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885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对吉林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呈现五种类型,即模糊型就业意向、被动型就业意向、传统保守型就业意向、超现实就业意向和地域认定型就业意向。在对调研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每种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引导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培养符合自身特点、适应职业世界实际的就业意向,提高就业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现状 谈到就业,大学生最普遍的感受是“迷茫”。对自己的前途和就业意向感到迷茫,对自身的情况也认识不清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

2、变化,但很多学生就业意向和想法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一味地按照自己心里的就业倾向选择就业,从而在一些地区和职位上导致了过度竞争,如公务员等。在经济管理类就业去向宽泛而模糊的专业中,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因此,如何引导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就业意向,使其符合自身特点、适应职业世界则成为了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的问题。 国外对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各个专业领域。Mariolis A.等对希腊雅典大学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医疗专业(Mariolis A.,2007);Lapour A.S.和Heppner M.J.调查了当地人的择业意愿。这一研究表明,社会阶级特权助长了很多择

3、业意愿的看法(Lapour,A.S,Heppner ,M.J,2009);Boyd J.S.在此项研究中通过研究生活方式因素的重要性来解释医学生择业意愿方面的趋势。 国内对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自身、家庭、社会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等等。比如针对已有的大学生择业研究偏向政策面和宏观面这一现状,提出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来论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说明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在2015年3 5月对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

4、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分析性别和个性。 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大学生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性别、教育、学校、专业等;二是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包括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意向、区域就业意向、行业排名、就业期望、就业意向单位性质、就业起薪意向、意向性等专业对口就业;三是影响就业意向选择因素的重要性程度,主要包括主体的范畴、教育程度、性别和职业的父母、父母的愿望、地区综合水平、工资待遇、单位性质、人的发展空间、就业压力。 共发放300份样本,回收224份,其中有效样本为200份。男生的样本占比为56%,有效样

5、本为112份;女生为88份,占有效样本总数的 44%。从学历水平的高低,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中本科学生占90%,研究生总数为20,占10%。尽管样本有区别,但基本不影响此次调查,只是增加了多样性研究。专业类别分布方面,调查比例最大的是会计,其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再次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国贸专业。 三、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类 通过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发现其就业意向现状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模糊型就业意向。这种类型主要是不清楚自己有什么就业意向,或者对自己的就业意向很模糊,甚至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没有一点想法,这类同学属于模

6、糊型就业意向。 二是被动型就业意向。这种类型主要是关于就业意向自己没有主观的看法,就是以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的就业意向定位自己的就业意向,没有很合理地根据自身的特长进行规划,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就业意向,毕竟别人的就业意向不能完全适合自己,所以被动的就业意向也存在很大问题,这类大学生属于被动型就业意向。 三是传统保守型就业意向。这种类型学生一味地追求国企等事业单位或者像公务员这样的铁饭碗工作,认为只有稳定才是最可靠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充满恐惧,因此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忽视了更多适合自己的而且更有发展空间的机会。 四是超现实就业意向。这种类型学生通常都有一个不切实

7、际的明星梦,成天想着如何一夜暴富,或者想成为美国总统等之类的超现实的就业意向,这类同学常常自负地认为别人的就业意向是渺小的,觉得自己的就业意向才是高大上的,殊不知自己这种超现实的就业意向在一段时间空间是很难实现的,这类同学属于超现实就业意向。 五是地域认定型就业意向。这种类型学生比如有的就想去北京上海这种一线的大城市,出现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但是在别的城市,也一点不考虑从而错失更好的就业机会。还有的同学毕业了就想回家乡工作,对除了自己家乡的城市根本不考虑,但是由于没有合适自己的单位也随便将就了,因此也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合理规划,这类同学属于地域认定型就业意向。 四、经济管理类大学生

8、就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结果显示,经济管理类毕业的就业意向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性别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大约50%的大学生认为性别在大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受访者认为性别不影响就业的占20%。男孩比女孩好是中国传统的观点,这一观点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善,但仍未完全消除。一些企业在员工的选择中明确要求只招男生,对女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为了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因此提倡男女平等、避免性别歧视和其他措施是迫切需要的。 2.父母职业。通过调查统计,只有3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的就业,7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不会受到父母职业的

9、影响。心理学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亲近人的影响,长此以往,就会改变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由此看来,这30%左右的大学生可能长期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无形中受到父母职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也适合自己,进而倾向于父母所从事的职业。 通过父母意愿的因素统计分析,只有2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父母意愿不会影响自己的就业,这可能与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立思想有关系。8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会受到父母意愿的影响,他们可能觉得父母比自己成熟,父母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可以避免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向迷茫。 3.地域因素。调查统计显示,85%左右的人在择业过程中会考虑离家

10、距离这一因素,15%不会考虑这一因素。家是一个永远能够给你温暖的地方,在现代社会中,种种压力逼迫着大学毕业生,家庭是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根据社会学理论,家庭属于个体资本范畴。家庭的收入和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大学毕业生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区域,这是一种价值合理性行为,有利于尽孝敬父母的义务。 4.工作回报。通过对薪酬福利、单位性质、社会地位统计,大多数大学生毕业生在就业选择过程中很注重这些。根据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个体总是依据最大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间进行选择。在目前的大学生就业行为中,已出现了功利化的“理性选择”趋势,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的理性选择,集中体现在学

11、生对就业单位的首选,而且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和经济待遇等的考虑比较多。 5.工作环境。通过调查统计,只有不到10%的大学生认为工作压力和工作稳定性不会影响就业的选择,1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选择不会受到工作自由度的影响。工作是个人与企业进行直接交流的展示平台,现在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所面临的工作考验也越来越大。根据心理学的合意度理论,选择一个压力小、稳定且自由的工作有利于自身身心的发展,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6.毕业院校。调查结果显示,3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其就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6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作用一般甚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使命也在不断变化

12、。学校应该打破现有的教育体制,转变自己的职能,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拉近企业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自己中间人的角色作用。 7.地区政策。统计结果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注重地区就业政策和地区综合水平因素。地区就业政策和地区综合水平更多地体现了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价值。根据经济学理论,社会资本或社会政策的运用将促进劳动力市场效率,借助社会资本的工人将获得更高工资,就业概率更高,公司也将获得更高利润。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社会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8.个人因素。统计显示,超过

13、8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空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就业选择,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个人性格与爱好会影响就业选择。个人素质和个人性格爱好属于个人特征的范畴,属于个人资本。从人力资本理论看,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会影响其价值取向、心理调节、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个人发展空间体现了机会成本的观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着现实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博弈,个人发展空间大的工作能够带来的机会成本更大,能够有利于职业的发展。 五、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就业意向对策建议 1.加强对就业意向信息的传播。针对没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可以通过就业意向信息的传播增强大学生对就业意向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例如,在

14、院内宣传栏报道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就业专业、薪酬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全面了解本校学生就业的相关情况,在这些就业意向里经管类大学生可以作为形成自己就业意向的参考。另外,学院还可以提供近几年用人单位用人要求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薪酬标准、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就业单位相关信息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另外,加强网络文化教育也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就业意向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就业网络向毕业生介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基本状况,在创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过程中,要善于听取学校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以及学生的意见,从而使学校网络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工作。

15、2.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针对被动型就业意向的同学,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让经管类大学生在实践中摸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意向。经管类学生在大一大二寒暑假的时候,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定位出适合自己的就业意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还可以帮助学生尽早地步入社会,可以逐渐摆脱学生的稚嫩,提高学生的职业气质,以防学生进入社会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不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技能。拓宽求职视野,发现校园招聘以外的优质职业机遇,学生找工作时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就业信息网提供的就业岗位,应该学会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网络(例如看准网、前程无忧网等优质网站)找到有发展前景并且自己喜欢的企业,增强信心,为进入该企业付出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负责。 3.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形成良好的就业意向才能适应如今的就业趋势,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学生只能接受较低的工资,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很是纠结。在此背景下,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