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280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师说课课练大纲人教第二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训练二十一师 说课前预习 无师自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 )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 )焉 官盛则近谀( ) 孔子师郯( )子 苌( )弘 老聃( )答案: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师焉,或不焉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B解析:A项中“不”通“否”;C项中“衡”通“横”;D项中“受”通“授”。3.下列句子语音停顿标得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余嘉/其/能行古道答案:B解析:A项应为“夫/庸知其年之失后/生于吾乎”;C项应为“六艺经传/

2、皆通习之”;D项应为“余/嘉其能行古道”。4.这篇课文阐明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案:本文对不肯拜师求学的理解进行了批评,而对能行“古道”的人大加赞赏,本文的主旨就是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课堂巩固 一点即通1.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不拘于时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C解析:C项是宾语前置;A项是判断句;B项是被动句;D项是为定语后置。例句是宾语前置句。2.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B.第二段拿“古之圣人

3、”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从而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D.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答案:A解析:A项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是为了说明从师的必要性。 3.下面是第二部分的结构图,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答案:今之众人 其身 巫医乐师 横比4.续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2)三人行,_。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3)是故无贵无贱,_,_,师之所存也。

4、答案:(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则必有我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3)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5.讨论“传道”“受业”“解惑”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案: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在佛教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的必要性。6.本文讲了许多从

5、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答案: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课后检测 触类旁通一、基础部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嗟: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C.位卑则足羞,官盛

6、则近谀 谀:D.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答案:D解析:D项“传”读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老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道:道理。D.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奖励。答案:D解析:D项应解释为“赞许”。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解析:A项“也”分别为: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句中语气停

7、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B项“则”:连词,相当于“就”。C项“于”分别为介词,相当于“向”/介词,相当于“被”。D项“乎”分别为:介词,相当于“在”/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弟子不必不如师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案:C 解析:A项“学者”古,求学的人;今,有学问的人。B项“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今,与中学并列的一类学校。D项“众人”:古,一般人;今,大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遗”字与例句中的“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A.况拾遗求利以污

8、其行乎?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C.以光先帝之遗德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答案:B解析:A项为别人丢失的东西;B项为“失去”,与例句相同;C项为“遗留”;D项为“赠送”。6.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赞赏他能够走古人走过的道路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现在他的才智反而一般人比不上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答案:A解析:A项应翻译为:我赞赏他能遵从古人从师学习之道。二、本课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9、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下列加点词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小学而大遗 B.蒙故业,因遗策C.先以书遗操

10、,诈云欲降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8.下列各句中“师”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师”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而耻学于师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择师而教之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屠乃奔倚其下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C.问之,则曰:“道相似也。”问笑的原因,就说:“懂得道理也相近。”D.位卑

11、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地位低下了就觉得羞耻,官职高就近于谄媚11.作者写“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的用意是( )A.赞扬不知句读而拜师学习的小孩子,批评有惑不解又不拜师学习的成年人。B.对那种不知句读倒要从师学习,不知解惑却不从师学习的社会现象提出批评。C.对那种小孩子不学句读,成年不去解惑的社会现象表示不满。D.赞扬不知句读却从师学习的风气,批评不能解惑又不从师的做法。7.答案:C解析:C项读“”。A、B、D三项均读“”。8.答案:D解析:A项为“老师”;B项为“以为师”;C项为“老师”;D项为“从师学习”;D项与例句相同。9.答案:C解析:A项为“于

12、是”;B项为“于是”;C项为“竟,竟然”;D项为“才”;C项与例句相同。10.答案:D 解析:D项的意思为:向地位低下的人学习就觉得羞耻,向地位高的人学习,就近于诌媚。11.答案:B解析:A项,文中无赞扬之意;C项,文中没有批评这种现象;D项,无赞扬之意。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今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

13、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对对方的敬称。B.乃幸见取 幸:幸亏。C.因抗颜而为师 抗:违抗,不顺从。D.人益不事师 益:更加。13.对“仆道不笃”中的“笃”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忠诚、厚道 B.坚定C.深、甚 D.病重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16.据韩柳两人的文章,用原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