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96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时限: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第卷(选择题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石罅 xi 炽热 zh 欹倾 q 自古洎今 jB怪癖 p 廿四 nin 龙蟠 pn 否极泰来 pC一椽 yun 朔风 shu 詈骂 l 绛皓驳色 ho D诟厉 gu 惩创 chung 歆羡 yn 赠谥美显 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菲红 佯狂 桀骜锋利 黯然泣下 B屠戳 坍圮 关心备至 殒身不恤 C点缀 启程 不能自已 混混沌沌 D凛冽 自诩 冥玩不灵 桂影斑驳3依

2、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 。那和尚乃唐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这种文体的种类很多,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由原来仅限于“寻人”、“寻物”、“招领”等,发展到“征婚”、“招贤”、“招聘”、“征集”等几十种类型。 年底,市政府组成清欠领导小组,敦促建设方按约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按 金额支付民工工资。 A委屈 启示 实足 B委曲 启事 实足 C委曲 启示 十足 D委屈 启事 十足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搞工作不仅要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忧患意识,还要有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的细节把握,这既是干部的基本素质问题

3、,也是工作能力问题。 B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各地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北部工业区没有急功近利,降格以求,而是明确了“加快建设科技型、开放型、生态型绿色环保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C知了在树梢无尽无止地长鸣,夏日的清风吹拂起女生们的长发,毕业班的孩子们依依不舍长歌当哭每一年的7月,在每一个校园,都上演着同样离别的场景。 D经过10年苦心研究和包机体验,王正华对国际航空业的发展历程早已了然于胸,对国内航空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洞若观火。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俄罗斯公共电视台报道,1月1日10点25分左右,位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小城苏贾的俄天然气控制站正式接到莫斯科方面的电话,停止了向乌克兰供

4、应天然气。 B年近90岁的白芳礼老人从1988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总额高达35万元,使200多个大中小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 C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 D记者问:“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评估准确吗?”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闻名的作家余秋雨,通过他的散文道士塔,让我们看到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

5、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C除了韩愈、范仲淹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明代宋濂、归有光、袁宏道三兄弟等的散文影响较大。清代散文以姚鼐、龚自珍为代表的“桐城派”影响最大。 D唐诗继承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并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词又称曲、杂曲或曲子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

6、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二、(12分)阅读下面三节文字,完成710题一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

7、,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二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_,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_偷

8、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_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9、,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_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7依照原文,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A流逝;暂得;何况;缘故。B流驶;暂且;何况;缘故。C流逝;暂且;况且;缘由。D流驶;暂得;况且;缘由。8对第一节中划线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深刻地鞭挞了社会的黑暗:专制政府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表示快意。B“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专制政府的无比愤

10、怒,并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C“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表明鲁迅先生因没有写文章很好地纪念死难烈士而深感愧疚的沉痛心情。D“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痛斥了黑暗社会,抒发了鲁迅先生要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悲愤心情。 9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B第二节中“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含义重在强调有必要撰文以抗拒遗忘,唤醒庸人,与另外两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含义各有侧重。C“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一句,表明作者面对惨案过后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完全失望

11、,已经无话可说了,而且说了也无用。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10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B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C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D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

12、崇高敬意。三、(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相郡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

13、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注诐(b):不正,邪僻。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造次必以礼 造次:鲁莽B拜赵州刺史 拜:拜见C庶有以变其风俗 庶:差不多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摘:揭发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乃用秩俸之物 其父每谓所亲曰A B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其孰能讥之乎? 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C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发摘奸隐,有若神明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彦光训谕而遣之 吏人感悦,略无诤讼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