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4020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无答案苏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安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答在“答题卡”上,第卷答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基础知识(20分,每小题2 分)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媲美 蹩脚/别扭 摒弃/屏气凝神B.憎恨/赠送 攻讦/反诘 瘠薄/声名狼藉C.胚芽/土坯 荟萃/猝然 谬赏/未雨绸缪D.旋涡/绚丽 载体/记载 桎梏/残羹冷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撕打 自诩 打瞌睡 云蒸霞蔚 B.逡巡 隔阂 泊来品 戮力同心 C.逻辑 吝啬 电线杆 吻颈之交

2、 D.统摄 热忱 螺丝钉 所向披靡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足球界的混乱无序,根植于大的社会背景,社会上的浮躁情绪早已 到了足坛的各个领域。(2)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 ,缔造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3)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 也就有了它们的共同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做共同的心理状态。A.侵蚀 交融 从而 B.侵袭 交融 进而C.侵蚀 交织 进而 D.侵袭 交织 从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今年有四到六成的

3、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C.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质量高,品质好。D.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蛇添足。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斗争生活,奔放的革命热情,高超的文字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跃成为文坛新星。 B.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C.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

4、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D.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B.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

5、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7.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楚辞体又称“骚体”,为战国屈原首创,多用“兮”字,句式可长可短,抒情自由,多采用“香草美人”的手法。 D.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

6、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于是相如前进缻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9.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B.使人遗赵王书 C.距关,毋内诸侯 D.张良出,要项伯10.下列各项中不存在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 B.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不然,籍何以至此二、阅读理解(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文体的创制与新变,总是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学建设的一个突出表征是,文学“为人生”命意的强调和平民化趋势的加浓,传统的文体观必有所变,于表现人生有用、易于

7、为平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就不再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就出现了传统文体观念中“主要样式”(散文、辞赋)与“次要样式”(小说、戏曲)领域的打破,乃至促使后者由边缘向中心位移。以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历来被视为毫不足道的“俗”文学上建树最多,便体现了勇决的文体革新精神,而这恰恰相当程度地受制于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 南宋以来,浙江的话本、长篇通俗小说、戏曲、传奇的创作可谓盛极一时,内中不乏流传后世的精粹之作。有学者统计,元、明、清三代最重要的戏曲家、小说家、曲词家几乎都出在浙江,其数量在30位以上,内中包括徐渭、罗贯中、凌濛初、李渔、洪升、俞万春、俞樾这样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在当时稳稳坐定了全

8、国首屈一指的位置。 受到浙江地域文化传统的浸染,新文学“浙军”在全面拓展新文体建设视野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其中,呼应前贤,改变传统文体观念,执着于新兴文体创作的探索与尝试,恐怕是最突出的。针对小说与戏剧的“邪宗”说,钱玄同与此唱反调,他说,“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并认为“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于是把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做了个空前的颠倒。沈雁冰在新文学开创期接手小说月报编务时,即提出“说部、剧本、诗,三者并包”的方针,其目的显然也在于提高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次要样式”的地位。而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在小说和戏曲领域荜路蓝缕的建设者之功,更显出对前贤精神的承续。 (节选自王嘉良地域人文传统与浙江新文学作

9、家群的建构)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前贤”与“传统文体观念”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 B“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C“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D“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1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学建设使得有利于表现人

10、生、容易为平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地位有了提高。 B.以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最终促使小说等“次要样式”由边缘向中心位移。 C.活跃在元、明、清三代文坛的浙江的许多戏曲家、小说家等留下了不少精粹之作。 D.钱玄同的唱反调,沈雁冰提出的“三者并包”的方针都是为了改变传统文体观念。13.下列对节选文字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学建设的突出表征是“主要样式”由中心向边缘位移。 B.罗贯中等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在“俗”文学上是建树最多的。 C.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文体革新过程中深受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 D.新文学“浙军”在全面拓展新文体建设视野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二)阅读下面

11、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1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B.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C.夫晋,何厌之有(满足)D.失其所与,不知(知晓)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得复见将军于此 C.因人之力而敝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 D.君之所知也 相如张目叱之16.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

13、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B.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C.这篇文章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全部说辞只有短短124个字,却说了四个层次,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国灭郑国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活泼生动,是一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分)译文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3分)译文 1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既 而 大 叔 命 西 鄙 北 鄙 贰 于 己 公 子 吕 曰 国 不 堪 贰 君 将 若 之 何 欲 与 大 叔 臣 请 事 之 若 弗 与 则 请 除 之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