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472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一个历史背景(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第4节 蔡元培 一个历史背景 蔡元培 1868 1940 字鹤卿 又字仲申 民友 孑民 曾化名蔡振 周 子余 浙江绍兴人 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 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 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 1920年至1930年 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北伐时期 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 筹设中华民国大 学院及中央研究院 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 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贯彻对学 术研究的主张 为人宽厚 恻隐为怀 对中国社会及陋俗有透彻 观察 两度游学欧洲 亲炙文艺复兴后的科学精神及法 国大革命后的思潮 他提倡民权与女权 倡导自由思想 致力革

2、除 读 书为官 的旧俗 开科学研究风气 重视公民道德 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 人生观 美学教育 革命家蔡元培 蔡元培6岁入读私塾 11岁丧父后 由曾经念书的六叔蔡铭 恩 茗珊 指导学习 史记 汉书 文史通义 1883年 17岁 考取秀才后 开始博览群书 1884年 18岁 设馆教书 1885年 到杭州参加乡试 清光绪十六年 1890年 庚寅恩科贡士 因故未参加当年 殿试 光绪十八年 1892年 壬辰科补殿试 中二甲进士 点庶 吉士 光绪二十年 1894年 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留心新学 同 情维新派 戊戌变法失败后 清政府杀害了他所崇拜的谭嗣同 深感 清廷政治改革 无可希望 断然离开翰林院南下 任绍兴

3、 中西学堂监督 提倡新学 1902年 在上海与章炳麟等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并担 任会长 同年秋又创立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 创办 俄事警闻 后改名 警钟日报 提倡民权 鼓吹革命 1904年 与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 密谋武装起义 次年加入同盟会 1907年5月 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前往德国 入莱比 锡大学听课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应陈其美来去电催促 取道西伯利 亚回国 辛亥革命后 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唐绍仪内阁教育 总长 主张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 提出废除读经等 改革措施 摹仿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而辞职 1913年旅居德 法 从事教育 哲学和美学研究 1915

4、年与李石曾等组织留法勤工俭学 次年与吴玉章等组 织华法教育会 蔡元培的北大生涯 1916年回国 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改革北大领导体制和 学科 学制设置 创办科研机构 倡导平民教育 首行男 女同校 他采取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方 针 大量引进新人物 不拘一格招聘众家 北大很快即开 学术研究 思想自由之风气 他还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 提倡白话文 赞成文学 革命 反对封建复古主义 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 思潮 他的努力终使北大成为 五四 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赴任前 蔡元培的众多友人认为北大校方腐败 如赴任有 碍名望 孙中山认为 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 像蔡元培这样 的

5、老同志 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 主持全国教育 蔡元培慨然领命 由于延聘和支持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辜鸿铭等人任教 讲学 使北大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 而且由 于他们这些教授作为或激进 或左倾 或保皇等不同思想 的代表而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摇篮 五四运动中同情学生爱国斗争 1918年6月 北大哲学系毕业照 左二 蔡元培 1923年1月因抗议教育总长彭允彝提案逮捕财政总长罗文干 提出辞职 出走欧洲 1926年2月回国 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工作 1927年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 被 任为大学院院长 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1月27日和萧友梅于上海创办国立音乐

6、院 即现上海音乐学 院 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院校 1927年3月28日 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监 察委员会会议 吴稚晖提出发动 护党救国 运动 1927年4月1日 汪精卫穿越西伯利亚再转苏联邮轮 从欧洲 赶回上海 蒋介石 吴稚晖 蔡元培等向汪投诉中共问题 1927年4月2日 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召开紧急全体会议 讨 论清除共产党的行动 蔡元培亦有参会 1927年4月9日 蔡元培同吴稚晖 张静江 李石曾等人一起 发出 3000余字的 护党救国 联名通电 痛斥联共政策的种种 荒谬 严词指责工农运动 号召 全体同志念党国之危机 凛 丧亡之无日 披发缨冠 共图匡济 扶危定倾 端视此举 1

7、928年于杭州西子湖畔创立国立艺术院 即现中国美术学 院 九 一八事变后 他奔走呼号 倡导抗日 1931年12月15日 蔡元培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遭北平 请愿学生绑架 并遭殴打致伤 1932年 与宋庆龄 鲁迅 杨杏佛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 同盟 反对国民政府的特务政治 积极开展爱国民主抗日 活动 拥护国共合作 被选为副主席 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 1936年 与陶玄 张静江 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创办世界学 校 实行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 把学生从小培养成出国留 学及有用的人才 蔡元培在香港 1937年11月27日由庄长恭 丁燮林2位研究员陪同 从上 海到香港 妻周峻 养浩 和子女

8、在12月29日也到香港 1938年5月20日 保卫中国同盟 及 防医药筹赈 会 于圣约翰大礼堂 圣约翰座堂 举行美术展览会 宋 庆龄邀请他出席并且公开发表演说 时任港督为罗富国爵 士 1940年3月3日 年迈的蔡元培于寓所失足跌倒 3月4日便被送入香港养和医院 3月5日病逝 卜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 其著作辑有 蔡元培选集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新颖 不拘一格 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 之根本 是国家富强之根基 教育思想灵活 兼容并包 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 广泛吸收各家所长 教育者 养成人格之事业 也 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 反对呆板僵化 他还提倡美育 健康教育 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 观念 对蔡元培的评价 1940年3月7日 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在日记中评价他 惟其在教育上与本党主义之功罪而言 以吾所见者 但有 罪过而已 尤其是教育受其乡愿式之影响为更恶劣也 学者黄炎培 有所不为 吾师之律己 无所不容 吾师 之教人 欲人知求真一本自由 记从长绍兴中学 以至长 北京大学 弗逾初旨 晚而主持科学研究 广纳众流 一 贯斯道 从德量浑涵中 确标趋向 嗟余小子 心传窃奉 终身 多维新闻网评论指出 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期间 通过颁布法律废除了基础教育中儒家经典的课程设置 将中国传统文化剔除在教育资源之外 加入大量西方文化 课程 这种崇洋媚外的教育毁掉中国根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