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723765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无答案新人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第八次周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命题: 校对:方云国 时间:2014年1月3日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与禅 袁行霈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诗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认识世界和人生;禅的作用在于引导人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澹

2、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赠嵩山隽侍者学诗)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譬如琴瑟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

3、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现在就分开来加以阐述。以禅参诗,较早的资料是苏轼的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其中有这样两句:“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李之仪字端叔,有姑溪集,其赠祥瑛上人

4、诗曰:“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与李去言书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所以他写诗富有禅意。苏轼以参禅的态度读他的诗,是欲寻找字句之外的理趣。徐瑞论诗曰:“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这里明确地说到参诗参到无言处,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范温潜溪诗眼说:“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这是说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也靠一个“悟”字。禅宗原来是自居教外,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的。他们认为“真如”不能用语言文字明白地表达出来,所以常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五灯会元里记载的

5、禅师们的语录大都属于这一类。而参禅的人则要靠自己去领悟那言外的意蕴,一旦悟有所得,就成正果了。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是因为不满足于诗歌语言之内有限的含义,而欲寻求诗歌语言之外无尽的韵味。也就是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这确实是符合诗歌欣赏规律的。以禅喻诗曾引起一些人的批评。李重华说:“严沧浪以禅悟论诗,王阮亭因而选唐贤三昧集。试思诗教自尼父论定,何缘堕入佛事?”(贞一斋诗说)这是以儒家诗教排斥以禅喻诗。这些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以禅喻诗的确不是科学的说法,难免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诗歌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尚且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不能

6、运用心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以建立创作论和欣赏论的科学体系,何况古人呢?借用禅学唯心主义来喻诗,并不是科学的方法,也远没有解决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问题。但在古代仍不失为聪明人想出来的聪明办法。 (有删节)1.下面关于“诗”与“禅”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属于文学范畴,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禅”属于宗教范畴,它引导人否定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泯灭人生的意义。B“诗”与“禅”虽然在归趣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需要内心体验”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C禅赋予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它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焕然一新。D“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两大方面,即

7、以禅入诗和以禅喻诗,以禅喻诗又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2.下面对文章“以禅参诗”一段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苏轼读李之仪诗一例来看,以禅参诗可理解为对有禅意的诗要以参禅的态度来读,进而找到字句以外的理趣。B引用徐瑞论诗,意在说明以禅参诗就是寻找诗歌那可悟而不可言传的妙处。C引用范温潜溪诗眼中文字,是为了说明欣赏诗歌和参禅一样,用比喻、隐语或令人警醒的动作去启发人。D苏轼等人以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读诗,就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不执著于语言文字本身,不死于章句之下的诗歌欣赏规律。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琴诗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它用诗的形式巧妙

8、点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理趣,是以禅入诗的成功作品。B以禅衡诗是用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是指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诗歌的奥妙。C以禅喻诗并不符合科学原理,但从诗歌创作和欣赏有其独特思维方式来看,以禅喻诗仍不失为聪明之举。D以禅喻诗自古代就招来一些人的批评,如李重华从儒家诗教角度批评了以禅喻诗的荒谬。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一 7题。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9、。”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

10、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渡河,闻寇退,乃引还。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璡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召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

11、六十)4.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甚,来数抑之 抑:抑制、控制 B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 听:听命C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 亟:屡次 D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乏:缺乏5.下列各项都属于王来进谏内容并被采纳的一项是( )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帝为改敕赐之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

12、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5分)(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南乡子 冬夜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

13、伴月明。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注:铁棱棱,冷硬,像有棱角一样。8.本词的上阕的词眼是哪个词语?请作简要的原因分析。(5分)9.请分析本词下阕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 ,沿溯阻绝。(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5),草色入帘青。(6),皆若空游无所依。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吴恩裕:“歪打正着”的红学家 王坚提起吴恩裕先生(1909-1979)

14、,很多人就会想到他的著名红学家身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位“海归”政治学博士从事的老本行、最为心仪的研究对象,并非红学,而是钻研了多年的拥有骄人成绩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他后来一直想从红学中抽身回来,重新做他的老本行。“文革”后,他确实得到了机会,可惜的是,最后他却终究未能重新回到这片园地。别人称他为“红学家”,他只是多次自嘲:“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1933年,吴思裕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3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吴恩裕的导师拉斯基教授,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不但指导他完成论文,还关心他的生活、职业前途等。他在拉斯基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哲学、伦理和政治思

15、想,被拉斯基誉为“我迄今见到的最短的、最好的论文之一”。1939年,他取得博士学位,拉斯基愿意为他推荐出版博士论文,并介绍他去美国任职。然而,吴恩裕却决定回国。回国后,他在重庆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校讲授西方政治思想史,编写讲义,并著有多部政治思想学著作。正当壮年的他意气风发,一边从事研究,一边又试图以其所学,为中国的民主宪政出力。他在当时著名的观察周刊、世纪评论东方杂志上发表政治学专论。 1952年政治学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吴恩裕作为从业者之一,显然受影响。这是他离开政治思想“躲”进“红楼”的时代背景。然而,除此之外,他作这样的选择,与他个人遭遇的不顺也不无关系。随着院系调整,他由北京大学调到北京政法学院,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