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2114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部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30题,每题1.5分,共45分)1.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以下关于上述材料中工业建设总体布局设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大力推动了新兴内地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B. 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 充分利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 D. 布局完全没有考虑进行老工业基地的建设2. 结合下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956年公有制经济较1952年大幅增长主要是三大改造的推动B.

2、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改革的进行被彻底打破C. 新时期公有制经济大幅度缩减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私有制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冲击D. 各年份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3.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会议做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A. “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D. “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4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

3、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5.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年份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年份出口商品结构初级产品(%)工业品(%)198245551986366419902674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6.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4、)A.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 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 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7. 陆游在稽山行中写道:“村村作蟹椴(簖),处处起鱼梁。陂放万头鸭,园履千畦姜。”这反映出当时()A. 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B. 农村经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D.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8.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A. 天子赐予的井田 B. 因军功受赏的土地C. 租种的诸侯土地 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9. 吕氏春秋有言:“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

5、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A.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B. “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C. “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D. “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10.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同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材料主要体现了()A. 倭患是实行“海禁”的重要原因B. 明朝厉行“海禁”政策C. 明初禁止一切海外贸易D.

6、商品经济的日益衰落11. 胡佛要求国会通过降低所得税的法令希望能减轻农民的负担;他设立专门救灾机构,四年间花在公共工程项目上的钱比此前三十年的总和还要多他相信面对灾难,联邦政府要有所作为,但应该是有限的。材料说明当时()A. 胡佛坚持国家有限干预经济 B. 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相结合C. 凯恩斯主义学说已得到实践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2.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C. 财产税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13.

7、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有关这一次“炉边谈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恢复了银行信誉 B. 促使银行存款额大幅增长C. 彻底消除了人们对危机的恐惧意识 D. 为重建金融体制赢得人心14. “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A. 国家干预的加强 B. 混合经济的完善 C. 第三产业的兴起 D.

8、 信息技术的推动15.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 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B. 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C.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D. 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16.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17. 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国国王请

9、某位航海家转交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18.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一条航路的示意图,对这一航路表述正确的是()A.该航路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B.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非洲C.英国凭借此航路成为日不落帝国 D.哥伦布首开此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19.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C.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人们的

10、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21.观察下面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这种生产方式属于()A.垄作法B.代田法 C.耕耙耱技术 D.刀耕火种22.战国时期南方墓葬曾出土了很多铁农具,主要包括锄、镢、镰、铲、斧、锸。秦汉时期的南方墓葬曾出土钁、铲、镰、斧、犁

11、、锄、锸等多种铁农具。出土农具的变化表明()A.古代农业生产环节明显繁多B.南方农业生产较北方更为先进C.精耕细作的农业范围逐渐扩大D.南方农业耕作方式发生较大变化23.阅读下表,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时代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云南汉1819451114111隋943111242唐321132244151812442029471(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朝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A.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B.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2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中国古代划分为“部落时

12、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期。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土地制度是()A.氏族公有制B.井田制C.均田制D.私有制25.“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A.反映了秦时税赋过重的情况B.描述了秦朝商鞅变法的情况C.肯定了土地私有的积极意义D.指出了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26.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27.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

13、中国的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427美元。据此推断宋代时中国()A.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28.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C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手工纺织品的

14、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D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29.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A.B.C.D.30.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