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488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感染H7N9禽流感健康教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 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 健康教育知识 彭泽县健康教育所 副主任医师 高彭来 主要内容 n基本概况 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n什么是流感 n什么是禽流感 n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 n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监测报告 n预防控制措施 基本概况 n发生时间 2013年2月 n发生地点 上海 安徽 江苏 浙江 n疾病种类 不明原因肺炎 后确诊为人 感染H7N9禽流感 病原体特点及其抵抗力 n病原特点 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有囊膜 内含红细胞血凝素 HA 神 经氨酸酶 NA 有8个独立的片段 是一 个新的重配禽源性病毒 6个内部的片段 来源于H9N2

2、新型传染病 人类无抵抗性 病毒的适应能力 n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 对低温抵 抗力较强 65 加热30分钟或煮沸 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 中可存活1周 在4 水中可存活1个月 流行病学 n传染源 据经验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 可 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 泌物或排泄物 n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 密切接触 尚无人 传人的直接证据 n易感人群 目前无证据显示人类易感 n高危人群 不明 什么是流感 n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 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 畏寒 寒 战 高热 体温可达39 40 伴头痛 全 身肌肉关节酸痛 极度乏力 食欲减退等 全身症状 常有咽

3、喉痛 干咳 可有鼻塞 流涕等 如无并发症 多于发病3 4天后 症状好转 但咳嗽 体力恢复常需1 2周 轻症者如普通感冒 症状轻 2 3天可恢复 什么是禽流感 n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 起的感染性疾病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 病性禽流感病毒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 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 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 由于种属 屏障 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 染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常表 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 往往很快发展成 肺炎 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 官衰竭 甚至死亡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 n目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 肺炎

4、 起病急 病程早期均有高热 38 以 上 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 7天 出现呼吸困难 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 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症并死亡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 n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 该病毒 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 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 对该疾病的认识 将会发生变化 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报告要求 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n发热 腋下体温 38 n具有肺炎 和影像学特征 n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 或淋巴 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n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 所致肺炎 病毒检测对象 n发热 T 38 n流感样症状 n血白

5、细胞正常或低下 淋巴细胞减少 n近期 1周内 禽类接触史 规范使用防护用品 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 手卫生 标准预防措施 手卫生 空气的管理 消毒与灭菌 预检分诊 咳嗽礼仪 隔离病人 口罩的使用 规范转诊 环境的管理 传传染源 传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医务人员的防护 n应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 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n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n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 医务人员手卫生 规范 要求 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防控措施 医务人员的防护 n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n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 呕吐物 及污染物品时

6、戴清洁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n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 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 穿隔离 衣 在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应戴医用防护口 罩 护目镜等 n外科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护目镜 隔离衣等防护 用品被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 更换 防控措施 医务人员的防护 n根据导致感染风险程度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n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 或手消毒 n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n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 器具应当按照 医疗机 构消毒技术规范 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防控措施 患者的管理 n应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 并按照指定 路线由专

7、人引导进入病区 n病情允许时 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教育患者咳 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 在接触呼吸 道分泌物后应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消 毒双手 防控措施 患者的管理 n患者出院 转院后按 消规 进行终末消毒 n患者死亡后 应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 为 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 装入双层尸体袋中 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 因民族习惯 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 应经上述处理后 按照规定深埋 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n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 但采取 以下措施是预防感染的有效举措 1 不接触 不食用病 死 禽 畜肉 不购 买无检疫证明的鲜 活 冻禽畜及其产品 2 生禽 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 3 在食品加工 食用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生 熟分开 避免交叉污染 处理生禽 畜肉 的 案板 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 对公众的健康教育 n4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不喝生水 n 5 保持手部卫生 常洗手 在做食品之前 制 作之中以及制做之后 餐前便后 处理生禽畜肉 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n 6 呼吸卫生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 用医用口罩 纸巾 袖子 肘部遮盖口鼻 用过的纸巾在使 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 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 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