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8149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1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分解(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08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析材料,分析问题与掌握主干知识的能力,仍然是一道比较综合

2、的题目。第(2)问则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反应出的时代变化来回答,政治上民主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的实现,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因而日常用语发生变化,体现了政治、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答案】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3分)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2分)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2007山东文综14)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

3、 B C D【解析】全国各民族共同使用的货币上有少数民族的文字表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理念,和汉字共同使用就体现了民族平等的理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式创立是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的。故排除而选。【答案】D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4、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新产生的事物,苏联所没有的,排除B.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新事物是出现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排除A和C,苏联认为20-30年代苏联进行过类似尝试,农业集体化,故选D。【答案】D2(2011山东文综29).(35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

5、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解析】第(4)题,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武汉钢铁厂属于重工业的项目,回顾相关知识,并结合一五计划的前提、特点和目的作答。【答案】(4)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

6、1964年相对应的是()A B C D【解析】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C 4(2007山东文综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

7、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因此1960年冬天,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答案】D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1(2009山东文综13)下

8、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解析】图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因为那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在B和C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C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十一届

9、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答案】D 2(2008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据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析材料

10、,分析问题与掌握主干知识的能力,仍然是一道比较综合的题目。第(2)问则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反应出的时代变化来回答,政治上民主革命胜利和民族独立的实现,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因而日常用语发生变化,体现了政治、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答案】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2分)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1(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

11、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得十四大。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展开,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2(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 B C D【解析】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对应的纵轴的增

12、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C 3(2009山东文综1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

13、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解析】图表反映出我国农业和轻重工业比例均衡,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因为那时刚刚解放的新中国一穷二白,重工业根本无从发展;也不可能出现在B和C项两个时间段,因为在B段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一直较高;C段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以钢为纲”的全面跃进,重工业更是畸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获得发展,轻工业也得到发展,才可能出现上述局面。【答案】D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

14、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012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答案】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