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2216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8烛之武退秦师(2)(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8烛之武退秦师(2)本练案共2页,共10题,满分为49分,用时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

2、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秦晋既还,郑遂安还:撤军。B厚赏以利郑也 利:利益。C武往说师,老母系之 系:挂念。D君恩四海,天下惠之 惠:得到恩惠。【解析】利:对有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A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3、B武以口舌还军秦晋 厚赏以利郑也C乃烛之武之兄文也 使杞子戍之,乃还D郑伯愕然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解析】A于:介词,相当于“对”。B以:介词,相当于“凭借”/连词,同“而”。C乃:副词,相当于“原来是”/副词,相当于“才”。D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连词,相当于“然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

4、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解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无中生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5分)译文: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5分)译文: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的!【解析】(1)“举”“见”“何功之有”各1分,文意2分。(2)“况”“说”“数”各1分,文意2

5、分。【译文】佚之狐,郑国人,是佚之俅的儿子。佚之狐年轻时擅长思考和辩论,才识很多。担任幕僚,经常得到郑国国君的赏识。晋侯、秦伯围攻郑国,郑国危在旦夕,佚之狐求见郑伯,说:“国家面临危险,如果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君,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的。”郑伯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出使秦国,秦晋联军撤回之后,郑国于是得到了安宁。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烛之武。佚之狐听到这件事之后,对郑伯说:“烛之武,是个善于舌辩的士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国的军队,辛勤劳苦,功绩很大,受到重赏,这是上天的法则;然而,烛之武终归属于隐士的一类,要不是我推荐,他最终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劳的机会呢?我私下里认为应当受到奖赏的

6、是我。”郑伯显出吃惊的样子,奖赏了佚之狐。第二天,有位村夫到朝堂参拜,郑伯迎接了他。问他何人,原来这人是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烛之文说:“皇上的恩惠遍及四海,天下的人都得到恩泽,这是全国百姓的荣幸。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使秦晋军撤回,即使是三军也敌不过他,对他重赏对郑国有利。然而,家里有老母亲,已经83岁了,每天必须有人侍奉。烛之武去劝说秦国撤军,母亲天天记挂在心,我日日夜夜守在母亲身边,眼睛都不眨一下,也应该受到奖赏。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劝退秦军的!”郑伯奖赏了这位村夫。没过多久,郑伯身边的人和众大臣上书请求得到奖赏的人络绎不绝,郑国国内一片喧哗。晋君听说这件

7、事,趁机来攻打郑国,郑国又陷入危险的境地。编者说:“郑国从危局到安定,是皇上圣明与臣属贤能的结果;郑国从安定到再度陷入危局,是奖赏功臣的过错,还是夺取别人功劳嫉贤妒能的过错呢?”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

8、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沙氐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利、兴、武、文、沙、龙等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长儒并捕斩之。开皇二年,突厥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下诏曰:“突厥猖狂,辄犯边塞,犬羊之众,弥亘山原。而长儒受任

9、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凶徒就戮,过半不反,锋刃之馀,亡魂窜迹。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馀勋回授一子。其战亡将士,皆赠官三转,子孙袭之。”岁馀,卒官。谥曰威。(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八,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过:超过。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 得:能够。C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 亡:灭亡。D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去:离去。【解析】A“过”是超过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的“过”不同。B“得”是能够

10、的意思,与送东阳马生序“余因得遍观群书”中的“得”相同。C“亡”是逃跑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郑既知亡矣”中的“亡”不同。D“去”是离去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亦去之”中的“去”相同。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B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C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D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11、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解析】正确标点为: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长儒小时就持有高尚的节操,胆量韬略超过一般人,因为朴实耿直谦恭勤奋,受到周太祖赏识,并被作为亲信,任命为奉车都尉。B长儒与乌丸轨在吕梁包围陈将吴明彻,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大批劲旅前来增援,长儒巧使沉石计,阻挡了刘景的战船,打败了刘景。C皇上任命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领两千兵马迎击突厥的南侵,长儒带领部下奋勇抗敌,靠英勇顽强的拼搏

12、精神打退了突厥的进攻。D高祖对长儒的行为大加赞赏,说到长儒的功勋时,高祖认为应该授予他高官厚禄,令他担任上柱国,另外再授给他一个孩子官职。【解析】“因为朴实耿直谦恭勤奋,受到周太祖赏识,并被作为亲信,任命为奉车都尉”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达奚长儒在西魏大统年间开始做奉车都尉,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为他朴实耿直谦恭勤奋,被授为大都督。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5分)译文:不久授他为行军总管,让他向北巡逻沙漠边塞,有一次突然与胡人相遇,接敌交战,把胡人打得大败。(2)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5分)译文

13、:他们被突厥冲击突破,打散了又聚集起来,一边交战一边退却,转战了三天。【解析】(1)“寻”“卒”“破”各1分,文意2分。(2)“为虏所冲突”“散”“转”各1分,文意2分。【译文】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达奚长儒小时就持有高尚的节操,胆量韬略超过一般人。西魏大统年间开始做官,担任奉车都尉。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为他朴实耿直谦恭勤奋,被授为大都督。在平定西蜀的战役中,他经常担当先锋,攻打城池在野外作战,矛头指向的地方一定把敌人打得大败。宣政元年,升任为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来与乌丸轨在吕梁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陈国派遣骁勇的将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达奚长儒迎战援军。达奚长儒于是取来几百个

14、车轮,用大石头拴在上面,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轮,来等待刘景的援军。刘景到了以后,船舰被车轮阻挡,不能前进,达奚长儒于是调遣奇兵,水路陆路一同出发,把刘景打得大败,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获了吴明彻以后,达奚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不久授他为行军总管,让他向北巡逻沙漠边塞,有一次突然与胡人相遇,接敌交战,把胡人打得大败。隋高祖做北周丞相,王谦在蜀地举兵反叛,沙氐人上柱国杨永安煽动利州、兴州、武州、文州、沙州、龙州等六州兵马来响应王谦,皇上下令让达奚长儒打败叛军。王谦的两个儿子从京城逃出来,想逃到他们的父亲那里去,达奚长儒把他们抓起来斩杀了。开皇二年,突厥的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犯抢掠,皇上下诏令达奚长

15、儒为行军总管,率部下两千人打击他们。双方在周地相遇,由于寡不敌众,达奚长儒军中很恐惧。达奚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加壮烈。他们被突厥冲击突破,打散了又聚集起来,一边交战一边退却,转战了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打击突厥人,手上的骨头都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才稍稍降低,于是解围离去。达奚长儒身上受到五处创伤,其中击穿内脏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战士十之八九战死战伤。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甘肃一带,遭遇达奚长儒以后,达奚长儒的士兵全都奋力作战,突厥的士气非常沮丧。第二天,突厥在交战处焚烧了尸体,恸哭着离去。高祖颁发诏书说:“突厥人也太猖狂了,动不动就侵犯我们的边塞,像犬羊那样多,弥漫了整个山岭原野。达奚长儒在北边边疆接受使命,遏制敌人入侵,他所率领的人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他日以继夜,从不同方面抵抗敌人,共打了十四仗,指向的地方一定战胜敌人。凶恶的敌人被杀的超过了一半,这些人再也回不去了。暂未被杀的,丢了魄魂似地逃走了。要不是达奚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关爱驾驭部下极有方略,士卒肯服从他的命令,怎能用极少力量打败众多的敌人,建立这样大的功劳?说到达奚长儒的功勋,应该授他高官厚禄,可授他上柱国,其余的功劳应该另授他一子为官。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将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