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2722469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五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点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考试说明 1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 百花齐放 百家齐鸣 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 双百 方 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双百 方针 提出 贯彻 活力初现 遭遇挫折 重现春天 1956年 文革时期 1978年 本课结构 一 双 百 方针 百家齐 放 百家 争鸣 1 1 背景 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 2 目的 目的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 一 提 一 提 出 出 1956年4月毛泽

2、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一 双 百 方针 百家齐 放 百家 争鸣 3 3 含义 含义 1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即指文学艺术 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2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即指科学上不 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4 4 意义 意义 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 提 一 提 出 出 文化事业的成就 类别 作品名称 文学创作 电影 剧目 艺术精品 红岩 红日 红旗谱 创业史 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 雷锋之歌 南征北战 英雄儿女 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 李双双 五朵金花 龙须沟 茶馆 蔡文姬 关汉卿 文成公主 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3、 洪湖赤卫队 歌剧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 一 双 百 方针 百家齐 放 百家 争鸣 二 挫 二 挫 折折 1966 1966 1976 1976 年 年 1 1 原因 原因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影响 具体原因 政治运动扩大化 学术问题当成政治 问题遭到批判 2 2 表现 表现 1 1965年11月 上海 文汇报 发表姚文元 评新 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一文 引发 文化大革命 2 红卫兵 在全国各地破除 四旧 3 江青等鼓噪要破除 文艺黑线专政 传统文化方面 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大量国 家文物遭受洗劫 知识分子方面 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 学术问题方面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

4、治问题 甚至把学 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 影响 文艺作品方面 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勒令停止上演 戏曲电影中的 样板戏 一枝独秀 文艺创作方面 文艺创作万马齐暗 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一 双 百 方针 百家齐 放 百家 争鸣 二 挫 二 挫 折折 1966 1966 1976 1976 年 年 2 2 表现 表现 文化大革命 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 红灯记 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 海港 芭蕾舞剧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 沙家浜 一 双 百 方针 百家齐 放 百家 争鸣 三 恢 三 恢 复发展 复发展 19781978年后年后 1 1 背景 背景 十一届三

5、中全会的召开 开始了社会 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2 二为二为 方向方向 1979年10月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提出 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3 3 表现 表现 国家相继成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 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百花奖 金鸡奖 金鹰奖 梅花奖 贯彻 双百 方针经验教训 1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2 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3 要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4 勇于创新 5 要防止 左 右 倾错误的影响 考点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试说明 1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个面向 方针 科教兴国 战略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理解 国运兴衰 系于

6、教育 的深刻含 义 1 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 1 背景 2 提出 3 内容 4 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957年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对人民教 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受教育者在德 智 体全面发展 文革 十年 教育受严重破坏 出现 文化断 层 人才断层 局面 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 的发展 2 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推动教育 事业发展 的措施 1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 2 建立起中小学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3 三 个面向 的方针 提出 1983年 内容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4 科 教

7、兴国 战略 提出 1995年 含义 强调以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 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 化素质 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教育 事业发展 的措施 5 加快教育立法 成效 实现 双基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职教 普教并举 成教发展 初步形成多层次 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考点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考试说明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杂交水稻技术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 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国防 科技 医学 农业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

8、爆炸成功 1964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1970年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 新中国科技的主要成就 袁隆平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1958年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环境 两弹一星 u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u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u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对维护世 界和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两弹 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 一星 指的是人造地球卫 星 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 有何意

9、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断 时间 1988年 走向世界 的中国科 技 1 1 背景 背景 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 863计划 火炬计划 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实施 2 2 表现 表现 核技术领域 成为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技术体系国家之一 空间技术领域 1984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运载火箭领域 2003年 发射 神舟5号 成功 杨利伟是 首位进入太空中国宇航员 信息技术领域 1983年 成功研制出 银河 巨型计算机系 统 2002年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生物技术领域 2001 2002年完成相继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 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走向世界 的中国科 技

10、 3 3 意义 意义 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4 北京卷 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 头版头 条刊登了 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 的报道 这一 重 大改革 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的重要步骤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 三个面向 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A 解析 本题以1977年 人民日报 的一篇报道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 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的解题技巧是抓住时间 1977年 A项时间和情境均 与题干相符 正确 B C D三项史实都出现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排除

11、 故选A项 2014 江苏卷 下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下列 邓小平的活动 发生在 文革 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 1975年进行 全面整顿 B 1979年试点创办 特区 C 1983年提出 三个面向 D 1992年发表 南方谈话 C 2010 广东高考 下列说法体现了 双百 方针内涵的是 A 要革命派 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不打棍子 不戴帽子 不抓辫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双百 方针的概念 1956年4月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在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其含义是 在中华

12、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 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 争鸣 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 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 A B两项明显反对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则是 文革 时期盛行的 阶级斗争 文艺的具体 表现 因此正确答案为D D 2009 海南高考 1956年 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 争鸣 的方针 旨在 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 提高人民群众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D 双百 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 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为了使知识分子在 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毛泽东提出了 双百 方针 2013 新课标全国卷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全国各高校

13、遵 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 恩格斯所著 劳动在从 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成为指定教科书 文化部还举 办了以 从猿到人 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 材料列举的相关史实有 开设公共必修课 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再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 这一背景予以判断 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 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 故A项符合题意 A 2009 浙江高考 电影 高考1977 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 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 可能出现 的是 A 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 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 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的标语 D 特写 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 解析 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 1976年10月 四人帮被粉碎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中国于1995年宣布 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关于真理标准 问题的大讨论 始于1978年5月11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文在 光 明日报 的公开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