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高三复习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516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高三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高三复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的主要内容 1 思想 专题一 三 四 六 2 科技 专题二 五 七 3 文化 专题二 五 八 高三历史选考复习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 方向 1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观点 2 孔子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贡献 3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 孔子 追求礼乐的一生 公元前 551年 十五岁 三十岁 五十多岁 六十八岁 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春秋时期 立志学习礼乐 回到鲁国 整理文化典籍 删修 春秋 献 身文化教育事业 融会贯通 六经 开始收徒讲学 开创私学 任鲁国中都宰 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后官至司寇 善 整理 2 孔子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观 政治观 宇宙观 教育观 文化贡献 提出了 仁 礼 中庸 的学说 核心思想 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 推行 德治 为政以德 注重 政治与人事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五经 诗 书 礼 易 和 春秋 乐 六经 树立 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 论语 成为儒家经典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开创私学 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 成人 而且要培 养成 君子 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注重 因材施教 和言传身教 从 六艺 培养学生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善 整理 2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 善 整理 与孔子思想的关系主张张 继继承孔子的学说说 发挥发挥 孔子的思想 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 仁 义 礼 智

3、大丈夫 发挥 德治 思想 提倡 仁政 君轻民贵 成为早期民本 思想的基础 3 荀子 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1 稷下学宫 担任 祭酒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 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2 天人关系 天行有常 人道有为 制天命而 用之 3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善 整理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张 老子 道家学 派创创始 人 庄子 1 以 虚无 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 世界观 以因循 自然的 无为 逍遥 为处世的 方法 方法论 2 崇尚自然 主张超 越功利去追求精神 自由 道 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 变的 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 律 蕴涵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小国 寡民

4、消极悲观的态度 道 是世界最高的原则 宣传 天道与自然无为 主张 齐物 逍遥 论 4 道家代表人物 老庄 2016 4 2 有学者援引 漠然无为而无不为 也 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 以总结汉初统治 思想 据此判断 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 期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B 善 整理 5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韩非 1 将 法 术 势 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 想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3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6 墨家创始人 墨翟 1 主旨 兼相爱 交相利 2 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 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5、3 刻苦俭朴 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2018 4 2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 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 则语之尚 贤 尚同 国家贫 则语之节用 节葬 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B 1 百家争鸣 百家 泛指数量多 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阴阳家 杂 家 名家 纵横家 兵家 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 指争论和辩难 他们相互争辩 相互学习 各自提出关于自 然 社会和人生的主张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析 概念 2017 11 2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 有思 想家针对 百家异说 局面 认为人的认识应当

6、力避 私 偏爱 其所积 唯恐闻其恶也 倚其所私 以观异术 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C 孔子说 仁者爱人 包含着仁爱 关怀 体谅 容忍 等一切美德 狭义 周礼 广义 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2 仁 析 概念 3 礼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 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论语 颜渊 仁 是内在的修养 礼 是外在的规范 请思考 仁 和 礼

7、 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具备 仁 的内在品德 才能自觉地遵守 礼 遵 守 礼 的规范 才能更好地践行 仁 的品德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礼何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 之也 仁 义 礼 智 析 概念 4 道德规范 5 民本与民主 民本 民为邦本 立君为民 1 思想上 重民 爱民 2 经济上 利民 富民 3 政治上 安民 济民 4 文化上 救民 育民 民主 1 权力属于大多数人 2 自由原则 相同点 两者都认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都重视民生 民用 问题 析 概念 不同点 1 经济基础不同 民本思想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 民主

8、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 与专制关系不同 民本与专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民主 与专制是对立的 3 内涵不同 民本是一种道德诉求 重在对君主和官吏的 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 民主是一种权力诉求 旨在限制和 约束政府权力 重在国家制度的建设 它的核心是主权在 民 4 民本与人治相联系 民主与法治相统一 思考 春秋以来到近代中国人对 民本 思想的发展 1 孔子 德治 2 孟子 君轻民贵 3 墨子 兼爱 4 董仲舒 德政 5 唐太宗 存百姓 6 明末清初思想家 工商皆本 7 孙中山 民生主义 2016 10 3 先秦时期 思想家孟 子主张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 斯得 民矣 思想家荀子主张 君人者 欲安 则

9、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 主张 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B 析 概念 6 齐物 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7 中庸 克己复礼 德治 礼乐文明 有教无类 六经 仁政 稷下学宫 天 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道 无为 逍遥 弱者道之用 小国寡民 不期修古 不 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兼相爱 交相利 私 学 成人 成君子 2010 12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 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 关键词有 哲学家 中庸之道 逻辑学 等 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塔戈拉 D 亚里士多德 2

10、011 1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人类社会逐步告别 小国寡民 时 代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 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 美政 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 2013 12 在人类文明史上 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 通过教育的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 朱熹 亚里士多德 A B C D 2010 13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 最 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D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2015 10 33 加

11、试题 读史阅世 提升历史学科素 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谈教育者 示可不知孔子 其收徒讲学 传承礼 乐文化 倡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文质彬 彬 然后君子 影响至深且远 汉兴 选用儒学之士 设立太学 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隋唐以降 实行科 举 社会孤寒之士 亦得平地拔起 厕身仕宦 岁月 如歌 回顾历朝选士之路 漫步于故宫保和殿 谁能想到 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 天子堂 据 中国政治史大纲 历史 选修 整理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指出孔子 收徒讲学 与 西汉 设立太学 办学性质的不同 概括孔子的教育目 标 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 天子堂 的原因 6 分 目标 培养学生

12、成人 培养 君子 2017 11 33 加试题 学习历史 贵在知识发展 阅 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 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 新领域 北京中轴线无疑是 线性文化遗产 的典型代 表 就 中轴线 而言 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中轴线 表现了 择中 的观念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 人们发现在与 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 城市历史地理探索 等整理 2 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 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 识 侧重分析 请结合所学对 择中 观念下的儒家思 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 侧重分析 请结合所学就 皇家 御苑 颐和园

13、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 4分 只作选择 不作分析说明者 不得分 侧重分析 中庸思想 恰到好处 和而不同 完美事物 的构成 有赖于多种因素 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和和 谐 孔子孟子荀子 时 期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仁义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性善论性恶论 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 1 孔子 孟子 荀子 重 比较 2 孔子与老子在思想上的差别 1 政治方面 孔子主张 仁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以德治国 老子主张 无 为而治 2 哲学方面 孔子思想缺乏哲学思辨 他主张 敬鬼 神而远之 强调关注现实社会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 是 道 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4、 3 侧重点方面 孔子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重视伦 理道德 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重 比较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 商 西周时期 形成了以 礼 治国的制度 体系 礼 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专 为贵族所有 即所谓 礼不下庶人 到了春秋战国 出 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 起 何怀宏 世袭社会 1 据材料一概括从夏 商 西周到春秋战国 治国体 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 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分 变化 从 以礼治国 到 以法治国 开始形成 2分 不同 老子 无为而治 孔子 以

15、德治国 2分 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重 比较 史料研究 史料 2012 天津高考 节选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 慢法者弱 概括史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实行仁政 无为而治 强调法 治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 政治上 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经济上 铁犁牛耕推广 井田制破坏 主张 背景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 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2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3 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 叶茂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 社会动荡

16、奴隶制崩溃 阶级矛盾尖 锐 诸侯争霸 分裂割据 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 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 以图自强 孔子恢复周礼和实行德治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 需要 孔子的主张中包含着坚决维护统治秩序 缓和阶级矛 盾 使社会安定 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阶级利 益的部分 经董仲舒改造更加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孔子思想在春秋末年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当 时不受重视 为什么后来又成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正 统思想 学 派 人 物 时 代 主要思想 政治其他 儒 孔 子 春 秋 孟 子 战 国 荀 子 战 国 道 老 子 春 秋 庄 子 战 国 墨 墨 子 战 国 法 韩 非 战 国 仁 礼 德 治 创私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整 理 六经 仁政 民贵 君轻 四种道德规范 君舟民水 仁义 礼法 并用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等唯物思想 无为而 治 小国寡民 道 是世界的根本 事物具有 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辩证法 思想 道 是世界的根本 齐物论 无为 逍遥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 尚贤 尚同 节用 非 乐 非命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