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179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人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备课资源南州六月荔枝丹背景荔枝是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种果木植物,它的生理特性、生活习性及生产情况不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普遍了解。为此,久负盛名的科普作家贾祖璋在党中央揪出“四人帮”,拨乱反正,全国人民迎来“科学的春天”之后,于1979年5月写了这篇以荔枝为说明对象,以荔果为说明重点的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该文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2期知识就是力量,后收入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贾祖璋的生物科普著作生物学碎锦一书中。作者上小学时读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曾把古今有关荔枝的资料摘抄了几十条,集中在一个本子里,封面上题了“荔枝谱”三个字。本文的写

2、作,与这些事有密切关系。文章第1和第8段摘引荔枝图序的文字并作为行文之纲,决非偶然。南州六月荔枝丹读写导引单元概说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说明文单元,四篇课文都是科技方面的说明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要着重培养比较复杂的说明能力。四篇课文,各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南州六月荔枝丹,着重学习按照事物组成部分及有关问题依次说明的方法,学习准确、明了、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着重学习从事物的相互关系着眼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学习下定义、分类、举例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一次大型的泥石流,着重学习运用精确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蝉则应着重体会拟人等表现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特点,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

3、和习惯。此外,本篇课文和蝉,还应学习文学笔调的运用。 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对荔枝的生产情况作了准确的介绍,给读者的印象是明晰而完整的。它除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简言之,文章准确,明了、生动,读来清心悦目,耐人寻味。 课文导引说明文要做到准确二字,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即本质,亦即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本文开头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的文字,说它“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瓢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接着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指出白居易的比喻,“也还有不足之处”,“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权壳却是粗糙的。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

4、”作者借用明朝陈辉的诗句作题目,概括说明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特点,恰到好处。荔枝产地是:“南州”广东、福建南部地区,“成都、福州是它生长的北限”;荔枝成熟,以七月为盛期,“阳历七月”,正是“阳历六月”;颜色是“丹”有如“飞焰”和“红云”,也有“淡红色”、“淡黄色”的。文章还纠正白居易“膜如紫绡”的不确,“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真正的果肉”,是连同壳扔掉的“一层膜”。对荔枝的肉,作者从植物学的观点指出,“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应称做假种皮”。这些文字都显得必不可少,否则,就不正确,不严密,只能使读者形成一般印象,而不能得到科学的较深认识。 说明文必须做到“明

5、了”。它需要作者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和发展顺序逐层说明。言而有序则明,次序颠三倒四,就显得杂乱无章。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写荔枝的外形是循着壳色形,(外形呈心脏形,蒂肩顶);写它的果实是壳膜假种皮核;写荔枝花是花期形型序蜜; 写荔枝的贮藏突出它的色香味。全文从荔枝的生态写到荔枝的生产,由表及里,从实到虚,有主有次,眉清目秀,有条不紊。 用词的准确无误也是使文章“明了”的必要条件。事物名称、数量、轻重、大小均要真实得体,切忌使用模棱两可的揣测性字眼。事物之所以要说明,正是由于许多人对之不了解,不熟悉,这就要求作者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介绍。关于荔枝大小,作者说:“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

6、十多克”,“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四川合江“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这样,言而有据,就将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讲明白了。文章指出,明代徐咏荔枝膜诗,写吃荔枝扔荔枝壳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不足取。说到荔枝不耐贮藏,作者在引用白居易“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之后,准确地说明“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这就十分具体地使人明了荔枝的贮存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说,写说明文要达到准确、明了,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观察认识的细致入微和对写作的慎密思考,那么,文

7、章的生动性, 就在于作者文学素养和驾驭语言的 技巧了。 说明文,主要的表现手法自然是说明,但有时一般性的说明,尚不易把抽象的事物和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好懂,这就要适当借助于描写。请看,作者这样描写荔枝的“色”。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看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这就让读者置身于南国的荔枝林,那绚烂图景使人心驰神往,对于荔枝的“丹”也就有了更具体逼真的印象。 用比喻说明事物,更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鲜荔枝的“形”鲜为人知,作者写道:“

8、荔枝呈心状形、卵圆形或圆形”还有“稀奇的”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这就使人对荔枝的模样、大小有更形象的了解。 另外,文章开头写作者自己幼年对荔枝的认识和疑惑,娓娓道来,如述家常,也能引人入胜。文章还引用古代诗文十多处,充实了内容,文字也生动活泼,文学韵味浓烈,读来使人兴趣倍增,更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这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特色。 作文建议读完南州六月荔枝丹,以家乡的一种特(物)产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加以介绍;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写作顺序,写得简单明了,有条不紊;运用说明、描写等多种手法说明事物,有意识地打比方,使文章通俗生动。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

9、材的地位和作用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上的一篇课文。在高中六册教材中,集中在第二册教材选入了一个说明文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此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 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会从哪些方面来阅读此类作品,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浙教版教材”中相继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一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中国石拱桥祖国的大豆核舟记松鼠;一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统筹方法晋祠乌贼趣谈。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说明文的主要特征是“它有一个具体可感的说明对象”,与其它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

10、趣。本篇的说明对象是“荔枝”,学生不仅看过,也吃过,但很少阅读过对其详细介绍的文字资料,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更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 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

11、、思想性、文学性 设计思想:1、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学前指导: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科学性(正确、准确) 说明语言 文学性(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题解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

12、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概括要点 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 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 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一、引出说明对象 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 荔枝果 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态 荔枝花 三、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课文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特征,次要介绍生产情况。在介绍果实时,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采用了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空间顺序。在说明荔枝果实的外部特征时,又按照壳面构造色泽外形大小、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