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1022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之间的一类物品。准公共产品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属于不纯的公共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第一类是具有排他性但弱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如医疗、教育、保险、俱乐部产品以及水、电、气等自然垄断产品;第二类是具有竞争性但弱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如森林、草原、公海等公共资源以及孤儿院、养老院、扶贫、垃圾处理等社会福利。 那么为什么准公共物品需要存在与社会中呢?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在经济学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一个定理,当我们追求效率的时候常常需要损失公平,

2、但当我们想要实现公平的时候常常要以效率的下降为代价。大多数国家治理的基本思想在于兼顾效率和公平,这便意味着效率和公平二者都没有实现函数(如果可以表示成一个函数)中的最大值,只是在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经济发展的立场上,做了二者的权衡。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准公共物品的公平特性进行进一步讨论与分析。 首先需要指明的是,准公共物品是可以进行资本化,从而转化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具有增值功能。这一点不难理解的原因在于,准公共物品的消费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资本品的投资。举例来说,我们通过乘坐高铁出差是为了增加更多的业务,我们通过通信行业来更好地调配资金,我们接受教育为了以后更好本文由收集整理的发展,就连我们逛公园

3、也可以理解为放松心情,为再生产提供动力。因此,准公共物品只是区别于一般资本品的另一种可以作为投资的资本品。于是我们可以以此作为模型分析的起点。公民对准公共物品的消费程度可以反映出将准公共产品作为投资品的程度。 其次,国家会有对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基本的生活资料可以由国家进行统一分配,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是由分配方式决定的。同时,社会成员先在生产领域的投资时,一般资本和准公共物品的消费构成了投入的两个要素,人们需要寻求二者的最优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状况会对社会生产产生影响。最后,社会成员在寻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社会生产和财富分配会产生动态变化,从而影响

4、人们的最终福利。 我们对模型进行如下的6个假定: (1) 社会成员均需首先进行生产活动的投资,而后进行消费和财富积累; (2) 在生产函数给定的情况下,社会成员的收入不同,即存在低中高收入者; (3) 对于社会成员中的低收入群体,他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准公共产品的消费状况,因为他们所消费的准公共产品都是满足生活的最低要求的部分;而中高收入者,他们可以寻求在准公共产品和一般资本品的投资中进行配置以达到最大效用; (4) 社会中的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政府免费提供,即国有经济提供的部分(如果以很低的价格提供也是可以的,可以将很低的价格分解为正常提供和免费提供两部分),假设这一部分的量为g;

5、二是向私人部门购买。但购买的数量需要达到p一定量私人部门才会提供; (5) 社会中有两类生产函数:一是自给性生产函数F1(l),只有l是其投入的生产要素,自给劳动的产出为F1(l)=n。第二类是更具有生产力的F2(l,k,p),需要投入劳动l和资本品(资本品包括私人资本k和准公共物品p),每个社会成员只能投入1单位的l,其产出为F2(l,k,p)=nkαp1-α,但只有资本品达到一定值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生产函数,设该值为k; (6) 生产的规模效应先递增后递减。 进行上述假定后,我们可以认为,存在w1和w2,当社会成员的财富小于w1时,人们只能利用自给函数进行生产,而后

6、将财富投资于资本市场获取收益;当财富介于w1和w2之间时,人们可以利用F2(l,k,p)进行生产,但只能利用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进行投资,即w1=k;当人们的财富在w2以上时,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更具生产力的生产函数,而且可以向私人部门购买准公共物品和服务,以选择更优化的方式进行投资,即w2=k+p。 从而,社会中被分成了三个层次的收入群体:一是只能利用F1(l)进行生产的贫困阶层;二是可以利用F2(l,k,p)和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的中产阶层;三是可以利用F2(l,k,p)、政府提供的准公共物品以及自己购买的私人部门准公共物品的富人阶级。 下面我们来分析政府行为的变化对三者的影响。当政府能够提供

7、的准公共产品相当少的时候(设该临界值为g1),中产阶层的一部分人会选择和贫困阶层同样的生产函数,即F1(l),原因很简单,当政府可以提供的准公共产品较少而自己又无法购买私人部门的产品时,社会成员若选择F2(l,k,p)=nkαp1-α则会面临着较小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较高的成本,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人们会放弃这个生产力更高效的生产方式。同理,如果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足够少,那么一部分富人阶层也会选择第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因此,只有一部分更加富有的富人阶层会选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此时,中产阶层和前一部分财富较少的富人阶层都会变为贫困阶层,更富有的富人阶层仍停留在富人

8、阶层。 当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相当少的时候,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中不存在中产阶层,贫富差距拉大。 然而,当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很多的时候(设该临界值为g2),很多的富人阶层则会改变决策。因为随着规模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在准公共产品提供很多的时候,边际成本会上升,从而也会造成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情况,使富人阶层也不得不放弃从私人部门购买产品进行生产。不但如此,在他们选择生产函数中的资本投入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从而减少准公共产品的投入,使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以达到最大化的收益。此时,富人阶层和中产阶层没有区别,同时,中产阶层的财富都会更加靠近中产阶层中较贫困的那一部分。 当准公共物品领域国有经济较多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中的富人阶层消失,贫富差距缩小。最终可以得出,当政府对准公共物品的控制增强时,即国有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时,可以使社会公平得到更好地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