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7226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张卫,潘学谊,郭淑珠,周万兴,徐丽梅,王蔚【摘要 】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变化规律和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62 例,按国际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选取同期健康人 3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早 8 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来测定血清vWF 含量,并且随访 13 年,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vWF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并随着 vWF 水

2、平的升高,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递增(P0.05) ;在多变量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vWF 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P 0.01) 。结论 血清中 vWF 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的判断。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

3、te the change of plasma 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and clinical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ased on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divided into unstable angina pecyoris group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30 healthy volunteer se

4、rved as control . All patients were measured the level of plasma vWF and followed up for 1 3 years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s of vWF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1 ) ,with the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 vWF , the rat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as inc

5、reased greatly(P0.05); Aft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ve analysis , among these risk factors of age , sex ,smoke , hypertension , diabete ,et al . vWF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t predicte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P0.01)

6、.Conclusion The plasma levels of vWF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ontributes to risk 3stratification and predicator of prognosis.Key word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von Willebrand facto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ve analysis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Q 波急性心梗、非 Q 波急性心梗和不

7、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斑块不稳定、破裂可能与内皮损伤及慢性炎症有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是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1。本文通过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vWF 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起的作用及危险分层、预后的价值,为防治 ACS 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02 年 10 月至 2006 年 10 月在我院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62 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梗的入选标准:(1)胸痛发生在 24 h 内。 (2)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的 ST-

8、T 典型改变。 (3 )心肌酶 CK-Mb 升高 2 倍以上,肌钙蛋白阳性;不稳定心绞痛的入选标准:(1)典型心绞痛发作。 (2)发作时心电图相邻两个导联的 ST-T 明显压低。 (3)心4肌酶 CK-Mb 正常,肌钙蛋白阴性。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 27 例,男17 例,女 10 例,年龄 5075 岁,平均年龄 656 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35 例,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5372 岁,平均年龄635 岁。此外根据血清中 vWF 水平分为 3 组:vWF 200%,29例;vWF 200%300% ,16 例;vWF300%, 17 例。不同vWF 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各组基本

9、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并排除了血栓病、出血性疾病、肝肾疾病、感染、血液病、肿瘤及免疫系统等疾病。并从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者 30 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 18 名,女性 12 名,年龄 4865 岁,平均年龄 625 岁,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 X 线、心电图、彩色心脏多普勒检查等排除冠心病、脑梗死、恶性肿瘤、血小板功能疾病、出凝血性疾病等。女性对象处于非月经期且未口服避孕药。所有对象在采血 1 周前至采血时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1.2 方 法1.2.1 标本采集 所有受检者均于采血前 12 h 禁食、禁烟、禁酒,于

10、次日晨 8 时抽取肘静脉血 7 ml,其中 3.5 ml 静脉血缓慢注入备有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小心混匀,以 3 000 /min 迅速离心分离 10 min,取上清液 (血浆、黄色)统一编号,置于-70的超低温冰箱中集中待检。另 3.5 ml 静脉血统一编号送检血脂、血糖、血尿5素氮、肌酐等。1.2.2 检测方法 vWF 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由苏州医学院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2.3 本组患者均进行住院或门诊随访 13 年,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需再住院和行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1.3 统计学处理

11、所有数据均以 xs 表示。多组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有统计学意义,再采用检验进行两两比较。vWF 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采用 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血清中 vWF 水平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血清中 vWF 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 ,而急性心梗组血清中 vWF 的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 。见表 1。表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血清中 vWF 水平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急性心梗组6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P0.052.2 不同 vWF

12、 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vWF200%组、vWF 200%300%组 、vWF300%组随着 vWF 水平的升高,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递增(P 300% 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事件程度越严重及其临床预后越差,说明血清中 vWF 含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79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 vWF 水平均升高,并且血清中 vWF 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事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8关,能很好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预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是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因

13、此,vWF 的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变化、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SCHUMACHER A,SELJEFLOT I,SOMMERVOLL L,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endothelial haemostst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Thromb Res,2002,105(1):2531.2 孙坚,胡伸江,王国彬,等. 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改变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9(8) : 477478.3 VANDER MEER IM,BROUWERS GJ,BULK S.Genetic variability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and risk of 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