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770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基于研究导向的本科发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探索 在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抽象理论与具体现实有机统一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以与现实经济活动较为密切的发展经济学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本科生中开展基于研究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笔者所承担的发展经济学课程开设于经济学系本科生的大三第二学期,共64学时。课程设置目的旨在突出对学生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将计量经济学工具应用于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其次,通过小组汇报锻炼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选取发展经济学领域内某一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上述三点能力

2、的培养,第一可以提高学生对发展经济学中相关理论的感性认知程度;第二能够掌握发展经济学中主要经验研究问题的定量识别方法;第三,学会如何搜集数据并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规范的实证检验;第四,鼓励尝试性提出原创性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或在已有数据基础上探索更为深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掌握相关领域内现有文献的研究脉络和最新进展;第六,要能够对现有文献进行批判性地阅读和讨论。容易看出,目标1和目标2的能力培养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回顾与复习能够得以强化;目标3和目标4则可以通过最后的课程报告得以强化;而目标5和目标6的能力培养则可以通过分组展示环节得以锻炼。基于研究导向尤其是实证研究导向的教学理念,也使得学生能

3、够逐渐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此外,这一课程教学理念也能够为其他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也必然会对学生撰写其他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以及更为重要的毕业论文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二、基于研究导向的教学设计理念(一)教学内容选取在设计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时,考虑到高年级本科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相关议题的时效性,我们适时选取包括贫困、经济增长、健康、制度、微观金融、农业、腐败、冲突、教育、劳动力、国际贸易以及政策评估等方面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考虑到发展经济学对定量分析工具的依赖性较高,还重点补充了计量经济学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倍差法等工具性知识,并结合具体经济

4、问题加以介绍,特别突出对计量模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的解读。(二)教学进度安排在1-3周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的重点在于突出如何将各种计量模型应用于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注重对计量结果的经济含义和政策含义的解释,而不过度强调较为繁琐的数理证明过程,所用教学软件为STATA。在第3周,随机抽取3位同学组成一组,每组任务是阅读发展经济学领域内的任一文献,尽可能找出这篇文章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如何进行尝试性地改进,讨论结果要求一周后在课堂上展示汇报。从第4-11周开始,每周都要安排学生汇报其小组任务。在第6周,学生必须提交其课程论文的研究计划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在第9周,各组应该完成期末论文实证部分的初

5、步结果。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经验研究部分的内容,每两周安排一次STATA学习辅导内容,并且教师每周给出约一个小时的预约答疑时间。在第12周安排讲座内容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便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集中精力撰写课程论文。在第13周,每组要求在讲台上面向全体学生进行15分钟左右的课程论文初步结果汇报,各组汇报结束后另安排10分钟左右的现场提问环节,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由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点评。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教师过多介入而影响学生汇报的自信心。小组成员应根据其他同学、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对课程论文的初步结果进行针对性修改,终稿将于最后一次课提交。(三)计量经济学复习安排在讲授正式内容之前,我们

6、对全体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但是在STATA软件使用熟练程度以及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经济问题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一些学生表示,其所掌握的计量知识比较陈旧并且“不知道有什么用”,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计量经济学,少数学生甚至比较厌恶计量经济学。因此,在开学初的三次课,我们专门设计了计量经济学复习专题,结合调查中学生所反映的问题,在复习中我们特别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具体问题介绍在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量化处理方法及其STATA软件的实现形式。复习的重点是教授学生不同的模型设定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解读回归结果,并赋予回归结果的

7、经济学含义和政策启示。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应熟练写出回归方程式、运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展示并评论其回归结果。课程以OLS在发展经济学课题中的运用为起点,例如分析地理因素是否会影响长期经济发展。在回顾发展经济学文献中经常碰到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例如遗漏变量、双向因果关系和选择性偏差),布置两篇使用工具变量来缓解这些内生性问题的经典文献进行阅读(分别是Acemogluetal.,2001和Glaeseretal.,2004)。在第三周,主要介绍发展经济学中常用的倍差法,这部分内容在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中通常不会介绍。考虑到课程实际需要,同时要尽可能地回避较为繁琐的证明过程,我们基于问题导

8、向来介绍倍差法的思路和软件实现以及回归结果的解读。在第2周,涉及倍差法问题的参考文献要提前布置下去给学生研读。前三周的主要目标是复习计量经济学知识,阅读文献的范围相对广泛一些。第三周结束后,阅读任务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冲突和制度等发展经济学现实选题上。考虑到学生要在第4周开始规划其课程论文框架,因此第4周将重点介绍如何使用STATA软件。一些常用的STATA代码提供给学生,以便其进行模仿。对于习惯使用菜单式软件的初学者来说,STATA软件的上手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主要提供两篇经典论文的原始数据给学生,让其对这两篇论文的回归结果进行复制和重现。从第4周开始,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尽快掌握STATA

9、软件,我们每两周安排一次实验环节教学。(四)小组汇报环节设计根据教学计划,发展经济学每周安排两次课,每次课两节连上共80分钟。第一节课通常会介绍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经典议题。第二节课通常会安排小组汇报。团队学习充分体现出新的创造性知识的产生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可能基于他人的创造性知识或者受到他人的启发而产生新的创造性知识(吴志明和武欣,2006)。因此我们在第5周随机抽取3名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并从第6周开始每次课都会安排3个小组汇报其阅读文献的心得体会。需要指出的是,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最大程度地缓解了选择偏差,尽可能降低了“人以群分”的可能性。例如,更受欢迎的学生或者是以前成绩特别突

10、出的学生,在选择组别时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将造成各组之间的人为的不平等。而随机分组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保证公平,尽管这样也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沟通成本上升。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团队中一旦存在搭便车现象,将会对团队学习的效果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将主要是在情绪情感方面对团队成员带来损害(Sharan,2010)。因此,在分组学习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尽可能避免搭便车现象。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是教与学的基本单位,我们不能只对个体成员进行评价,更要从整体上对合作小组进行全面的衡量与评价。但另一方面,给小组成员统一打分,又很难真实体现出小组成员的不同贡献(贾彦琪等,2015)。结合前

11、期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可以将统一打分与对组内每个成员明细分工进行评价两种方法相结合。根据成员在小组汇报中所承担的角色进行评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搭便车的风险。此外,累计4次的小组汇报使得教师有充分的机会向每一位组员就其所完成的内容提问,以核实成员对其所完成内容的熟悉程度和贡献程度。最后,基于标准化考虑,各组在15分钟内所汇报的内容必须涵盖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结果及其不足,并且讨论的时间大约为10分钟。1.文献阅读环节从第六周开始,各小组被布置1篇文献阅读任务,并汇报其阅读心得,同时回答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问题。这六篇论文涵盖健康、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自然地理资源、制度和贫困

12、等专题。由教师负责为每个专题选取3篇经典论文,然后从中任选一篇论文随机分配给每个小组。在汇报过程中还要考核各小组的临场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以第一个选题健康为例,所选的三篇论文研究了健康资本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非农就业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三篇论文依次采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倍差法和工具变量法(刘国恩等,2004;刘靖,2008;臧文斌,2012)。由于不少学生是第一次课堂展示,除了设计适合本科高年级学生能够胜任的作业外,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还应该适当积极引导并及时评价,尽量避免过于尖锐的负面评价。学生也应鼓励去积极思考其所汇报的文献能否可以做得更加完善。从

13、实施情况来看,在第1次汇报时学生会觉得现场互动环节较有挑战性,但是经过2-3轮训练后,多数学生表示可以在指出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避免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还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激发所有同学都有积极性向其他组别的汇报进行提问,凡是所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具有建设性的同学,教师都应在平时成绩评定上予以肯定。基于标准化考虑,汇报内容原则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数据来源、识别方法、结果和政策启示,此外还必须包含自己的评述。在评述部分,重点应汇报这篇文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并且这个问题会对研究结论产生怎样的潜在影响。阅读文献时,一些可供参考的批评点可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1)是否存在选择性偏差?(2)处理效应

14、的因果传导机制是什么?(3)要素投入之间是否存在跨期替代效应?(4)是否考虑了霍桑效应?(5)是否考虑了固定效应、趋势以及地区时间交叉效应?(6)是否存在需求方或供给方的替代效应?(7)研究的外在效应是什么?(8)在处理效应的选择上是否存在系统性回忆偏倚?2.课程论文部分。在课程论文中,学生要运用实证分析范式回答发展经济学中的某个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来源由教师提供,主要源自于目前国内开放的CGSS(人民大学)、CFPS(北京大学)等国内大尺度微观调查数据。除了在课堂上讲授STATA基本命令外,学生还要自学STATA手册中的部分基础内容,并且要学会如何重现(replication)一些典型论文的

15、回归结果。课程论文的长度为10页左右(约1万字),应基本涵盖文献评述、理论分析框架、待检验的假说、计量模型设定、数据描述、主要回归结果、稳健性讨论、可能的不足以及结论建议。课程论文将按照如下指标等比重评分:(1)问题的原创性;(2)方法选取的适宜性;(3)是否属于课程讲授内容;(4)回归结果的经济学涵义;(5)回归结果的报告是否规范;(6)稳健性讨论是否完备;(7)研究的不足是什么;(8)引言撰写是否具有吸引力;(9)结论的撰写是否深入浅出;(10)文章的整体质量。课程论文从第14周开始要陆续安排学生在讲台上汇报其正式研究结论,并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最终修改。在撰写论文时,学生要牢记如下几点:首

16、先,应在论文中报告其所用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其次,运用STATA绘制待检验假设的散点图,并观察异常值;第三,在每个回归结果中要给出各变量的直观含义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以增强论文的可读性;第四,在编写STATA命令文件时,要学会在文件中运用注释以增加论文的可读性;第五,要按照格式规范列出参考文献。课程论文的选题原则上要求具有原创性,其来源可以是受其他现有文献的启发,或者是对现有文献的进一步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推荐的选题。在第六周,各小组要提供两个待检验的经济学命题并且核实有无相应的可得数据,然后与教师讨论从中最终确定一个选题。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基于研究导向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并且相比于枯燥的理论,学生更愿意在动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经济学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无论将来这些学生是否会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这种逻辑分析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