 重四极杆质谱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 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

3、监测总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 心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 年 月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 年 月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1 土壤和沉积物 毒杀芬的测定气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警告 实验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和标准溶液均为有毒物质 溶液配制和试样的制备应在通 风橱内进行 操作时应按要求佩戴防护器具 避免吸入呼吸道或接触皮肤和衣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 3 种指示性毒杀芬 详见附录 A 的气相色谱 三重 四极杆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 3

4、种指示性毒杀芬 P26 P50 P62 的测定 当取样量为 10 0 g 定容体积为 20 L 时 本标准测定的三种指示性毒杀芬 P26 P50 和 P62 的方法检出限均为 0 003 g kg 测定下限均为 0 012 g kg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17378 3 海洋监测规范 第 3 部分 样品采集 贮存与运输 GB 17378 5 海洋监测规范 第 5 部分 沉积物分析 HJ 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 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94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 HJ 495

5、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 613 土壤 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 重量法 HJ 783 土壤和沉积 物有机物的提取 加压流体萃取法 3 方法原理 土壤或沉积物中毒杀芬经有机溶剂提取 净化 浓缩定容后 用气相色谱分离 三重四 极杆质谱仪检测 根据保留时间 特征离子定性 同位素内标法定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 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 实验用水为不含目标物的纯 水 2 4 1 正己烷 C6H14 农残级 4 2 二氯甲烷 CH2Cl2 农残级 4 3 丙酮 C3H6O 农残级 4 4 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 1 1 用正己烷 4 1 和丙酮 4 3 按 1 1 体积比混合 4

6、5 甲苯 C7H8 农残级 4 6 甲苯 正己烷混合溶剂 35 65 用甲苯 4 5 和正己烷 4 1 按 35 65 体积比混合 4 7 盐酸 HCl 1 19 g ml 优级纯 4 8 硫酸 H2SO4 1 84 g ml 优级纯 4 9 壬烷 C9H20 农残级 4 10 无水硫酸钠 Na2SO4 优级纯 在 450 灼烧 6 h 冷却后转移至干燥器 待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 保存于干燥器中 4 11 盐酸溶液 1 5 用盐酸 4 7 和纯水按体积比 1 5 混合 4 12 毒杀芬贮备液 包含 P26 P50 和 P62 2 00 g ml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溶剂为壬烷 4 以下冷藏避光保

7、存 或者参照标准溶液证书相关 说明保存 4 13 毒杀芬使用液 0 10 g L 用壬烷 4 9 稀释毒杀芬贮备液 4 12 4 以下冷藏避光保存 保存时间为 6 个月 4 14 提取同位素内标贮备液 50 g L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包括 13C P26 13C P50 13C P62 4 15 提取同位素内标溶液 100 ng ml 用甲苯 4 5 或壬烷 4 9 稀释同位素内标贮备液 4 14 4 16 进样内标贮备液 50 g ml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包含 13C 反式氯丹 溶剂为壬烷 4 17 进样内标使用溶液 200 ng ml 用甲苯 4 5 或壬烷 4 9 稀释进样内标贮备液 4

8、 16 4 18 全氟三丁胺校准调谐标准溶液 高沸点 纯度为 98 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4 19 铜粉 纯度 99 5 使用前用盐酸溶液 4 11 甲苯 4 5 分别淋洗 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4 20 活化硅胶 75 m 150 m 200 目 100 目 将硅胶用二氯甲烷 4 2 淋洗 待二氯甲烷全部挥发后 摊放在蒸发皿或烧杯中 厚 3 度小于 10 mm 在 130 的条件下活化 18 h 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装入密闭容器放入 干燥器中保存 4 21 硫酸硅胶 22 w w 取活化硅胶 4 20 78 g 加入 22 g 硫酸 4 8 充分搅拌并使之成流体粉末状 制备完 成后装入试剂瓶中密

9、封 保存在干燥器内 4 22 硫酸硅胶 44 w w 取活化后硅胶 4 20 56 g 加入 44 g 硫酸 4 8 充分搅拌并使之成流体粉末状 制备 完成后装入试剂瓶中密封 保存在干燥器内 4 23 石英砂 粒径 297 m 840 m 50 目 20 目 在 450 灼烧 4 h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转移至磨口玻璃瓶中 于干燥器中保存 4 24 石英棉 在 400 焙烧 4 h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转移至磨口玻璃瓶中 于干燥器中保存 4 25 硅藻土 590 m 84 0 m 30 目 20 目 在 450 600 灼烧 4 h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转移至磨口玻璃瓶中 于干燥器

10、 中保存 4 26 氦气 纯度 99 999 4 27 索氏提取套筒 5 仪器和设备 5 1 气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GC MS MS 配备不分流进样口 也可使用柱上进样 或程序升温大体积进样方式 可在 50 350 温度区间内可程序升温柱温箱 配有电子 轰击离子源 具备多重反应监测功能 5 2 毛细管色谱柱 低流失石英毛细管柱 30 m 长 0 25 mm 内径 0 25 m 膜 厚 固定相为 5 苯基 95 甲基聚硅氧烷 或选用其它同等效果的低流失色谱柱 5 3 提取装置 索氏提取器或加速溶剂萃取仪等性能相当的设备 5 4 浓缩装置 旋转蒸发浓缩器 氮吹仪或功能相当的其它浓缩装置 5

11、5 真空冷冻干燥仪 空载真空度达 13 Pa 以下 5 6 玻璃层析柱 内径 10 mm 12 mm 5 7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6 样品 6 1 样品采集和保存 土壤样品按照 HJ T 166 的相关规定采集和保存 按照 HJ T 91 HJ 494 和 HJ495 的相关 4 要求采集水体沉积物样品 按照 GB 17378 3 的相关要求采集海洋沉积物样品 样品保存在 事先清洗洁净的广口棕色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衬垫螺口玻璃瓶中 运输过程中应密封避光 尽快运回实验室分析 如暂不能分析 应在 4 以下冷藏 保存时间为 14 d 样品提取溶液 于 4 以下避光冷藏 保存时间为 30 d 6

12、2 样品的制备 除去样品中的异物 植物 石子等 将样品完全混匀 如样品水分含量较高 应先用 真空冷冻干燥仪 5 5 干燥 称取两份约 10 g 精确至 0 01 g 的样品 土壤样品一份用于测定干物质含量 另一份用于提取 使用加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时 加 入适量硅藻土 4 25 混匀 装入萃取池中 使用索氏提取时 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 4 10 研磨呈流沙状 全部转移至索氏提取套筒 装入提取器中 沉积物样品一份用于测定含水率 另一份用于提取 提取方法参照土壤样品 6 3 水分的测定 按照 HJ 613 测定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 按照 GB 17378 5 测定沉积物样品含水率 6 4 试样的制备 6

13、4 1 提取 6 4 1 1 索氏提取法 将装有样品 6 2 的提取套筒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提取杯中 加入 10 0 l 的提取同位素 内标溶液 4 15 将滤筒置于索氏提取器回流管中 在圆底溶剂瓶中加入 250 ml 正己烷 丙酮混合溶剂 4 4 提取 16 h 以上 回流速度控制在 4 6 次 h 提取完毕 取出圆底溶 剂瓶 将提取液浓缩至 1 ml 2 ml 待净化 6 4 1 2 加速溶剂萃取法 将装有样品 6 2 的提取筒放入加速溶剂萃取装置的萃取池中 加入 10 0 l 的提取同 位素内标溶液 4 15 设定萃取条件 压力 1500 psi 温度 150 提取溶剂为正己烷 丙酮 混合溶

14、剂 4 4 100 充满萃取池模式 静态萃取时间 7 min 循环三次 收集提取液 将 提取液浓缩至 1 ml 2 ml 待净化 或按照 HJ783 进行萃取条件的设置和优化 注 若经过验证也可使用其他等效提取方法 6 4 2 净化 6 4 2 1 硫的净化 样品需要首先进行脱硫净化 在浓缩后的提取液 6 4 1 中添加 50 ml 的正己烷 4 1 再加入 15 g 铜粉 4 19 充 分振荡 过滤 收集滤液浓缩至 1 ml 2 ml 6 4 2 2 酸性硅胶柱净化 在玻璃层析柱 5 6 底部添加一些石英棉 4 24 由下而上依次添加 1 g 活化硅胶 4 20 12 5 g 44 硫酸硅胶

15、 4 22 10 0 g 22 硫酸硅胶 4 21 2 5 g 活化硅胶 4 20 5 0 g 无 5 水硫酸钠 4 10 填充后多层硅胶柱用 50 ml 正己烷 4 1 淋洗 保持液面在无水硫酸钠 层 转移脱硫净化后的浓缩液 6 4 2 1 至净化柱中 用 1ml 2 ml 的正己烷 4 1 冲净提取 液的容器壁 反复进行 2 3 次 用 100 ml 正己烷 4 1 以 3 ml min 每秒 1 滴 的流速洗 脱 收集洗脱液 洗脱液浓缩至 1 ml 2 ml 6 4 2 3 活化硅胶柱净化 在玻璃层析柱 5 6 底部添加一些石英棉 4 24 由下而上依次添加9 0 g活化硅胶 4 20

16、5 0 g 无水硫酸钠 4 10 填充后多层硅胶柱用 50 ml 正己烷 4 1 淋洗 保持液面在无水 硫酸钠层 转移酸性硅胶柱净化后的浓缩液 6 4 2 2 至净化柱中 用 1ml 2 ml 的正己烷 4 1 冲 净提取液的容器壁 反复进行 2 次 3 次 用 45 ml 正己烷 4 1 以 3ml min 每秒 1 滴 的流速洗脱 洗脱液弃去 除去多氯联苯及其他有机氯农药的干扰 再用 50 ml 甲苯 正己烷 混合溶剂 4 6 以 3 ml min 每秒 1 滴 的流速洗脱 收集洗脱液 洗脱液浓缩至 1 ml 2 ml 使用氮吹仪将洗脱液浓缩至近干 添加 5 0 l 进样内标溶液 4 17 加入 15 l 壬烷 4 9 密封 4 以下避光保存 注 在满足本方法质量控制要求的前提下 经验证后可使用其它自动或者手动的提取 净化方法 6 5 空白试样的制备 用石英砂 4 23 代替实际样品 按与试样制备 6 4 相同的步骤制备空白试样 7 分析步骤 7 1 仪器参考条件 7 1 1 气相色谱仪参考条件 程序升温模式 100 保持 1 min 以 15 min 的速度升至 160 保持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