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3996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无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高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2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18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瞭望(lio) 酷似(s) 趿拉(t) 应运而生(yng)B庇护(p) 挣脱(zhng) 摒弃(bn) 残羹冷炙(zh)C提供(gng) 憎恨(zng) 攻讦(ji) 琳琅满目(ln)D缱绻(jun) 潜藏(qin) 躯壳(qio) 重蹈覆辙(z)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晖 礼尚往来 赊帐 情感慰藉B战抖 渡过难关 稂莠 峨冠博带C般配 叹为观至 愧怍 贻笑大方D坐落 不容置疑 威慑 荒诞不径3依

2、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 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阅读、思考、写作,再阅读、再思考、再写作,这种学习方式,循环往复 无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技术开发大国的行列,但西方有些媒体却据此制造 的中国太空扩张论,实在是用心险恶。A原形 以致 耸人听闻B原型 以致 骇人听闻C原形 以至 骇人听闻D原型 以至 耸人听闻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B极为可贵的是,先

3、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但是,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C中国主张所有核武器国家明确承诺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并承诺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D随着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一直都高居汇率榜首的英镑也日渐走弱,这样巨大的降幅,给消费、留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视五人之死, ?(张溥五人墓碑记) , ,辱其群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居安思危, ,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6阅读以下文字,结合文

4、中信息,探究书斋命名的意图。(3分)俞樾(18211907),清代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俞樾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人。道光三十年,时年30岁,他进京参加进士复试。当时朝廷对科举考试很注重书写字体,而俞樾素来不工小楷,却被取为一等第一名。原来,在保和殿应礼部复试,试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首句为“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春”,深得主考官的赏识,列部试第一名,由是入翰林。此为俞樾最得意时。后来削职归乡,隐居苏州“曲园”,专注著述,以期“倘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并给书斋取名为“春在堂”。书斋命名的意图: 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

5、:“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

6、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8、秦贪,负其强(依仗) B大王必欲急臣(逼迫)C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意) D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城入赵而璧留秦 归而求救国之策B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C秦王恐其破璧 吾其还也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9 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蔺相如完璧归赵,并能全身而退。请说明其原因。(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6分)山 行项 斯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

9、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 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项斯生当唐末乱世,怀才不遇,除做过小官丹徒县尉外,长期身居草野,熟悉山野风光。缲丝:从泡在开水里的蚕茧中抽出丝。11有人认为颔联虽然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两种寻常事物,却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来。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赏析。12尾联“不惜”一词中隐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一) 城市一向都是人类智力生命的原动力。但是,对于城市如何作用于人的大脑,我们却知之甚少。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证明,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美国密歇根大

10、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马克伯曼指出,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几分钟之后,人的大脑在组织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大自然则对大脑健康非常有益。一些研究甚至证明,那些能够透过病房窗户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比那些看不到树木的患者快得多。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对人的身体和思维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希望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在市中心种植树木,或者建造城市公园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我们漫步在城市当中,大脑总在高度关注着各种潜在威胁,它必须处理与交

11、通和城市生活相关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一过程看似平常,但却会使人筋疲力尽,因为它消耗的是大脑最为脆弱的一种能力,即集中精力。城市提供的信息五花八门,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我们必须不断调整,避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分解注意力,如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相反,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不需要大脑付出这些认知上的努力。大自然中也充满着各种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不会引起负面的情绪反应,这与城市中的汽车或人群截然不同。因此,大自然可以使人的思维彻底放松。紧张的城市生活还会影响人的自我控制力。例如,我们必须抵御各种消费广告的吸引,这就需要用到大脑前皮层,这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此

12、外,城市生活还会导致情绪失控。专家指出,住在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人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低于那些只能看到钢筋水泥建筑的人。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也许我们无法轻易地回归乡村生活,但是一定要学会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 (参考消息2009年2月)13“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希望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那么,城市生活对人的大脑产生损伤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2分)14紧张的城市生活会对人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4分)15请简要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超过40字)(3分)(二)美妙的债务 塞尔玛拉格洛芙几天前,我坐在驶往斯德哥尔摩的火车里。天已渐晚,车厢里灯光稀微,车

13、厢外一片漆黑。一些乘客开始此起彼伏地打起了鼾。我静静端坐,听着火车撞击铁轨发出的有节奏的咔嚓声。 我想到从前我去斯德哥尔摩的那些往事考试、带着书稿找书商都是些劳神费心的事情。这一次我是去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这也同样不能让我轻松。 不过,在我内心深处,我还是为这次获奖而感到欣喜。我的朋友、兄弟姐妹,尤其是我年迈的母亲肯定会为我高兴。我想着这些高兴的事儿来排遣心中的焦虑。 我还是忍不住想到了我的父亲。我多想跑到他的身边,亲口告诉他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呀。我知道,他听了这个消息会比任何人都高兴。他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视文字为神圣的人。车轮飞转,思绪飘忽,我想象自己正在通往天堂的路上。父亲肯定坐在阳台

14、的那张摇椅上看书,在他面前,和煦的阳光抚摸着花园,欢乐的鸟儿啾啾歌唱。他看到我,会放下书站起来,对我说:“嘿,我的女儿,你怎么来啦?你好吗?” 我想把这个好消息多隐瞒一会儿。“我是来听您的建议的,”我要用间接的方式对他说,“我现在负债累累了。” “我恐怕帮不了你,”父亲会说,“天堂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 “我的欠债不是钱,但却与您有关。因为您,我背上了难以还清的债务。您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您为我唱贝尔曼的歌曲吗?您还记得每天晚上您为我讲安徒生的童话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陷入了债务之中。这些歌曲和童话让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受到了英雄们的感染,爱上了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您叫我如何偿还呢?” 父亲坐直了身子,眼睛晶莹闪烁。“我很高兴让你背上这样的债务。”他会这样说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