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3775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卫辉一中高三语文二轮 备考抓分点透析之2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近三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年份体裁选材考查角度2009人物传记宋史朱昭传理解实词,要点概括,概括中心意思,翻译句子。2010人物传记明史花云传理解实词,要点概括,概括中心意思,翻译句子。2011人物传记宋使何灌传理解实词,要点概括,概括中心意思,翻译句子。命题特点1.从选文体裁看,选文以人物传记为主。2从选文篇目上看,不选作者特别知名的篇目。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猜题、押题。从选文的体裁特点上看,总体趋势是稳定的。3选文的可读性较强,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内容相对陌生,体现了考试材料的公平性。4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型稳定,一般为3个单项

2、选择题加一道翻译题。设题形式比较固定,考点各有侧重,试题仍然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实词、虚词、理解和分析、筛选与概括、句子翻译等。5主观题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翻译题仍然备受青睐;侧重考查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对“言”的重视实质是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对“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最后一题明显趋向于主观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要点的概括,即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鉴于上述特点,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仍会以史传文为主,适当关注散文。题型趋于稳定,分值的变化也不大。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文意理解和翻译仍将是考查的重点。第一节文言翻译【备考攻略】一、文

3、言文翻译的四个步骤(一)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注意的重要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二)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以解释。(三)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用“信”“达”“雅”的标准去要求它。(四)誊。在逐一查对落实到位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题卷上。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二、文言文翻译需关注的六个采分点(一)句子大意。要联系具

4、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译出句子的大意。(二)关键实词。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三)重要虚词。一般情况下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也就是说句子翻译时,往往涉及句子的通顺,包括语气、衔接、上下句连贯等,都要注意重要虚词的用法。(四)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五)固定结构。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六)特殊句式。要特别注意译出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

5、,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三、文言文翻译的十点失误(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释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1)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这两句翻

6、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1)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2)中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

7、”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的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六)省略成分

8、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例如:臣语(之)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例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

9、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找到。这个句子翻译得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

10、,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 【高考真题】【解析】 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苦”应为意动用法,“以为苦”。B项,“纵”的意思是“放”。D项,“抵”的意思是“到达”。 第6课时 典例导练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解析】 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以”,介词,凭;连词,表顺承。C项“之”,都是代词,他。D项“且”,都是副词,将要,几近。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3分)( )公

11、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俟船过,附而锯其舵乃改行,投身军营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得钱买药,则两活矣ABC D【解析】 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交代了罗提督所做的事情,不能表现其足智多谋。说明罗提督改邪归正。表现罗提督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均不符合题意。做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是否是写的这个人;能不能体现该种精神,如不能,即可排除。做题时,可用排除法,先找出最不能体现该精神的一句,即可排除两项,然后再找出剩余两项的区别,进行分析,就可选出正确答案。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罗提督巧

12、用计策,帮助他们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解析】 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罗提督功成名就后”错误,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并没有功成名就的说法。“让他人提醒自己,以此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属无中生有。该题常见的设错角度有如下三个:不是这个人做的事说成是他做的;不是这一时间做的说成是这一时间做的;不是在这个官位上做

13、的说成是在这个官位上做的。 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3分)译文:_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译文:_(1)【答案】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

14、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这段话是对罗提督的评价,以议论为主,所以找出一些虚词和固定短语,就容易断句了 。如:“乃、然、其、安” 这几个虚词应在句首,“以重金赎还”是固定结构。(2)【答案】 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罗)并且延请读书人一一记叙那些事情,实在是个不寻常的男人。【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句中要注意“募”“匿”等词的翻译。句中要注意“历”“其事”“洵”等词的翻译。【参考译文】 东

15、乡人罗提督的作战功劳,在圣武记中记录得详细。他的智慧和能力也可以隐藏起来,并不仅仅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部队进入南山,搜查残余的叛贼。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其害,每天清晨一定要用火枪吓唬它们。罗提督问其中的原因,让村民捕捉一只猴子,剃掉了它身上的毛,画它的脸成为大眼等各种各样丑怪的模样。第二天等猴子们来到后,放那只猴子离开,猴子们都很恐惧逃跑。以后再也不来了。罗提督做官担任夔州游击大将军,夔关紧邻峡谷,山中水流迅速很急,一泻千里,盐枭到了这里鸣金叫喊,越过夔关,船上都安装了炮械,两边系着长长的竹,弯如弓箭。别的船追来,砍断系的绳子发射,船一定会翻,人们不敢触犯他们。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等船经过时,靠在船边锯船的舵,到达夔关恰巧锯断,船不能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