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1004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论文一、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背景条件 (一)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 据调查,60%的国际贸易产生于世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产品的差别化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以规模经济为核心动力的产业内贸易的分工与发展。 世界各国结成贸易同盟被看作是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显然,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容易进行贸易合作,由于产业结构相似,可以大大减少一体化后所需调整的资金,有利于两国间的水平分工,从而促成经济一体化。中印两国人口数量都庞大,发展水平接近,产业结构相似,都是以密集型劳动、低附加值商品为主,

2、致使两国的贸易水平尤其是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近年来,中印两国越来越重视对方的庞大市场及合作潜力,通过提高科技水平,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望在未来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产业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早在1966年,Vernon的生产周期理论就提供了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模型。例如,北方国家通过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垄断效应,但新科技在南方国家得到应用后,由于资源和劳动力价格较低,更利于商品的生产,因此出现的产业内贸易类型为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出口先进商品,从北方国家进口技术落后商品。这种产业内贸易则取决于新产品取代旧产品的速度。还有一种产业内贸易,在现在的亚洲市场更为实用,即

3、发达国家的公司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签订一些协议,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商品不同阶段的生产。 1992年,日本经济学家深作喜一郎(kiichiroFukasaku)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亚洲视角中提出生产结构的相似以及较低的运输成本会带来更高程度的产业内贸易合作。他认为亚洲贸易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广东,逐步成为香港制造业的主要供应商。 Tharakan(1984)、Balassa(1986)和Lee(1989)的研究都表明,产业内贸易在两国人均收入差异小的国家中所占比例更大。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也表明,较低的贸易壁垒和运输费用会提高产业内贸易在总体贸易中的比例。然而,产业

4、内贸易的程度也与其他一些因素相关,例如产品差异和经济范围。 其中Bij为i,j两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RPCij表示i,j两国人均收入的差异,RFEij表示相关要素禀赋在i,j两国的差异,DISij为两国距离,DUMs为双边贸易关系的虚拟变量以及特殊国家的不同特质因素;Uij为扰动项。 二、构建中印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格兰杰检验作为计量形式的因果检验方式,可以对因果关系不明确的经济现象进行实证检验,文中将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对中印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效应进行分析。由于文中的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有可能出现虚假回归的现象,因此需先进行平稳性检验,

5、再用协整检验法来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关于不平稳序列可否进行格兰杰检验一直存在争议,经求证,对于具有协整关系的序列间,即使不是平稳序列也可以进行格兰杰检验。本文运用E-Views7.0版本软件对此进行分析。 1.协整检验 在协整检验中,如果出现虚假回归,得出的结果是无意义的,但如果用差分法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后再进行检验分析,会丢失很多重要信息,结论不够准确。这使得协整分析变得非常重要,两个具有协整关系的数列既具有短期的平衡,也具有长期的均衡,这对于数列性质的检测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十分有利。两个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是序列之间具有协整性的必要条件。 要对非均衡误差序列做平稳

6、性检验,可以使用DF或ADF统计量。比如yt,xt都为一阶单整序列,协整向量为(1-1),非均衡误差序列写成ut=yt-1xt,运用OLS法对ut变量进行协整回归。采用如下公式:【11】 然后对ut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ut是平稳的,则序列间具有协整关系,否则不存在协整关系。 2.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X是否为Y变化的原因,如果检验值大于其相应F分布的临界值,就拒绝原假设,说明X的变化是Y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否则不是。 (二)数据来源 中国与印度虽然从1950年就已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的经贸合作近年来才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由于1997年前的很多数据已缺失,本文选取1997年到

7、2012年的数据对中印两国的平均关税(TARIFF)与产业内贸易(IIT)的关系进行检验。平均关税使用中印最惠国平均关税税率来表示。产业内贸易指数表示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依据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即GL指数),公式为:Bi=1-(Xi-Mi)(/Xi+Mi)其中Bi为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产业的出口值,Mi为产业的进口值。当进出口产品重叠较小时,Bi值越接近于0;Bi值越接近1,表示该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其中GL指数数据取自SITC(国际贸易标准分类)rev.3分类的0-9类商品在19972011年间的进口总额,再把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和进出口总额的比值与各类商品的

8、GL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到每年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中印两国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中国最惠国平均关税税率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印度最惠国平均关税税率20032011年数据来源于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19972002年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三、中印自贸区产业内贸易效应分析 (一)中印产业内贸易现状 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既存在产业内贸易,也存在产业间贸易,而且产业内贸易指数波动幅度较大,不够稳定。纺织原料及制品和矿产品的贸易倾向于产业内贸易,化学制品和机械电器设备及工业制品的贸易主要发生在产业间。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主要向印度出口丝绸纤

9、维、化工类产品,印度向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产业密集型产品。近年来,化工类、纺织品、矿产品和机电产品是两国交易最为广泛的几类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由表1可以看出,两国机电类产业内贸易在逐年减少,两国技术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印度机电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因而印度对中国反倾销频繁,致使产业内贸易降低。纺织品及原材料的交易在近十年中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十年前,纺织工业作为两国的支柱产业,在国际上竞争非常激烈,印度纺织品产业的科技人才比例更大,两国商品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因此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但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两国生产的商品相似程度很高,

10、产业内贸易逐渐下降。近年来产业内贸易又逐渐增高的原因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进口需求增大,而我国纺织行业技术水平与印度还是有一定差距,致使两国纺织品产业内贸易程度增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 1.单位根检验 对于单位根的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ADF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将TARIFF序列和IIT序列滞后长度设置为1时,AIC值最小,此时,IIT和TARIFF序列及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的统计量t值都大于其显着性水平10%的临界值,证明序列可能存在单位根;同时,ADF检验拒绝了二阶差分IIT(2)、TARIFF(2)具有单位根的假设。因此,序列IIT和TARIFF

11、都是二阶单整序列。由于两序列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并且两变量又是同阶单整的,这就为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检验提供了条件。 2.协整检验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后,得出回归方程 以上回归方程得到的系数情况表明这个回归的拟合度效果较好,而且DW值情况表明其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对方程(3)的残差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见表3)表明,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残差的平稳性检验可以通过,由此得知残差是平稳的。这个结果说明,中印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与两国平均关税税率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中印两国平均关税税率每下降1%,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就增加2.8%,这说明中印两国平均关税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联系较为紧

12、密。 3.格兰杰检验 两个变量虽然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但有时未必都是有意义的,事实上,变量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更容易出现好的回归拟合。由于中印平均关税税率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而可以对IIT和TARIFF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检验。根据AIC准则,滞后阶数选取1年,采用Eviews7.0统计软件,得到表4中的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关于TARIFF不是IIT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其概率仅为0.00411,表明TARIFF不是IIT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非常小,拒绝原假设,所以认为TARIFF是IIT的格兰杰原因;关于IIT不是TARIFF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概率为0.12136,不能拒绝

13、原假设,因此IIT不是TARIFF的格兰杰原因。 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表明,中印两国最惠国平均关税税率水平与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不仅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显着的因果关系。关税税率的下降可使两国双边产业内贸易增长,而双边贸易壁垒的增多会削弱两国的产业内贸易合作,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印度的高税率正是阻碍两国更深层次交流合作的重要因素,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四、结论 本文对表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双边关税税率和表示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贸易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印两国平均关税税率的降低能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由此预测可得,中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随着双边关税壁垒的降低或消失,两

14、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更快更深入。关税或贸易壁垒的降低,在世界范围内可以加速资本、劳动力、高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优化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1)中印经济体发展模式差异对两国合作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印度来讲,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投资领域的发展更为完善,而印度在IT、医药产业等高新科技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双边发展方向各有侧重。由于资源禀赋、历史背景的相似,中印之间的交流相对于日韩、欧美及其他国家更容易些。加强产业内贸易可以促进两国在各领域的产业改革和科技进步。 (2)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内合作和双边投资,尤其是两国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据2012年

15、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印度出台了针对出口企业的信贷优惠政策,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已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外企业家通过独资或合资,跨国并购或收购等方式进驻本国,并减少各种政府审批和壁垒限制,很多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可以自动获得批准。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中,还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不大,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型或特大型跨国企业为主的境外投资,缺乏竞争优势。两国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以此增强产业内贸易水平,推动经济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杨宏玲.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推进战略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2012(5):37-39. 2魏巍.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预期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孔凡文,才旭,于淼.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4):75-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