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2721571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2.古代中国的经济(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 1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田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 即使有商业活 动 也是在田庄内部 闭门成市 也有些学者认为 闭门成市 不过是形容田庄产品的自 给程度很高 而非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 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 这 表明 A 新的观点依赖于史料的新发现 B 同一历史现象会有不同的解释 C 历史研究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D 史学争鸣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2 南宋前期的鄂州 因是江防重地 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 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 在城 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 列肆如栉 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 现象 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 A 市

2、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 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 C 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 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3 元代时 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 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 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 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 其根源是中国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 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 4 明朝嘉靖年间 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 集日寡而旷多 每逢集日 便组织 歌舞剧戏 之徒 各呈其技于要街 结果 众且观且市 远近毕至 喧声沸腾 粟米丝麻布帛 禽而鸡鹜 兽而牛羊 食而鱼肉果菰 与夫南北水陆之产 可以供民生所需者 错然填街溢巷 从史料可 知 当时武城县 A

3、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 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 C 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 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5 明清时期 江南 桑蚕之利 厚于稼穑 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 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 后 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 俗称 蚕罢米 这说明 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 汉代田庄主在地方拥有相当大的社会势力 出现了 关东富人益众 多规良田 役使贫 民 的局面 时人有 宁负两千石 无负豪大家 之说 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政治实力与经济实 力开始重合 C 豪强大族操控国家政权 D 抑制豪强成为社

4、会 发展之必须 7 国语 齐语 载 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 儒效 载 工匠之子 莫不继事 唐六典 载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 A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 说明了手工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8 唐律疏义 曰 依令 斛斗秤度等 所司每年量校 印署充用 其有私家自作 致有 不平 而在市执用者 笞五十 这说明当时 A 民间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 政府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 C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 政府重视监管商业 9 明初 有隶属官府的工匠 因为不堪官府奴役 经常怠工 逃亡 嘉靖年间 政府允许 工匠以银代役 每人每年四钱五分 称 匠班银

5、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匠对官府人身依附削弱 B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雇佣关系逐步普及 10 明朝 徽州人多地少 且自然条件恶劣 土地贫瘠 故几乎家家经商 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 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 形成 田少而值昂 的情形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州富商 以末致富 以本守之 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11 学者吴慧指出 重农抑商 重农是目的 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 存商业 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 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

6、 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 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 是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12 1686 年 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 从官府的角度来说 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 从外商的 角度来说 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 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 因此 通过行 商采购的货物 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 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 这表明 清政府 A 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 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C 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D 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13 管子 乘马 记载 春秋时期 是故夜寝早起 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为而不倦 民不惮劳 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提高 开始使

7、用金属工具 B 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封建经济的形成 C 赋税制度的改革 土地私有出现 D 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商品经济的发展 14 明朝规定 佃农见田主 不论齿序 并行以少事长之礼 仅亲戚间例外 但在一些土地荒芜 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 还常有佃户 刁悍成风 地主 吞声茹苦 一类记载 这一现象说明 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 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15 乾隆时江南地主 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 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 苏州甚至出现 土著安 业者田不满百亩 余皆佃农也 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由此可知 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8、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本题结合汉代田庄考查史学理论 根据材料可知针对汉代田庄的商业情况 不同的 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说明关于同一历史现 象 由于学者立场 角度 学识等方面的差异 会得出不同的历史解释 故选 B 项 新的学术观点并不单纯依赖于新史料的发现 即使是 最常见的史料 在新的思路下 用新的观念去阅读时 也能提出新观 点 排除 A 项 材 料没有体现这些观点的时代特征 排除 C 项 D 项 使历史更接近于真实 表述错误 历 史本身即为客观真实的存在 D 项表述应该是 史学争鸣有利于历史解释更接

9、近真实 故排除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指的是草市 南市的发展使得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表明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故选 D 项 南宋市场交易不是不受政府监管 而是政府不再 直接监管 排除 A 项 材料反映的是鄂州繁荣的原因 没有涉及政府抑商政策 排除 B 项 城市坊市界限在北宋就已经打破 排除 C 项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 封闭性等特点 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小农经济不能够根据市 场的需要而进行扩大再生产 从而同样的技术革新 在不同的国家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故 A 项正确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会导致市场萎缩 它是原

10、因之一 但不是根源 故 B 项错误 统治者采 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和商业的不稳定性 故 C 项错误 在元朝时期 长途贩运并没有呈现萎缩状态 故 D 项错误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 歌舞剧戏之徒 各呈其技于要街 众且观且市 远近毕至 喧声沸腾 可知 集市中既有文化娱乐活动 也有商业交易 说明当时武城县文化和商业活动紧密结 合 故 B项正确 材料强调当时武城县集市贸易的繁荣 并非强调农村集贸市场从无到有 的情况 故 A项错误 材料不仅体现文化生活 还体现了商业活动繁荣 C项说法不全面 故排除 材料只是强调了武城县集市繁荣的情况 并未涉及乡村城镇化发展

11、的相关内容 故 D项错误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 故 A 项错误 材料意思是蚕桑 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 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 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 故 B 项错误 材料信 息 桑蚕之利 厚于稼穑 公私赖焉 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 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 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故 C 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 故 D 项错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代严厉打击商人 注重农业发展 故 A 项错误 B 项材料未体现 材 料未涉及豪强大族操纵国家政权 故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

12、 宁负两千石 无负豪大家 可知 豪 强实力强大到凌驾于政府权威之上 因此抑制豪强成为社会发展之急务 故 D 项正确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工商业传承呈现父传子的特点 B 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官营手工业 A 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父传子 不体现在家族之间的传承 C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 其有私家自作 致有不平 而在市执用者 笞五十 可知体现的是政府 重视对商业的监管 D 选项符合题意 ABC 选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故选 D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从 有隶属官府的工匠 到 匠班银 的变化说明了

13、官府对工匠控制的削弱 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故 C 项排除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劳动力成为商品 故 D 项错误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 徽州人多地少 且自然条 件恶劣 土地贫瘠 故几乎家家经商 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 形成 田少 而值昂 的情形 的信息说明徽州富商比较注重农业观念 故本题选择 A 项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 封建社会时期 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底层 故错误 B 在宋元时期 古代商业繁荣发展 与该项的描述不符合 故

14、错误 C 由材料可知 抑商主要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控制 而不是抑制商人 故正确 D 材料的强调重点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性 故错误 故选 C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材料 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 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 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 关税收的征收 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 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 故 B 项正 确 A 项说法错误 错在 禁止 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故 C 项 错误 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 故 D 项错误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我国开始使用金属工具是在夏

15、商以前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A 项错 误 井田制彻底瓦解是在战国时期 而不是春秋时期 故 B 项错误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百姓生产积极提高 结合所学可知 管仲对赋税制度的改革 促进土地 私有出现 提高了百姓的积极性 故 C 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是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时 与题干时间不符 故 D 项错误 故选 C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明朝政府规定佃农见田主 如少事长之礼 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 故 A 项错误 根据 材料 在一些土地荒芜 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 佃户 刁悍成风 地主 吞声茹苦 可知 人 地矛盾的尖锐与否 影响到了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 故 B 项正确 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 地荒芜 招葬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推以执行 并不能说明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故 C 项错误 此时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 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 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 份结构 故 D 项错误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清朝租佃经济的发展 说明当时个体农耕仍然是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 C 选项符合题意 明清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在地主手里 A 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农业 的生产利润问题 B 选项排除 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 D 选项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