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25003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中国现代文明 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含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检测一中国通史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君主制 D.郡县制解析:B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阐述的是西周分封制,故B项正确;君主制与材料中“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

2、局泾渭分明”不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中央集权,与材料中“地方分权体制”不符,故D项错误。 2.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杜甫的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尧舜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春秋战国时期与杜甫这一向往相近的思想学派是()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解析:D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重刑法,故C项错误;据材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致君唐虞际,淳朴忆大庭”和“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可以看出杜甫希望君主施行仁政,像古代

3、尧舜那样的明君一样,以仁治天下,这与儒家思想的“仁”相近,故D项正确。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解析:C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B项错误;秦始皇强调“弗善”是指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

4、,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4.如图为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秦简部分,该地出土的1 000多支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这说明()A.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B.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C.字体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D.秦统一文字的努力在统一六国前已经开始解析:C材料不涉及隶书与小篆的关系,故A错误。根据材料“秦简”“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可知,体现的是秦文化,故B项无法得出。材料“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表明,隶书的形成是不断演进的结果,故C正确。统一文字,指秦统一六国后,对原有各国文字的统一规范,故D错误。5.钱穆先生曾将两汉官员的选拔制

5、度称为“郎吏时期”。他认为,此时期,上面的政府已变成士人政府,而士人参加政府之路径,首先是为郎为吏。士人得为郎、吏之资格,则因经地方察举获入太学。这说明()A.选官制度加强君主专制B.太学彻底打破世代为官陈规C.太学生都来源于郎吏D.察举制强化了官僚政治体制解析:D据材料“则因经地方察举获入太学”可知,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是通过地方(郡国)向上推荐人才的制度,地方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不能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太学的设立打破了世代为官的陈规,但不是“彻底”,故B项错误;太学生员为五经博士的弟子,并非全部来自地方举荐的郎吏,故C项错误;察举制之下,地方推荐的人才进入太学以后还需经过中央考核才能为郎

6、为吏,有利于为国家选拔人才,所以强化了官僚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6.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解析:C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玉米种子传入中国,故B项错误;汉代纺织业已出现绒类织物,罗马金币经由汉代丝绸之路流入中国,故C项正确;定窑孩儿枕属于北宋定窑的代表瓷器,故D项错误。7.四民月令描绘了东汉晚期靠农业供养一个大型家族、并靠出售剩余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增加收入的庄园。下列工具在庄园中可能出现的有()

7、A.B.C.D.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汉代播种工具耧车,故正确;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的庄园均可出现,故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唐朝南方灌溉工具筒车,不可能出现在东汉晚期的庄园中,故错误;是唐朝的曲辕犁,不可能出现在东汉晚期的庄园中,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8.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秦朝的道汉代的州宋朝的枢密院元代的宣政院A.B.C.D.解析:D秦朝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与“郡”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故正确;汉代的州是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并非只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故错误;宋朝的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故错误;宣政院管辖的是西藏

8、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9.“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市”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A.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B.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草市尉”管理C.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宋代的“市”突破了坊市限制,且对“市”不再监管解析:B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的是秦,故A项错误;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故B项正确;唐代的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时才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C项错误;宋代对“市”不是不再监管,而是不直接监管,故D项错误。1

9、0.英国著名史学家李约瑟曾说:“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下列理学理论成果,最能佐证其观点的是()A.二程的“天理说” B.朱熹的“格物致知”C.陆九渊的“本心体悟”D.王守仁的“致良知”解析:B“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与材料中“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不符,故A项错误;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与科学探究的方法有相似之处,与材料中“本质上是科学性的”相符,故B项正确;陆九渊的“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中“科学性”不符,故C项

10、错误;“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与材料中“本质上是科学性”不符,故D项错误。11.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舶从英国港口出发到广州从事贸易时,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这一史实可以说明当时()A.清政府禁止进口英国商品B.英国丧失殖民强国地位C.英国政府禁止大量出口本国产品D.英国对华贸易处于入超地位解析:D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限定在广州一口通商,并没有禁止进口英国商品,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B项错误;18世纪英国谋求海外市场的开拓,英国商

11、品销路不畅,并不是政府禁止的原因,故C项错误;据材料“其船载物资中经常有90%是白银”可知,受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故D项正确。12.在论述近代某思想家时说,“与康有为有所不同表现在(其)愤怒呼号中的,是对革命的向往和民主的渴求,这也正是改良派左翼激进派的特色所在。”这位近代思想家是()A.梁启超 B.严复C.谭嗣同 D.陈独秀解析:C根据所学,康梁主张托古改制,与材料“是对革命的向往和民主的渴求”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严复通过进化论和系统介绍西方文化来阐述变法革新的道理,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谭嗣同强烈批判专制君权,反对纲常名教,倡导男女平等,是众多维

12、新代表中非常激进的代表,与材料“对革命的向往和民主的渴求”“改良派左翼激进派”相符,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改良派”和所学可知,陈独秀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不属于改良派,故D项错误。13.据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记载:“奉电旨,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电报已为晚清政府所用 B.该电旨发布于甲午战争之后C.清廷此举意在缓解财政危机 D.此举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解析:A材料“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反映出了甲午战争后,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条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无线电报技术创设是在1906

13、年,此时的电报应为有线电报,故A错误,符合题意。14.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D“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故A项错误;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发生在上海,广大农村依然是传统的服饰,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

14、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1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中国“蒸汽船从1913年的893艘(总吨位达141 024吨)增长到1918年的2 027艘(总吨位达236 622吨);煤产量从1913年的1 28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2 010万吨;钢产量从1914年的100万吨增长到1919年的180万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技术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争之后,且清政府在1912年就已灭亡,故A项错误;1914

15、年至1918年是一战期间,忙于一战的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是这一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最重要的原因,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早在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就已经破产,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发起于20世纪30年代,故D项错误。16.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解析:C据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可知陈旭麓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