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4987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考向预测本专题考试大纲: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1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政策及特点,特别是产生的影响。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材料型主观题也都有涉及。3从命题角度看,传统的命题方式与“新材料、新情景”方式并存,试题的切入角度将会更加新颖。本专题多从关注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

2、的角度进行考查,特别是考查政府如何发挥发展经济的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民生;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并与苏联经济模式进行比较,为今天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知识与技巧的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 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一直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曲折反复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列宁时期(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二是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三是二战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及结果)。(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

3、会主义过渡。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2)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主线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各国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主线三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

4、时,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一些新变化: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普遍发展;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出现“新经济”。考点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1)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2)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二、

5、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1)表明苏联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初,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

6、计划经济体制。4评价(1)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四、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的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考点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

7、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4道路的选择: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加深。(2)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挽救危机失败。(3)1933年,罗斯福就

8、任美国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了社会矛盾。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三、

9、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限时训练(45分钟)经典常规题1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

10、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2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B可以保护民众自尊C利于解决产销矛盾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31931年10月,美国总统胡佛召集纽约30个主要银行家和保险公司总经理举行秘密会议,要求银行建立6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要求保险公司在债权人真有困难时不取消抵押品赎回权。据此可知,胡佛A意识到金融领域的破坏最重B强调国家干预以迅速克服危机C采取措施以防止经济危机的扩散D主张调整银行业打击投机活动41933年伦

11、敦经济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和李维诺夫就涉及两国经济关系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之后,美国政府向美出口商提供40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向苏联倾销棉花所需要的资金。这种做法A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B使苏联完成了工业化C有利于改善美苏关系D为美苏结盟奠定基础51930年代的苏联大学生在谈到学习外语的感受时会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现在我们无需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B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急剧恶化C经济危机暴露资本主义的缺陷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高频易错题 6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

12、管理州内贸易等权为违宪而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A分权制衡机制削弱新政的效果B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经济形势影响司法解释的变化D政府的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书写美国”“描绘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这说明“新政”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8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

13、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垄断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9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GNP年增长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西方经济疲软源于美苏冷战破坏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1020世纪20年代末

14、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精准预测题11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这一举措A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B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C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D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1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

15、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1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14对于英国福利制度的奠基性文献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社会主义右派认为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