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5180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一章-第三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根据鉴定点整理的资料,附有图片,大家共勉。还没好,先传1-3章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内涵 P1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从规划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计划(15年),短期计划(1年以内)。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P1(

2、1)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等;(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4)人员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才、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人力资源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4工作岗位

3、分析概念P2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P2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其时间、空间范围作科学界定,然后系统分析、总结和概括。2、明确素质要求,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和条件。3、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6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P3(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

4、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的供给与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7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P4 1书面资料;2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1概念P4: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时间规则(作息时间、考勤办法、请假程序、交接要求等方面) 组织规则(对各个职能、业务部门以及各层级缓缓织机构的权责关系)岗位劳动规则 岗位规则(岗位的职责、劳动任务、劳动手段和工作对

5、象的特点要求) 协作规则(对各个工种、工序、岗位之间的关系,上下级的连接配合等)2、岗位规范的 行为规则(对员工的行为举止、工作用语、着装、礼貌礼节等规定)主要内容 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或双重定额标准) P4 岗位培训规范(根据岗位性质、特点和任务要求,对本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所作的具体规定) 岗位员工规范(对某类岗位员工任职资格及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文化程度、专业技能、 心理品质、胜任能力等方面素质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3、工作说明书P6:是组织对各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

6、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工作说明书的分类,根据对象的不同,具体分为: 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4、工作说明书的内容:P6 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5、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 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一定区别。(1) 从其所涉及内容来看,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涉及的范围、内容更广泛,其中有些内容有所交叉。(2) 所突出的主体不同,岗位规范是工作说明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3) 从结构形式

7、看,岗位规范较标准,而岗位说明书较灵活。区别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涉及内容覆盖范围、涉及内容广泛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主题不同解决“什么样的员工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的问题什么样的员工能胜任、该岗位是什么、做什么、什么地点、环境条件下做、如何做结构形式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内容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呈多样化6、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P91需要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初稿)2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专题研讨会进行订正、修改等)3终

8、稿交领导审查核准。根据岗位分析的总目标、任务、对现状进行了解、并搜集信息资料;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准备阶段 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员工对岗位分析有准备; 将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单元或环节,逐步完成;7、工作岗位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和掌握调查的内容; 分析的程序 2、调查阶段(实施):讨论方法,搜集资料并做记录; P7 3、总结分析阶段: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文字或图表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工作岗位设计1.工作岗位存在的前提P13工作岗位作为现存组织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既是整个组织系统运行的支撑点,又是分系统或分支系统下的子系统。2.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P15明确

9、任务目标合理分工协作责权利相对应。“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3.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P16 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岗位的工时制度(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是岗位设计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和原则) 劳动环境的优化 工作扩大化 横向扩大工作 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 纵向扩大工作 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智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n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n 适所,人事相宜。”P18工作扩大化和

10、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1)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2)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地发展。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的因素 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温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4.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P19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1)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 动作研究(2)现代工效学的方法(3)其它

11、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IE),功能:规划、设计、评价、创新。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1. 企业定员基本概念 P24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人员编制按照社会实体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行政编制、企业编制、军事编制等。2. 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P26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3.企业定员的原则 P27(1)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2

12、)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3)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4)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6)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强调精简、高效、节约的原则应做好: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提倡兼职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各类员工的比例包括:a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 b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 c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 等4.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P28 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劳动)效率。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某类岗位

13、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定员:定员人数= 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因为人员不受机器设备等条件的影响定员人数= (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2、按设备定员P30: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为主,使用同类型设备,采用多机床看管的工种。3、按岗位定员P30: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的方法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 共

14、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这种方法适用于在设备和装置开动的时间内,必须由单人看管(操纵)或多岗位多人共同看管(操纵)的场合。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e.g.清洁工、检验工、警卫员4、按比例定员:是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e.g.食堂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等服务人员。或是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妇联等特殊工作人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5.定员标准的新方法 P32数理统计法概率推断法排队论6.定员标准的概念 P37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