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315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问题和策略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信息所包围,无论你愿不愿意,只要你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有人形象的把信息与人的关系比做水与鱼的关系。可是,从不同渠道传递到人们的生活里的大量信息,让人难辨真伪,难以取舍。信息本来是为了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可是大量甚至过量的信息让人们难以适从,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多人惰化了对信息的梳理和思辨能力,逐渐形成麻木盲从,不加甄别的心态和方式,从而成为信息的奴隶。 网络不是第一媒体,但却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第一传媒,网络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迅速膨胀,一定程度上互联

2、网也就演化为社会快速成长的发动机。网络媒体本身便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一方面感受着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给人类社会带来得诸多负面效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CNNIC最新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为457亿人,学生网民达1.4亿人,占306。在这一庞大的学生网民群体中,大学生是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最高的一个重要群体。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在校大学生需要在信息时代中不断自我调节、启蒙、成为现代传媒的理性主体。媒介环境在为大学生的生活和交往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3、,这就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用批判的态度去接收和分析大众传媒的信息。 论文网 1虚假信息现状 1.1社会信息环境特点 (1)传播快捷。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拥有先进的媒介设备,传播渠道四通八达,各类信息能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按照传播者的意图,传播到一定的范围。这就为受众接触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监控薄弱。在如此强大的传播背景下,传播媒介快速发展,传播快捷,但监督机构很难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消除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往往很多虚假信息造成了极大轰动之后,监督机构才能做出反应,采取措施。这样一来这些不良信息就会产生很多不利的社会效果,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4、(3)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不完善。由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薄弱,虚假新闻产生后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外,处理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的反思和规范措施,这也是虚假新闻得不到有效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4)受众低龄化。年纪较小的受众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接触媒体尤其是网络呈现低龄化特点。 1.2虚假信息传播案例 (1)曾有人在网上散布某地交通银行行长携款潜逃的虚假消息,结果造成储户挤兑,使该行遭受了12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2050万元的间接损失。而一些网站的记者为了尽快发布独家新闻,直接采用网上一些未经核

5、实的材料,严重误导受众。 作文 /zuowen/ (2)假房价、假房源等许多房产中介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各种手段,打广告用代言,在不知不觉不断透支行业的诚信度。 (3)在新闻业也存在很多不实信息,例如新疆经济报1998年的一篇体委自治区领导慰问老干部报道。当时由于这位副书记有事外出,而由另一位自治区领导带队进行慰问。负责这篇报道的记者刚从事新闻工作不久,不认识自治区这位领导,只是按照书面通知上告知的名字采访写稿。由于记者责任心缺失,未履行核实等工作,导致不实稿件见报。 1.3虚假信息产生原因 (1)对于商家来讲,大多是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而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

6、认识大多是通过商家的宣传交易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自己的目标,刊登广告就成为众多商家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从而借机夺取消费者信任,扩大市场竞争率,争夺市场。部分商家在暴利的驱动下,刊登虚假广告,大肆敛财。而由于广告制作和刊播制度的缺陷和漏洞给了虚假广告以可乘之机,同时行业把关不严,也使得这些虚假广告进一步蔓延。 消费者在层出不穷的信息中穿梭,有些消费者对新产品、新科技成果等消费需求盲目跟风。受到虚假信息误导时自我保护意识差,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即使一部分消费者敢于较真,在现有环境下,维权成本高,往往使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违法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再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虚假广告信息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一大毒瘤。 开题报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